APP下载

街头骗术与小学生作业负担

2007-12-29苗永新

中国教师 2007年3期

  周日带着儿子在大街上闲逛,发现有人当街摆设一种“智力游戏”,游戏的场景设置和规则都很简单:当街“一”字儿摆着几张桌子,数把椅子,你交给“主持人”五元钱坐上去,主持人发给你一张纸和一枝笔,你只要从“1”开始按顺序写阿拉伯数字就可以了。如果你在规定时间内从“1”顺利地写到“300”而不出错(不得改动,没有错漏和颠倒等情况),五元钱退回你本人,并奖励你一瓶“高级”洗发水。若出现某种差错,游戏结束,五元钱归主持人所有。你若顺利地写到“300”还不愿结束可以继续向下写,写到“500”可以领回你的五元钱并得到一架一次性照相机,中间如出现错误,对不起,奖品没有,五元钱也就换了主人了。我和儿子看了一会,参加游戏的人挺多,败者众,胜者寡。儿子已读小学六年级,成绩还不错,对那些败者很不屑,我心里也颇不以为然——这题目不太小儿科了吗!最后父子双双参战,结果是都没顺利地写到“500”就折戟沉沙了。之后,我和儿子在街上匆匆踅了一圈后就赶紧回家了,因为儿子还有很多作业要完成!
  在儿子忙于抄写作业时,我琢磨着刚才街头摆设“智力游戏”人的巧思,觉得此人可以算得上一个心理研究的高手。此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的“游戏”(骗术?)规则让人看得清清楚楚没有任何圈套,游戏竞赛等活动又很容易激起人们参与的欲望和好胜心,而设题的简易程度又让人很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心理。而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从事简单机械、单调乏味的活动,人们越容易产生注意的疲劳,不经意间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你此时如果刻意集中注意力,精神高度紧张,对不起得很,错误可能会来得更快,出得更多!
  作为一名教师培训部门的教师,我对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向来颇有看法,今天更有点惶惶然了。觉得某些教师教学中的一些做法确实缺乏理性的思考,严重违背小学生心智成长发展和学科教学的规律,实在还不如这些街头骗子聪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想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谈谈小学生语文作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全面完成新课标规定的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小学生的语文作业应该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但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小学生的语文作业就是“写字去”!课堂上是这样,课后更是通过大量的字词抄写牢牢地捆绑着学生。一个字抄写几遍是少的,十几遍、几十遍,今天抄、明天抄,有时还由抄写字词扩大到抄写课文,抄写练习题!学生几乎所有的课外学习语文的时间都用在机械的抄写上面了。至于效果怎么样这些老师似乎从没认真考虑过,许多老师已经只是习惯这样做罢了。
  稍加分析,这种做法的弊端是严重的:一方面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造成致命的伤害,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会带来很深的消极影响。
  首先,抄写类作业对相关内容的掌握并非多多益善,更谈不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有效地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字词教学,适当的重复以巩固记忆是必要的。然而过量的抄写,学生为了完成抄写任务,就会只求速度和数量,根本无暇顾及抄写的质量和效果。这些老师犯了这样一个错误:他们把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提高教学质量放在一架天平的两个托盘里,认为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如果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就必然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还有些老师竟然认为我不布置别人会布置,写总比不写强,这些机械单调的作业甚至成了老师占用学生时间或者竟然成为老师惩罚犯了错误的学生的手段。这样的作业已经失去了作业的本意,这样的教学也就偏离了教学的正确轨道。同时,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具有鲜明的情境性整体性的特点,但这些老师的教学往往把语文素养的各方面的目标孤立起来,机械训练,各个击破。这种缺陷也从小学生机械单调的语文作业上突出地表现了出来。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高耗低效”弊端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完全背离了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心理机制,从而违背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这样的语文教学是注定要失败的!
  再说,学生们在忙于应付作业的状态下,还怎么能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还何谈养成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岂不成为一句空话?结果,本来最具有人文特点、最色彩斑斓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变得令人生厌,甚至令人生畏!原教育部总督学柳斌这样说过:“看一个语文老师高明不高明,并不是看他的学生语文能不能得高分,主要应看他有没有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情感。如果他的学生都非常热爱语文,学习语文都有浓厚的兴趣,他就是一个好老师。”对语文教学来说,这是真理。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应该是同样的道理。
  其次,这种做法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很深的消极影响。“教育就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过重的课业负担会使许多孩子丧失童年,丧失童年的快乐。缺少了童年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缺少了快乐的童年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人生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追求成年以后的成就,还有更多愉悦的生命体验等待着每个生命去亲身经历。实际上,这里还是和教育的最核心的理念问题有关,就是我们的教育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的教育现实是,新课程的理念、口号喊得震天响: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但实际上我们强加给孩子们的是:一切为了成功,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们的“发展”和“成功”,二者本来应该是同一的,但现实中我们的许多做法反而把它们完全对立起来了,新课程改革中的很多问题往往都与之有关联。
  客观地分析,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有着极其复杂深刻的社会因素,我们不该简单地归咎于学校。但迷信此道的老师却应该猛醒,我们可能还不如文章开头所述的街头骗子聪明!他们是设圈套骗人,我们却可能是在掩耳盗铃!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