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类”为明辨学生“交谈”可力助选题

2007-12-29王丽妮

中国教师 2007年3期

  “小课题研究”是指在师生的共同策划下(或学生自主策划),围绕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由组队的合作形式,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选择并确定小型课题进行研究,主动地探究、获取、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比之“大型课题”的尾大不掉,“小课题研究”有容易操作,灵活易变的优点。笔者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依据学生类型,进行交谈指导选题”的方法,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跟大家探讨此法的具体实施。
  
  一、学生分类
  
  学生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程度是有差异的。一个探究主题不能面面俱到,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喜好。笔者尝试对学生进行如下的分类。
  
  1.两个维度
  在探究中,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划分许多维度。此处,笔者仅从小课题探究的角度出发,归纳出两个最具区分性的特质——积极性、方向性。
  积极性:指学生在探究中表现的求知欲、主动性。“积极性”高的学生主动、愿意接受挑战;反之,则消极被动,或等待教师分配任务。
  方向性:指学生对小课题探究方向的把握。课题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习的价值,“方向性”正确的学生能够提出有学习价值,甚至精辟的探究题目;反之,则提出平庸、不合乎现状的题目。
  
  2.四种类型
  按照这两个维度来分,将学生分为四种类型。如下表:
  ①积极型:他们对活动兴趣浓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乐于表现自己。甚至在得到教师指导之前就把课题探究计划策划好了。他们积极主动,乐于承担挑战。
  ②推动型:他们兴趣不高、自主性和创新性较低,通常能胜任教师布置的各种任务。往往在任务驱动下,他们才愿意让思维动起来。
  ③启发型:他们对活动很感兴趣,也积极主动参与任务,但思考问题时,可能会偏离主题,或不符合实际,或欠缺逻辑,或存在方法上的错误。
  ④被动型:他们对活动内容缺乏兴趣,不爱多思考,往往被任务牵着走。一般来说,每次活动总有极少数学生是这个类型。
  
  二、选题指导策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也可以说“提出一个小课题,往往比解决一个小课题重要。”小课题的选择是探究的关键,因为课题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习的价值、难度及进程。课题的选择不但要考虑学习内容、地区学习资源等因素,还要顾及学生们的认知特征和个性差异。以下针对上述四类学生,笔者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课题的选题辅导。
  
  1.速立主题,激发潜能
  针对“积极型”学生,通常在探究中,教师简单地提问,他们就会把心中的想法流畅地说出来。教师和他们进行少量的对话后,就可以确定并开展课题探究。
  例如:一次,笔者和同学们开展题为《身边植物,精彩世界》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参观植物园过程中,笔者问:“你们认识、了解这么多植物,有什么想法?”一个学生就回答说:“老师,我发现植物像动物一样,也有保护作用,就是有些植物有刺、齿、怪味,有些还有毒……”教师和该学生共同归纳出题目:《有保护能力的植物》。结果证明,这是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题目。
  指导“积极型”学生,教师的工作是比较轻松的。教师可以很快协助他们确立小课题,然后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过程中督促他们的计划、进程。同时,由于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小课题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拓展;教师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领导、协调等能力,让他们成为得力助手。
  
  2.因势利导,顺水推舟
  “推动型”的学生虽然聪颖,但不会主动寻求小课题,当然也就不会主动将想法表述出来。然而只要确定了主题,他们就会投入地去完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巧妙地提取谈话中的闪光点。有时一次谈话没确定小课题,就多尝试几次谈话,直到选到合适的主题。
  例如:一学生平时表现优秀,但不知确定小课题从何入手。一次,笔者与之交谈。
  笔者:你家里种了什么植物?
  学生:我爸爸种了几棵草药。有一次,我弟弟被蚊子咬了,脚上立刻肿起了个包,爸爸摘下几片草药的叶子,揉烂,敷在弟弟的脚上,过了一会儿,就消肿了。
  笔者:那你对草药感兴趣吗?
  学生:感兴趣,我不知道爸爸种的草药叫什么名字,还有什么作用?
  笔者:那你的课题可以确定了。
  学生:我知道了,是关于草药的课题。
  经过讨论,学生欣然地开展《樟木头地区居民使用草药的调查》的小课题,也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推动型”的学生只要加以点拨,就能领悟谈话内容并把握主题。而且,他们所完成课题的质量会和“积极型”学生不分仲伯。所以,教师也可以让他们在交流会的时候,汇报成果,以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3.循循善诱,矫正偏差
  一般来说,“启发型”的学生喜爱一个内容,但是往往谈不出理由。他们不知道喜爱的内容中有何学习价值,表现出对探究方向的困惑和茫然。教师可以扮演苏格拉底式“助产婆”的角色,在谈话中,不断深入挖掘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帮助他们形成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笔者与一学生进行了多次谈话。数次谈话内容择录如下:
  笔者:通过观察,你喜爱或感兴趣的植物有哪些?
  学生:人心果(果实状如鸡蛋,似人心,故得名)、狗尾草。
  笔者:为什么喜爱人心果、狗尾草呢?
  学生:……嗯,只是觉得好玩,很特别。
  ……
  笔者:你是不是觉得狗尾草毛茸茸的,特别不一样?
  学生:是啊。学校操场边上长有一些狗尾草,体育课时候,我会去采集一些。
  笔者:那么你先采集一株狗尾草,仔细观察,然后告诉我,你发现它到底有什么奥妙……
  学生:好。
  ……
  学生:老师,您看我采集的狗尾草。它毛茸茸的,真奇怪。
  笔者:那你能否探究以狗尾草为主题的小课题?
  学生:……可以试一试。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笔者给予她较多的事例启发,其间,否定了一些课题。后来,我们认为,狗尾草的花序的结构和一些物品很类似,例如:试管刷、狼牙棒、牙刷、梳子……最终,我们确定的研究小课题是《狗尾草花序结构的启发》,这个小课题取得了很有趣的学习效果。
  “启发型”的学生不能迅速把握小课题,教师应该多给些时间让他们思考。他们会提出若干不符合实际的小课题,教师不要全盘否定,应当给予适当的鼓励,不要让他们探究的热情冷淡下来,而是将探究的热情转移到正确的课题探究方向上。教师也不要急于为他们“钦定命题”,因为他们寻找并确定课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比较“积极型”和“推动型”学生,教师应给“启发型”学生更多知识支持和方法指导。
  
  4.扬长避短,不讳命题
  “消极型”学生,具体表现在探究进度各方面都比其他学生要延迟。为了让他们“不拉下探究进度”,及时获得成就感,教师可以尝试让他们进行具体的工作,例如访问、统计、制作;或者让他们参与到别的小课题中,与其他同学合作;或者根据其特长安排任务。
  一位同学较贪玩,探究活动已经进行了将近一半时间,他还是没找到探究的小课题。笔者找他交谈若干次,均无效果。一次,他说:“老师,您干脆给我定个课题算了!”
  笔者想:“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要求的不是每个学生都达到同等的学习效果,即使他们有些许感悟也是收获。”
  于是,笔者告诉他:“下星期,我们准备去调查某个凉茶店,访问他们用了什么植物烹制凉茶。老师决定让你做一个小记者,向店老板提问题。你先准备好问题,想好提问顺序,到时候再做好记录。如何?”
  学生:(高兴地)“好!”
  笔者:“但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将你的采访记录写成一篇作文。”
  有了真实的素材,学生当然不怕写作文。
  在此,教师根据“消极型”学生的兴趣、能力,“破例”给他们指定小课题,扬其长,避其短,对他们不统一要求独立做一个小课题,而是适当放宽要求,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信心。
  笔者还用一份《小课题登记册》记录这四类学生选题的情况。记录册中包括小课题标题、内容、进展、日期、变更情况、困难及支持等。通过此册,教师对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情况一目了然,便于管理。
  
  三、选题感悟
  
  如果小课题确定得好,那可说探究活动成功了一半。确定小课题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五项原则”,笔者认为以下方面值得辅导教师重视。
  
  1.小课题的确定时间不必同步
  首先,小课题有极强的“生成性”特点。其次,学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积累,思维酝酿,才更有条件形成好的课题。第三,学生资质有差别,感悟有先后。故教师应给学生一段时间(据探究主题不同,几天至一两个星期不等)来确定小课题。
  
  2.教师指定选题并不破坏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原则
  孔子曰:因材施教。我们不主张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活动,但针对某些学生,特别是“消极型”学生,教师则可以设计好若干题目,让学生有限度自主选择,或根据其特点指定。
  
  3.选题指导教师可以是多个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原则,大百科全书式的教师鲜有,故鼓励学生选题时遇到困难,多找相关学科的指导教师。
  
  4.教师应重视与学生的交谈
  交谈的目的是寻找学生生活与学习内容的“交集”,是实现“开放性”原则的重要手段。在交谈中,让学生感悟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笔者曾经每天专门花一小时与学生交谈,来寻找小课题。
  
  5.教师应审慎考虑小课题的学习价值
  学生由于知识面有限,往往不能很好地判断、衡量一个小课题的价值。教师则起着“检察官”的角色,综合考虑小课题的可行性、学习价值等,它直接影响后续的研究活动。
  
  6.学生的分类是相对的
  研究课题的变化,学生兴趣的变化,学生的进步,都会使学生从这种类型转向另一类型,教师的辅导方式、方法亦要随之调整。
  (作者单位: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