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保护女童安全的社会网络

2007-12-29郑新蓉

中国教师 2007年8期

  这一令人痛心的事件,进一步引发我们对相关制度的强烈期待:在贫困地区如何建立保护儿童,特别是女童各项权利的社会安全网络?这一极端事件发生的背后,我看到的是女童权利容易受损的多方面的观念和制度疏漏:
  如果我们的家长有足够能力和通畅的渠道,能够在第一个女孩被伤害时的第一时间就及时告发有关当事人,至少可以避免其他女孩遭受同样的伤害;
  如果我们的教师不但对升学负责任,更把学生的安全视为天职,也会减少这种不幸;
  如果在乡村学校,我们的课程有涉及包括防范性侵害在内的学生自我保护的内容并落到了实处,我们的女孩在危险时分至少会及时地求助;
  如果我们乡村的寄宿制学校有严格的管理和监护制度,有经过严格、规范培训的生活教师,我们的女孩子就不会被迫离校而无人报告,即使她们是被学校的其他老师带走;
  如果我们的学校有充足、合格的校医,并负责每一个儿童的安全和健康,也能及时发现女孩们身体方面的异常,减少伤害……
  无论如何,从这一事件中,我们要为儿童,特别是处境不利的贫困地区的女童支撑起一张坚实的保护网,儿童在伤害发生之前或接近伤害时,该网络系统便会预警和展开救助,减轻或制止对儿童的各种侵害,无论这种侵害是发生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甚至家庭中。而学校是社会保护网络的重要的经纬线,它通过一系列制度建立、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社区发动、警校联动、儿童培养、家长培训等,把学校建成保护儿童的安全基地。
  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在农村越来越多地少子化的家庭格局中,流动、留守儿童的安全,女童的安全都日渐成为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也就自然是学校制度建设和学校使命的重要议题。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