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不习乎?
2007-12-29袁旗
中国教师 2007年10期
《论语》首篇《学而》中有这样一段经典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段话集中告诉我们如何加强修养,解决立身处世的大问题:一为人谋须忠;二与朋友交应信;三应该是为师者当“习”。第三点对于今天的教师仍有深远意义。
对“传不习乎”的理解和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对老师传授于我的学业是否温习巩固和推敲了?其二,自己所传授给别人的知识技能等,是否都经过认真思索、研究和实践过了?其三,有人认为此处“传”字当有两种读音,蕴含两层含义,一种是读传(zhuàn),强调的是注释经典之“传”以及加强对经典的学习和研究,一种是读(chuán),强调的是将经典及其传(zhuàn)传承下去。仔细研读这三种观点会不难发现,它们的一个共同点都是在强调“习”字,所不同的是,第一种强调的是对所学要“习”,第二种强调的是对所授要“习”,第三种强调的是为师者要着重“习”什么。
联系《学而》篇第四章全文和以上解释,不难看出,曾子强调为师者要在不断自我反省(这里所谓的“三省”之“三”当解为多次,而非实指量数三)的基础上加强“习”。那么何为“习”?“习”古时写作“習”,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数飞也。从羽,从白(zì)”,意即鸟儿频频试飞;郭沫若在《卜辞通纂考释》中将“習”解释为“盖为禽鸟于晴日学飞”。总之“习”之本意强调的是“知行并兼而重行”。就其对师者的要求而言,“传不习乎”之“习”至少包含了以下五层涵义:第一,为师者要不断增强“反求诸己”的意识和勇气,这是强调为师者时时事事都要常思己过,自我反省,不断开展自我批评;第二,为师者要有“三人行,必有吾师”的谦虚好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是强调为师者要不断向他人(当然包括书本)学习,增加自身学养;第三,为师者要有“温故而知新”的发展创新精神,这是强调为师者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第四,为师者要有“学而时习之”(古之学即“學”,是“斆”〈xuào〉字的省略,斆由教、由冖〈mì〉会意。因此“学”字既有今之“学”意,更有今之“教”意)的求真务实和勇于实践的精神,这是强调为师者不仅要有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还要有高度负责的治教态度;第五,为师者要有传“传”(zhuàn)的精神,这是强调为师者要饱读经典、传承文化,并致力于教会学生持经达变。这五层涵义中的第一层是强调为师者从思想到实践都要三省吾身、反求诸己,后四层则强调为师者要不断内圣和外化,而贯穿这五层涵义的一根红线正是“习”,即“知行并兼而重行”。
师者,素有“园丁”、“人类灵魂工程师”等美誉,这是古往今来为师者反求诸己、贵知重行、呕心沥血、化育万民而赢得的社会尊敬和赞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而不习,则是以未尝躬试之事而误后学,其害尤甚于不忠不信也。因此,师者,不仅关乎着学生的前途,更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选择了为师,也就注定了我们必须边学边教和边教边学,既要有求真务实和严谨刻苦的治学治教态度,又要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资、之德和之术,而这条必由师道正是大儒曾子所提倡的“传不习乎”!
(作者单位: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