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果实成为诱惑
2007-12-29肖克文
中国教师 2007年10期
上课铃响过,我大步流星走进四年级一班教室。学生们都端端正正地坐着等待这节班会课。同学们的目光都注视着挂在黑板右侧的那面鲜艳的“先进班级”的流动红旗。我说:“同学们,这个星期经过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流动红旗光荣地落在我们班。这节班会课,我们要好好总结一下经验。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为班集体做出了哪些贡献。”话音刚落,班长说:“我们把卫生打扫得彻底、干净,而且保持得又好。我们都能认真遵守学校纪律。”卫生委员说:“前几个星期的卫生、纪律,我们本来做得也不比别的班差,就是我发现他们给我们班打的分特别低。这个星期,我也给他们的班级打了低分,而且我还给我的几个好朋友打了招呼,让他们多多关照。”还没等他坐下,王刚打岔:“流动红旗的获得还有赵明的功劳,他逮住了别的班级两个没戴红领巾的同学,给我们班加了4分。”“说到加分,还有我们二组呢?我们牺牲做作业的时间,好容易才抢到一份劳动任务,加了3分。”……
听着同学们的陈述,我不由想起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善良的人,她家院里种着一棵梨树。果子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已经引得四邻的孩子目光艳羡。她明白小孩子心里和嘴里的那份馋,所以主动让孩子们采摘果子。有个孩子贪恋树顶上的一枚果子,爬上了树,结果摔了下来,折了腿。孩子的父亲要砍掉她的梨树。但在人们的指责声中,他没有砍成。后来房子易了主,新主人竟是那个要砍掉梨树的男人。他在围墙的上头安了防护网,一树的果实被罩在了围墙里,谁也够不着。果实成熟后,他一家一家地送,让四邻品尝。自此,再没有孩子打那些果实的主意,因为他根本不给孩子们机会。他说,他这样做,只是为了不让那一树果实成为诱惑。
他原来是想砍掉那棵梨树的,他觉得,孩子的受伤,是梨树的过错。但后来他想通了,梨树并没有过错,错的是梨树的主人。它过去的主人是善良的,任由孩子们采摘果子,但恰恰如此,让那一树果实,成了一树的诱惑,诱使孩子学会了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诱惑孩子们去遭遇因这种获得而带来的危险。
流动红旗在对小学生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它能大大激励学生们的上进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意识。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百分竞赛”、“小红花评比”,不断强化各种竞赛或竞争,也会产生负面效果,甚至会诱惑他们采取不正当的行为或方式达到。做完好事索要表扬稿,评三好学生拉选票,做一次义务劳动仅仅为了给班级加分,还有从自己口袋里掏钱谎称捡拾的假“拾金不昧”等等,这些现象已经屡见不鲜,见怪不怪。
在教育过程中,不应以功利为诱惑,不该用“评先进”、“加分”等方法诱惑学生,而应始终追求教育的本真。因为,如果让学生把做好事当做换取利益的一种手段,不管教育主观意图怎样,在客观上实质等于是鼓励学生追求功利。教育研究的是人,因此十分重视不断提升个体需要的层次。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我们不是不能做,而是没有去做,其根本是“做是为自己”还是“做给人看”,是“有利于事情做得更好”,还是“为了表现”。有个学生上实验课时捡到一个装有600元现金的钱包。她当即交给了正给他们班上课的实验教师。班主任知道了这件事,并没有对这个学生的拾金不昧大加表扬,而是着重称赞她“把这看作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并告诉同学们,捡钱的事未必天天有,可关心助人的事却天天都能碰到。注重教育的过程,而不去追求轰动效应,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做好事的快乐,而不是把它当做换取名利的手段,这才是教育所追求的道德境界。
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不给他们特意设置诱惑的果实,不给孩子们伸手的机会,他们也就没有偷摘的欲望。不让果实长成诱惑,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真正的睿智和善良。
于是,班会上我转换了论题,“流动红旗到底意味着什么”……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郭里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