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故事

2007-12-29于国妮

中国教师 2007年12期

  故事一:走出迷茫,重建希望
  
  我来自偏远农村,从小未曾出过远门。因家中生活贫苦,所以一心只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年龄很小就进入大学,生活学习上遇到一些问题。经常感到厌烦,无奈!
  这是刚入学不久,一个来自较贫困省份的男生写给我的自我介绍,很具有代表性。他的详细情况是,家庭条件还不错,其父为当地一名中学教师;年龄小却比较成熟,当选为班干部,获得了新生奖学金。
  在同这位同学谈心时,我注意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乐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我吸取心理咨询的一些技巧,启发引导学生考虑和分析问题,而不是教训甚至一味地教给学生如何去做,以唤起他们认识自我,改进自我的自觉性。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我找该同学谈了两次,效果不错,反馈如下。
  步入大学已经两个月,其间的心理变化可谓跌宕起伏。大学的一切对我都是那样陌生,那样令我好奇,我只顾眼前的景象而一味淡忘了自己的身份——学生。我曾一度迷失,陷入一种繁华和浮躁之中;后来担任了班级团支部的工作;但学习仍没有调动起来。经历了一系列的情绪波折,现已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我坚信,未来定会越走越好。
  这次交谈可看出这位学生升入大学后思想上的巨大变化。由于年龄和环境的原因,学生在入校后表现出来种种的不适,这是很自然的。这需要辅导员做有心人,多多观察和发现,使学生少走弯路。谈心这种工作手段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在辅导员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从而引领更多的学生,走出迷茫,重建希望。
  故事二:坚定信念,执着追求
  我从小便梦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是我从小的向往,每当听闻这一名字,内心便不由泛起阵阵波澜。我终于迈进了华师大的校门,离我的梦又近了一步,我将尽全力完成学业,相信将来的人生会是美好的。
  这是数学系2004级新生交来的一份自我介绍,代表了一部分同学的想法。这类学生专业思想比较牢固,有比较明确的个人发展目标,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要尽力保持其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开拓他们的眼界,适时给予鼓励与指导,使他们尝试和认识到种种可能出现的挫折和困难,不断地调整对自己的定位。我让学生先谈谈近来的学习生活的一些感想,对其说到的一些小的问题或困惑慢慢加以引导,随后对其中学时候印象深刻、喜欢的老师加以描述,并联系到自己,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有所领悟。这位学生在阶段小结中写道:
  转眼间,两个月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这两个月的生活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数学系的学习尽管枯燥乏味,尽管课业繁忙,但我觉得很充实有趣,为自己能在这所大学读书而自豪。数学专业很苦,我失望过,沮丧过,在同学的鼓励和自我的安慰下,我重新恢复了信心,每当我做出了一道难题就会变得十分愉悦,这是我的进步,这是我的成功。
  由这一案例,我得到启发,对于专业思想比较牢的学生来说,重点是激励其斗志,坚定其学习信念,使其能够执着地追求成功。据统计,在此届师范专业新生中,像这种比较喜欢数学且愿意当老师的占大约25%左右。在专业学习方面,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明确的个人爱好倾向,只是认识到了应该好好学习而已,至于将来的出路问题,学生普遍还是比较迷茫。我相信随着专业学习的进一步深入,这种情况会有所改观。
  
  故事三:用己所长,力求卓越
  
  在很多人看来,数学系学生情商普遍较低,但我通过近半年的观察,发现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虽然数学学科抽象难懂,但在数学系,绝不缺乏多才多艺的“能人”,他们专业学习上从不示弱,在其他方面更是毫不逊色。下面共赏一位在文学方面有感觉的同学的感悟。
  没有人会相信我是一个理科生,一个数学系的学生,在我的骨子里流淌的似乎都是文学艺术和感性的因子。我尽量走文理结合,理、感性交融的道路。文学就像释放的烟花,一种虚幻闪烁的美;而数学如拔地而起的高楼,一种踏实的美,智慧的美。
  徜徉在美丽的华师大校园,聆听老师的谆谆教导,结交热情的同学舍友……一切是这么美好。在华师大,我领会了“爱在华师大”的精髓,爱上华师大的一草一木,爱上同学的一颦一笑,爱上老师的诲人不倦,爱上数学的智慧玄妙之美。“爱在华师大”是一种超然的博爱,是我两个月的体悟。留下以上的只言片语,愿其成为记忆的永恒,我想一定会的。
  现在的大学提倡培养复合型的人才。这位同学只是一大批多才多艺学生中的一位,对于这样的学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在平时的工作和交往中,注意给他们创造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我想倘若我们能培养出一大批多才多艺的数学教师,中小学生的学习会是另一番景象。
  
  故事四:丢弃自卑,大胆前行
  
  我童年和小学在农村度过,初中开始思考问题,未见所得。初三一年,雅致从容、心情进取而又遐想简远、永远怀念。高中三年在纷繁中度过。高三立志,但高考不理想,进了华师大。
  
  我,来自内蒙古,对学习我永远摆在第一位。我对朋友可以两肋插刀。由于家庭困难的原因有人说我吝啬,有时为了钱的难题也放弃了很多想法。我曾经因为钱而自卑过,但我明白钱只是物质生活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精神。
  上面是两位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的自我介绍。新的大学环境为贫困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认知空间和渠道,但新环境比原来的环境更复杂、更充满挑战性,对认知要求更高。尤其在大学中,学习成绩不再是唯一衡量人的标准,特长、社会活动、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等都纳入了一个立体的社会评价机制之中。以前单纯的学习优异便不能成为优秀的代名词。这种落差既可能成为其奋斗的动力,也可能成为其自卑、敏感心理的诱因。在班级概念弱化的大学教学模式下,辅导员对他们的关心和理解,是解决这种潜在心理危机的很好途径。
  辅导员工作,是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这期间有快乐也有烦恼,但更多的是自己努力工作之后的一种欣慰和满足。“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不仅如此,我体会到对学生进行一切教育的前提是,学生必须首先从心理上接纳你,但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我们不仅仅要培养有知识的人,更要培养心理健康的人,而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隐性的工作,需要投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上述四个案例,仅仅是抛砖引玉,期待着在不断的交流中学习提高。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