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理念下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2007-12-26钱媛
钱媛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理念,具有人类文明所蕴含的一般内容。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同时也是培养和树立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场所。高校为培育学生的文明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培育文明意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大学生中的文明建设主要是精神文明建设,从精神层面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理念,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大学生;意义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247-02
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政治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进步状态和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将“文明”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指向的应该是宏观上的一种价值目标。其中,包含了物质成果、政治成果和精神成果。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①“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是在青年中涌现出来的一群主力军,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的践行者。作为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更应该走出书本,将书本里的知识吸收,并且逐渐内化成大学生自己的精神追求,还要外化为积极地行动,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这样才能从各个层面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养,让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习近平强调过:“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它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民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理念中的精神文明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当中,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的“文明”被提了出来。这当中的文明主要是从宏观的层面上来讲的,其中除了精神文明之外还包括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并且其中还涵盖了公民的文明表现。文明理念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是始终贯穿的。这种文明的理念不仅仅反应出了中国道路和其时间的过程,也反映了出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发展。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目标中始终都存在着文明的理念。文明理念的内涵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越来越丰富,文明理念和社会主义的结合,更是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
社会文明中的两个基本的内容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不仅仅需要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也需要先进的精神文明。这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共识。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提出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特别的强调了精神文明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它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应该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先进,这才称得起社会主义,称得起先进的社会制度。”③“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④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精神文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的方面,包括社会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以及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第二个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作为社会主义实业接班人的大学生,更加要在这两个方面不断的加强自己,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精神文明对当今大学生的要求
在当代的青年中,大学生是主流,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他们也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作为当代有责任感的大学生,必须要实现思想和行动上的统一,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要的社会责任。不仅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做到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还要做到对国家与社会负责。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创造良好的人生基础。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必须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提出要求。
(一)要从生活细处借力
首先要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来约束自己。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的保障,在日常的行为准则中承载着价值并且还传递着信念。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理念,贯穿到日常的行为中,规范日常生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大学生产生无所依附的观念,才能够更加的持久,才能够有效的要求大学生修身立德。
其次,要在日常的礼仪活动中弘扬文明理念。礼仪活动对于教化人们的心智、宣扬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高校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要按照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举行庄严神圣的典礼,如学校的升旗仪式、入党入团和毕业典礼等仪式。大学生在参与这些礼仪活动中,应该要全身心的投入,并且将这样的正能量带到生活中,传递文明。
最后要在民族节日中弘扬民族精神。我国的民族节日是维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大学生要在这些民族节日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内涵。
(二)要从生活的小处着力
当前,微媒体迅速的发展,媒体传播已经全面进入了“微时代”。微媒体有着它独特的优势,其信息高度开放、资源高度的共享、信息的传播也是无门槛。而且微媒体拥有着更多元、更互动、更快捷、更草根等特点,受到了人们极大的青睐。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依靠微媒体不断的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利用微媒体的独特优势,传播正能量,并且在在传播正能量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明程度。
现如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校校园文艺活动越来越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依靠这些活动能反映出大学生的价值诉求。为了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大学生的精神文明,要创造出更多“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优秀作品,将理论层面的价值观通过现实的生活场景表现出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要从大学生的生活实处发力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创举。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活动要把无形的东西,诸如思想、道德、观念等,融入到有形的载体中。在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高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可以推进文明宿舍、文明班级、文明学校等活动,广泛的去开展格局特色的道德实践活动。大学生要积极参与,要在活动中培育风尚,在亲身的实践中接受教育。
三、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要想搞好高校的精神文明,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激发学生的精神文明需要,学生有了精神文明的需要,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当中。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就是学生的精神文明的需要。
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并且使大学生拥护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努力学习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养他们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大学生的精神建设是一项非常巨大、复杂而漫长的工作。我们应该从理论上、校园文化上、教书育人上、道德上综合的推进。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①郑永廷,胡树祥,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②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③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参考文献:
[1]梅荣政.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8.
[2]潘玉腾,陈赵阳.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向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
[3]汪庆华.高校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机制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
[4]王永友.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