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传统技击与现代散打
2007-12-08李传伟
李传伟
(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与斗争实践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是以攻防动作为内容,以套路和技击为形式的一种传统体育项目。武术锻炼,可以培养人们踢、打、摔、拿的技击能力,磨练人们意志,增强体质。武术具有表演性、健身性、技击性等功能,技击性是核心。传统技击与现代散打是武术发展不同阶段的产物。
1 传统技击及其特点
远古时期,原始人类向自然作斗争时,武术就开始萌芽了。当时,庞大而凶猛的野兽对猿人的生存是主要威胁。严酷的生活条件,迫使人们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智力,并在集体劳动和斗争中发展徒手或简单武器的攻防格斗技能,如拳打、脚踢、躲闪、跳跃、摔跌等,这就是徒手技击的萌芽。
商周时期,剧烈的军事斗争,不仅促使武器由简单到复杂,向多样化发展,而且促进了攻防技能的提高和发展,这个时期,出现了社会分工,开始有了专门的教育,练武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武术开始成为人们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许多新发展。反映在练武活动中,从形式到规模远远超过了商周时期,对后世影响极大。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文武分途。武术技击发展较快,出现了不少技艺高超的技击家。
秦、汉、三国处于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的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人民在较长时间处于相对安定的状态,这为武术由单纯军事技能向竞技方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角抵、手搏、击剑等活动相继出现。两晋南北朝实行府兵制。选士的标准对武艺的要求很高,唐代,开始实行武举制,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武勇,促进了武术技击的发展。两宋时,尚武的社会风气促进了武术的发展,民间出现了习武组织,如角抵社、英略社等;城市中,出现了专演武术的艺人。这个时期武术技击发展很快。元代统治者为防止人民反抗,在练兵习武的同时,不准民间习武,对民间武术百般摧残,但民间武术仍然向前发展着。
明、清是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武术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技击名家,如李半天、鹰瓜王、千跌张等等,擂台比武出现和盛行起来。
民国以前的历朝历代,武术技击主要用于战争或者自卫拼杀。民国以后,枪炮的出现,使武术技击功用大减,技击功夫日渐衰落。解放前,武术也曾兴盛一时,民间出现了许多的拳社,如“精武会”等。1926年,国民党政府在南京也成立了“中央国术馆”,各省、市、县均有分馆。许多武术馆都聘请武术家任教,培养了不少武术专门人才。然而,旧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影响,武术受到严重的摧残,到解放前夕,已到淹淹一息的地步。解放后,武术获得了新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武术套路发展很快,技击发展较为缓慢。
综观传统技击的产生和发展,传统技击是和生死搏斗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传统技击是一种以致人于死地为目的的带有军事性质的生死搏斗手段。虽然在技击的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些具有一定规则的竞技形式,但是,这些规则仅是为了让人们在相对公平的条件下,进行生死搏斗,其性质并无太大的改变。比如,以前的擂台比武,要先立下生死文书,搏斗中均是生死相拼。传统技击的这种特性,决定了技击手段的多样性,注重功力性。
2 现代散打及其特点
传统的武术技击,不适合体育竞技的要求,很难向世界推广。1979年,我国开始试验推行武术散打比赛。至今几十年来,散打的发展历经了许多波折,逐渐有了一个日趋完善的体系,初步形成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训练方法和相对完善的比赛规则的框架体系。
多年来,由于我们这方面的经验较少,散打运动基本上在自发、试探中发展。师资缺,经费少,管理混乱。因此,散打运动的发展较慢,技法单调,战术意识不强,难以体现武术技击的丰富内涵。但几十年来,取得的成绩还是主要的,可观的,它使武术技击逐步走向了竞技化,为武术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代武术散打,是以武术实用动作为基本框架,融合兼收国内外各种搏击技法,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技术组合。现代散打比赛,从初期双方着护具直到现在的只带拳套,分级别,并在严格的规则限制下进行踢、打、摔的对抗,运动员的安全有了保障,但是,正由于规则作用,使现代散打从技术到战术方面,都与传统技击有着较大的区别。动作的简单性、战术的复杂性和身体的对抗性是现代散打的重要特点。
3 传统技击与现代散打的关系
传统技击与现代散打,是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发展要求产生的两种异同并存的实用武术技击形式,基本框架相同,技术也大致相同,但战术意识、训练方法及理论却有很大差别。两者的相同处:(1)无论传统技击还是现代散打,要达到克敌制胜,都必须进行身体的直接对抗。(2)两者的技术大致相同。(3)均需要运动员掌握良好的技术,具备较好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基本身体素质;两者的相异处:(1)传统技击与现代散打的目的不同。传统技击是一种军事性质的生死搏斗,它以致人于死地为目的。而现代散打则不同,它是一种充分发挥人的体能的体育竞技,以得分为目的。(2)传统技击与现代散打使用的手段不同。由于两者的目的不同,其所使用的手段必然不同。传统技击追求打击敌人的要害部位,以期一招制敌,速战速决。现代散打则正好相反,严禁打击对方的要害部位,以得分多少来评定胜负,使双方的体能在比赛中全面地表现出来。(3)训练方法不同。由于现代散打比赛规则限制,散打训练重视技战术和基本身体素质的训练。而传统技击则追求功力和技战术的训练。传统技击要求技术全面的同时,着重追求一招一式的杀伤力及自身的抗击打能力等训练。(4)指导其实践的理论也不同。“功力说”是指导传统技击的基本理论,而现代散打的指导理论则为“训练技术”。传统武术技击认为,技击技术固然重要。但要达到其实战目的,主要靠的还是深厚的功夫,否则难以奏效。拳谚中的“千招会不如一招精”,“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皆属此理。现代散打认为,技战术的训练是重要的,全面的技术加上良好的体能及合理的战术运用是现代散打取胜的要素。
4 传统技击与现代散打的开展范围及其发展战略
优秀的散打运动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传统技击水平,高明的传统技击家也必定具备一定的现代散打水平。但是由于其本身的意识不同,高明的传统技击家不一定是优秀的散打运动员,而优秀的散打运动员也很难是高明的传统技击家。鉴于此,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和条件,去研究两者的开展范围及其发展战略。
传统技击适宜开展范围是:军警等安全保卫部门、民间等,现代散打的适宜开展范围是:体育院校、专业队、民间等。军警是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广泛开展传统技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现代散打运动,通过比赛活跃生活,振奋士气,促进技击训练的兴趣。民间是传播和发展武术的主要场所,无论传统技击还是现代散打,都必须扎根于民间,才能得到更快的普及和提高。同时,民间开展传统技击和现代散打,对于增强大众体质,增进全民的自卫水平,促进专业的传统技击水平和现代散打水平的提高,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体育院校、专业运动队伍,是发展体育竞技的主要场所,因此应该着重开展现代散打,提高我国的散打竞技水平,另外,体育院校也是传播各种体育知识的场所,作为传统文化的传统技击,也应适当介绍和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例如,体育院校培养的武术专业学生,既应有相当的科研能力,又应有一定的套路演练,现代散打和传统技击水平及其相应的教学能力,才能胜任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对于武术技击,第一是继承问题,第二是发展问题。传统技击水平,较其鼎盛时期下降得太多了。这主要是历史的原困。但也不乏人为的因素,比如武术界中长期的文字比武以及近亲繁殖等,不能不说给传统技击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对于传统技击,目前主要是继承问题。首先,我们应虚心向传统的武术家请教,并请他们最大限度地对传统武术进行挖掘整理。其次,我们要摆正思想态度,科学地多方位地分析传统武术的内涵。有人认为,中国的武术技击不如国外的搏击实用,其实这是对武术现象的误解,不了解中国的武术技击实质。正如所谓的“天下练拳者多如牛毛,知拳者凤毛麟角”之论。不懂武术技击之精髓,何谈技击之优劣呢?当前,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建立科学的传统技击理论体系,完善传统技击的训练方法。
传统技击的继承发展,直接影响着现代散打的发展。现代散打应着重吸取传统技击的精华,借鉴和综合国内外其他搏击技法的优点,结合体育竞技的规律要求,走自己的路,既要打出我国武术技击的民族特色,又要纳入体育竞技的科学轨道。
[1] 李国泰,等.武德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1-2.
[2] 蔡翔飞,王谦.优秀散打运动员特长技术运用训练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127-128.
[3]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