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第三之后的中国GDP

2007-11-07陈宇峰

董事会 2007年10期
关键词:民众德国战略

陈宇峰

过热的经济增长很有可能带来长期的经济衰退,这是得不偿失的经济增长,中国应该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中吸取各种教训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国内对GDP这个宏观经济指标也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多数官方机构尽管已经认识到这些指标存在某些“双失”的不合理现象,但他们仍然希望通过GDP的跨国对比来吹嘘他们的发展政绩。7月底,代表官方机构的中国统计局公布2006年以及2007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指标。根据他们修正过的数据显示,2006年的中国GDP达到人民币21.087万亿元,约合2.70万亿美元,与目前世界第三的德国GDP仅一步之遥。但如果考虑到目前强劲的人民币升值态势,那么,今年中国的GDP总量将有可能超过德国,从而进入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之列。

与中国政府高调宣传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冷漠的德国媒体与国内民众的“如意算盘”。德国人似乎并不在意这些,“虽然欧元汇率强势有可能推迟中国GDP总量赶超德国,但德国从心理上可以和世界第三告别了。但从经济角度看,这种告别没有多少意义”。德国最重要报纸《世界报》也发表社论,“因为国民经济带来的福利比经济总量更重要。尽管中国经济一直在赶超,但就人均GDP来看,中国还远远落后于工业国家,德国的人均GDP是中国的16倍”。他们不但有这种自信,反而认为中国在今后的经济追赶过程中应该更加谨慎。过热的经济增长很有可能带来长期的经济衰退,这是得不偿失的经济增长,中国应该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中吸取各种教训。而国内民众尽管不懂经济学家的那般计算与预测,但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目前的高通胀率、高房价以及与富人之间的悬殊差距,他们关心的不再是这些以前狂热的GDP赶超口号。

如果中国的GDP增长不能为更多的国民带来经济实惠,那么国内大众同样也会失去改革投资的信心。之前提到的民众态度,实际上就是一种短视的折现行为,他们关注的不是如何投资,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规避政策性风险,以防范现有资产的流失。对于这一点,我们从去年以来中国股市的高换手率就可以看出中国人内心的急躁心理以及对未来改革的长期投资已丧失了最基本的信心,而这种基本面的投资信心丧失也是产生目前中国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少国内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认识到,中国目前这样的经济发展战略是“竞次”(race to the bottom)的策略,是达到生存底线的竞争战略,而不是“竞优”的经济发展战略。这种维持生计为主的发展战略也自然决定了中国目前在世界格局的二流地位,而不是我们之前所鼓吹正在崛起的大国地位。从频发的中美贸易摩擦,到人民币升值,再到知识产权保护,这些都是我们在二流地位上的不稳定因素。可以看出,中国在未来的强国之路上遇到最大的阻力恰恰是来自于美国、日本等老牌强国的压力。其目的也是非常明显,一方面可以巩固其老大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国谋求到更多的经济利益。

在这个以“赢者通吃”(Winners take all)为游戏规则的世界体系中,要想获得稳定的国家地位,要想摆脱“竞次”的厄运,就必须放弃原有的落后生产方式。而要想改变生产方式,就得改变现在的收入差距格局,让大家都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未来发展预期,使更多的富余资本流入那些未来有良好投资收益的创新投资行为之中,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以长期的眼光进入更高端的产业链生产中。

猜你喜欢

民众德国战略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爬绳子上船(环球360°)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梦梦”“娇庆”德国行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谁造成了不明真相
圣诞礼物
新中国科技60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