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折腾”的杨镭
2007-11-07陈晨
陈 晨
“有机会,我还要创业,我还是希望做一家伟大的公司。”
餐厅内音乐舒缓,他轻轻推开面前的餐具,挪了挪身子,舒适地靠在椅背上。尘埃落定。
这已经是下午一点。在上海虹桥一间新开的五星级大酒店里,杨镭完成了他周日的午餐。
尽管,现在在北极光,杨镭只是一个“兼职合伙人”——北极光的投资对象是成长型企业,而杨镭还有很多个人的投资项目,以“天使投资者”的身份,他将个人资金分散性地投到一些初创企业。但他永不满足:“有机会,我还要创业,我还是希望做一家伟大的公司。”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
杨镭喜欢创业——从一个想法出发,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把这个现实变成一个市场和人们愿意使用的东西。也正因此,在外人眼里,这个男人“二十年来总在自我折腾”。
1999年,杨镭在硅谷创办了一家情报公司。这次创业,对杨镭来说是最富有挑战性的。在进行了初步的市场调研之后,杨镭与两个朋友一起成立了一个名叫网络情报的公司,主要业务是为厂家提供产品价格服务,即对市场上不同厂家的同类产品的差价进行比较。
当时,风险投资之父阿瑟·洛克(Arthur Rock)打算给公司投钱。这一行有条规矩,那就是在给钱的最后一分钟要跟CEO亲自谈一次。原本以为对方看中的是杨镭所设想的新颖模式,以及一些成功的理念,所以,在阿瑟·洛克让他谈谈在中国的公司做事应该注意什么原则时,杨镭说:“我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不自私,我给股份很平均,没有说自己要拿60%。我不愿意看到我的合作伙伴在股票上有损失,那我拿出来一点,没有他们也没有我们的今天。”
但是,对方认为,这样分配股份才是不平均,“你拿的不够多,他们拿的太多了。你是CEO,我不希望你有一天醒来发现怎么只有这么一点股票,我在干嘛呢?你要想这个事儿的话,我们就没戏了。”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管理团队的积极性,阿瑟·洛克建议杨镭对股份进行重新调整。“其实,他是希望我在物质上有一种强烈的动机。”杨镭非常清楚对方的用意何在。
可是,在此次谈话之后的某一天,董事会告诉杨镭,这个CEO是暂时的,他们给他投资,但需要再物色一个更合适的CEO。“所以,我就在四年当中帮助董事会寻找能够接替自己的人。”
杨镭觉得委屈,但是还必须要坚持。既然,一个“外国人”能够在如此精明的投资商手里获得资金,那么,他一定还有坚持下去的理由。果然,到2003年,网络情报公司已经做得有声有色,一大批美国大公司成了他们的固定客户。
职业事业人
但是,杨镭还是跳槽了。
“成功经理人的人生就像是阶梯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之后,会跃上一个高一点的台阶,而我的人生就像是锯齿一样,先往后退一块,再上一个更高的,然后再退一块,再上一个更高的,有时就是这种感觉,但每次都是我自己选择的。”杨镭解释道。
让杨镭做出这个决定的是总部设在中国上海的掌上灵通创始人吴峻。两人在硅谷相识,颇有相见恨晚之感。一夜畅谈,杨镭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做出决定只身飞往上海。
2003年3月,杨镭正式就任掌上灵通CEO。
成立于1999年的掌上灵通,是一家从事无线增值业务的公司,主要为手机用户提供短信、游戏等服务,在杨镭加入掌上灵通之前,公司已经连续3年亏损。
杨镭上任后,主要从两方面改善公司运营状况,首先加大了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在自主研发的同时,他分别与时代华纳旗下的特纳广播公司卡通网、日本索尼唱片及卡通剧《蜡笔小新》制作商、星空卫视等签约合作,使这些国际知名公司成为掌上灵通的内容供应商,让用户享受到全新的卡通、音乐服务;另一方面,针对当时公司业务南强北弱的状况,在北京建立了新的技术服务部,并以此为中心,大力开拓北方市场,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建立和完善了营销网络,掌上灵通先后与全国100多家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合作,并通过参与多场大型演唱会,开通了手机互动业务。
经过10多个月的努力,掌上灵通的业绩大大改观,2003年,公司每月固定用户剧增至600万,全年销售额达1.66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3.85倍;2003年利润达360万美元,一举扭转了前3年连续亏损的局面。
随着公司业绩的提升,杨镭意识到要想使公司的业务进入快车道,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掌上灵通一直在试着向一些媒体巨头融资,融资对象包括索尼音乐、环球、迪斯尼等,在随后进行的审计、评估和谈判过程中,掌上灵通的市值不断攀升,管理层和董事会忽然意识到,与其这样融资,不如直接上市。
2003年11月3日,掌上灵通开始了紧张的上市筹备工作;2004年2月18日凌晨5时,掌上灵通的律师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招股说明书;2月19日,杨镭打响了掌上灵通上市的关键一战:路演。从筹备到路演,掌上灵通只用了108天的时间,如此短的准备期,在纳斯达克实属罕见。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3月4日,掌上灵通终于登陆纳市,上市首日,掌上灵通的股价一路攀升至19美元,收盘于17.42美元,比发行价14美元上涨3.42美元,涨幅达24.4%。此次掌上灵通纳斯达克上市,共募集到资金8400万美元,成为了纳斯达克有史以来第一个以“无线增值业务”为赢利模式的上市公司,也由此带动了中国概念股海外上市的新一轮热潮。
做一个VC
杨镭又跳槽了。
这一次,他在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人生可以分成两个阶段:赚钱和制造影响力,那么自己正处于第二个阶段的起点;那么,除了自己创业,还有什么方式能把自己多年的经验延伸出去?这就是,做VC(风险投资者)。
“至少见过一千个VC”的杨镭对VC这一行,有着难以言说的情绪——曾经他很迷信VC,认为VC所说的都是对的,现在,他开始相信“自己”。
这个“自己”,不单单指杨镭,还包括中国众多的创业者。
总有人找上门来毛遂自荐。大多数时候,杨镭沉默不语,坐在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很多时候,我看重感觉。”杨镭说,一个人行或者不行,从他坐下来开口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就将信息传达出来了。而事业是人做的,优秀的创业者一定能创办一家优秀的企业。
“明星项目很重要,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找到持续高回报的方式”,杨镭说,“挣点钱也没什么坏处,但你只做pre-IPO(指企业上市前参与其最后一轮融资),你不设立投资主题,不去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不去找早期项目的话,或许今天能有一两个比较好的项目,但这没法让你成为top tier player。”
放弃成为“坐收渔利”的被动投资者,此决定端赖于杨镭对VC业的理解:这个被喻为“spray under pray”(祈祷下的播种)的行业,是一个极度赢家通吃的领域,明星VC所获得的回报远非他人可比。而进入第一梯队的重要标准是:每期基金的内部回报率(IRR)达到30%。
这个看似单一的指标,并不容易实现。在拥有近30年风投历史的硅谷,能被写入历史的投资家不过一掌之数,他们的共同点只有一个:发挥资金的能量,推动创新。如亚瑟·洛克(Arthur Rock)催生英特尔,唐·瓦伦廷(Don Valentine)发掘出甲骨文、苹果和思科,约翰·多尔(John Doerr)投资升阳、网景和亚马逊,迈克尔·莫瑞茨(Michael Moritz)找到雅虎、Google、Paypal。
至于杨镭能不能找到这样的企业,并且催生它,他说,走着瞧吧。不管结果如何,现在的杨镭,做个“空中飞人”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每隔一段时间,他都要东奔西走,到世界各地去开各种各样的投资人会议,去和形形色色的人见面。但这样的状态,杨镭很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