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同男孩DE后现代感观

2007-10-26傅文斯荔

大众DV 2007年10期
关键词:拓片萨达姆胡同

傅文斯荔

“所有到庭的证人都能畅所欲言,没有人提出任何异议,法庭也如实记录他的陈述,但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是库尔德人,没有一个证人的证词能被确认是真实的,难道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属实?” ……

“我希望所有伊拉克人,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是库尔德人,能够相互理解、和谐相处,彼此握起手来……”

当这两段来自异国的陈述又在耳边响起的时候,让人窒息的血腥味再次扑面而来。2006年底,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不遗余力的轮番轰炸一件事:萨达姆的绞刑。而萨达姆本人在伊拉克法庭审判上的发言,更成为一段挥之不去的氤氲之音。

时间的橡皮擦真的能洁净一切么?或者在人们遗忘的背后,已经过去的事情也会让人质疑它的真实存在?邵毅在他的笔记里,写下了这些已经出现和正在出现的大事,当我看着他满满一篇的事件记录时,恍惚觉得好像所有的事件都正在重演,又似乎一切都从未发生……

邵毅没有就此湮没在一片朗诵新闻大事的唾沫中,也没有仅仅冷眼旁觑嘻哈了之,他不动声色地选择了——静观。

“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应该重新树立自己的世界观,用自己的见解来看待事物。

‘好的一定是好的么?为什么好?标准是什么?”——邵毅

爱思索的胡同人

我特别讶异生长在80年代的邵毅能对发生的大事有所深思。在这个严肃被恶搞吞吃的时代,对一切的端正和严谨都会报以捧腹的态度,邵毅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可是他又并不凭空造车。他戏称自己是“胡同人”,从小在胡同长大的他,自然在作品中就会反映他所生长的环境。“我就是用一个胡同人的方式来看我身边发生的事。”

当胡同人在思考的时候,地球也必须停止运转。

邵毅在家里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偶尔会突然停下手中的事,而脑中在激烈的思考一些问题,妈妈喊他他也听不见(天才和偏执狂均具备此特点,邵毅肯定不是偏执狂,但是他与天才之间却似乎有某种联系)。

问题总是在他脑海不断迸发:新闻报道果真是对事件的真实再现么?在这些真实之中如何真正滤尽一切的渣滓?真实在叙述中其实是虚幻的?留下来是人们对真实的主观安排么?

既然一切纪实的画面都有引导的观点,那么多个不同导向的画面并置之后,对待同一事件的不同观点态度是否可以因此整合出事件的本质?

所以在《静观》里,邵毅把不同的新闻进行并置,以求更加贴近现实(实际也是对新闻报道的一个反讽),对事件的真实性、权威性、历史性、被禁锢的价值观进行质疑再质疑。在25个电视机的屏幕中,相同的视觉画面却生发了不同的诉说。但当所有的画面都在说,嘈杂混合中乱到极限之后,就只有一起消融(负负得正等于没说),苍白无力的话语为此时的荒诞作了没有任何内容的注释。重叠使语言本身变得无意义,也使得图像变得清晰、单纯。到这里,事件之画面仿佛不受任何引导的摆在你的面前,“事实”就此呈现。

后现代,人云我不亦云。

“相对于一件事来说,当一方向你阐述他的观点时,你可能会认同:而当另一方也向你阐述他的观点时,可能你也会觉得有道理。但是,如果将双方的观点放在一起,这时你可能会觉得都不对,而这时就是你对事件的看法。”

习惯了被报纸新闻大家谈替代我们的思考,我们的大脑已经缺乏运动许久。而邵毅只是希望以一个普通人的观点来看世界,而不是受某种观点的引导。当大事变得人性化、市井化,不受任何其他影响的时候,“我”自然成为主体。

25屏的画面和声音

虽然是媒体众说纷纭,画面层出不穷,但是画面的结构安排和声音的交叠秩序都经过严格的安排和策划,并非完全客观地将搜集的资料摆在观众面前。以25个屏幕组合的形式(内容的选择汇集各个不同利益方向的见解)。

在对事件的导向中,媒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电视成为媒体的符号,也成为权利意志的标志。

“9·11”事件和美伊战争之间的联系,使邵毅选择了“9·11”和“萨达姆绞刑”两件事情。第一段里,小屏幕的显现顺序是照着“9·11”这几个字的形状来安排的,以媒体标志为最后结束画面。而第二段,则是以绞刑画面为中心展开,以萨达姆的遗体画面告终。

各屏幕声音的强弱起伏辅之以音频的叠加效果。(均以萨达姆的讲话作为开始)第一部分以网站广告声结束,第二部分以宗教诵咏画上寂静的句号,宛若对死亡的寂静观望。

主要资源:

图片:“9·11”事件、萨达姆绞刑、14寸电视机拓片……

声音:萨达姆讲话、德国著名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的《噢,命运女神》(“O Fortuna”)、两起事件相关的新闻报道、网站的广告语、可兰经的诵咏……

视频:相关事件(从某视频网站上大量搜集资料)……

premiere“照亮边缘”之后的拓片历史感

生命是如此脆弱,无论当时是多么轰动、红极一时,但是界于一个生与死的边缘时,一切就此归于平静,纷争、愤怒、恐惧,所有的恩怨与灾难就此销声匿迹,散落尘泥碾作尘,甚至连气味都不会留存。那么,眼前发生的一切事件的意义也就化作云烟。无论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还是“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时间都一如既往地做旧着历史。

无疑,拓片成为一个记录时间感的极佳工具。Premiere里的“照亮边缘”功能恰好满足了这样的需要,所有的视频都得以成为动态拓片,当然,电视机需要亲自找一个真的来拓。这样,家里的十九寸、二十寸电视都得到体无完肤的下场,最后,一台十四寸的老电视被选中,在作品里被复制成25份,作足了秀。

邵毅简介

1983年出生于北京。

2007年7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版画系第四工作室。

2005年,视频作品《鬼子来了——央美版》。

2006年,视频作品《语》。

2007年,视频作品《静观》。

猜你喜欢

拓片萨达姆胡同
杨陵区文化馆“熔古铸今·金石遗韵”杨陵区高浮雕拓片展开幕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拓片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你读过历史,有没有见过历史的影子
传萨达姆被捕前已不问政事专心写书
东明胡同
萨达姆与哈泽尔
“当然是萨达姆,他收到了余生免费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