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关注家常课

2007-08-30赵辛辰

江苏教育 2007年16期
关键词:家常评价研究

赵辛辰

家常课是什么?它就是常态下的课堂,是课表里安排的教师与学生都必须经历的每一节课。

家常课课堂教学的低效带给学生的是课后时间被大量占用,作业如山,机械练习;带给教师的是忙于批改,苦于补差,没有时间研究课堂教学。因此,减负提质,必须要从课堂开始。抓住了家常课就能在教学管理中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就能在教学管理中返璞归真,以简驭繁。

只有“用心关注家常课”,学生才能真正发展,我们老师的工作才有价值,老师的提升才有内涵,我们的学校才有活力。

一、讲责任,以责任为基石

老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最重要的表现是把每一节课都上好,用正确的思想行为教育引导学生。而责任的核心元素是什么?是爱。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热爱学生是教师活动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营造“团结奋进”的附小精神,提出了“心心相印、真诚相待、团结奋进、创新进取”的工作原则,明确了“让每一个附小人都能快乐、健康、和谐、充分地得到发展”的办学宗旨。我们已经把视线从单纯的智育发展上移开,关注学生的德育,提出了以礼立人的德育研究课题,坚持养成教育:我们进一步挖掘我校创始人吕凤子先生的人文魅力,将我校的校训“正则”两字的真正内涵,渗透到每一个附小人的思想与行为之中。这些做法已经让我们的老师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对学生的爱,学会了如何面对教师职业的平凡,懂得了如何面对现实的功利与浮躁。

二、造氛围,以氛围作保障

氛围就是人气,人气就是一种推动力。好的氛围可以使每一个人都身在其中,“一个不能少”。好的氛围可以使每一个人都乐在其中,“爱你没商量”。我们在提出“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精彩人生的一部分”理念的前提下,现在又努力在校园里营造起“重视家常课,上好家常课”的氛围。

如今,我们已经在教师中开展了“家常课厨艺大比拼”系列活动,有“我的家常课”征文比赛,有“说说家常课”学术沙龙,有青年教师粉笔字、演讲、古诗文背诵等教学基本功竞赛,有家常课评价标准大家谈。我们还邀请了省内外知名专家来校作讲座。

我们的做法得到上级领导、顾问专家们的一致肯定,既提高了教师的认识,又锻炼了教师的能力,也增强了我们关注家常课的信心。

三、重评价,以评价来支撑

家常课的评价关注师生的发展。我们提出了“简约、扎实、有效”的家常课评价标准。首先我们的评价抓态度,凡事就怕认真,态度决定一切。教师执教家常课的态度要端正,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要用心。因为认真上课是教师的本分,认真听讲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其次我们以评价促发展。要求教师在家常课上关注学生,且不只是关注显性的目标,还有隐性的发展目标,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我们评价时要看老师有没有训练学生的学习常规。有没有督促学生养成习惯,有没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我们的评价重激励。进行课堂评价时立足于“帮”,而不是局限于“评”,更不应该是“整”。从保护教师的自尊和改进教学出发,给予人性化的帮助,尤其是教材的把握、课堂的应对等,多一些专业发展方面的指导,少一点指责。

我们成立了家常课评价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校长担任组长,教导处具体操作,分学科成立了家常课评价工作小组,组员由行政领导、教研组长、骨干老师担任。评价工作小组对每一位科任老师进行推门听课,行政领导的课则由老师听,每一节课都要根据评课标准打出相应的等第,以两个月为一个周期,人人过关。我们还在月考核中为家常课设置了专项奖金,并制订家常课评价管理与奖惩制度,想方设法地提高教师打磨家常课的积极性。

四、在科研驱动中谋求发展

在教师的发展中,个体学习与专家引领,尤其是同伴互助是分不开的。教师“用心关注家常课”也需要思考与研究的力量,需要科研的引导,同伴的帮助与激励。

1。用课题引领课堂。

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明确特色建设的远景目标与近期目标,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形成集团作战的局面,达到全面开花的效果。如语文学科在“三轨阅读、创新作文”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整合资源,改造课堂,落实三维阅读”的研究方向;数学学科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为切入口,大力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

2.以课程彰显特色。

校本课程凸显了我校的传统经验与资源优势,正在成为校本化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我们坚持做到:安排课程进课表,依据课程定教材、定教师,执行课程有研究、重过程、出成绩。目前我校开发的学科类校本课程有:数学类的奥数;语文类的古诗文、课外阅读、三字经、论语:英语类的口语、常用英语对话100句;德育类的“以礼立人”:艺体类的武术、三棋、篮球、每周一歌等等。

3.凭展示塑造风格。

常态展示体现“三重”“三式”“三层次”。

“三重”即:①重激励——通过展示来激励教师研究课堂,明确研究方向;②重提升——通过展示来加快教师研究的步伐,促使教师多思考,多实践;③重氛围——通过展示来营造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教学的氛围,不断扬起课堂教学研究的热浪。

“三式”即:①课题研究会——以课题为纽带,每学期两次,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研究课、学术沙龙、专家讲座等等。②专题研讨会——就当前的热点焦点问题,结合大家的困惑与迷惘,对某一内容进行探讨。如上学期的班级读书汇报会,就将我校两位长期重视课外阅读的教师的做法与思考很好地展示在了全辅导区教师的面前。③个性推进会——结合教师评先评优,充分发现教师个体经验,让教师现身说法,推广提高。

“三层次”即:①领导示范岗——要求分管领导必须是业务小能手、课改土专家,鼓励领导身先士卒,做到课题研究先行。课堂常规先抓,教学创新先搞,课堂教学先做,并鼓励教师走进领导的课堂,对领导上的课指手画脚。②骨干展示台——发挥我校骨干教师多的优势,将骨干教师的自我成长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结合起来,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我们制定了骨干教师考核办法,提出五个一:教好一个班级,上好一节展示课,参加一项课题研究,作一次讲座,带一名青年教师。③新秀风采榜——每学期都举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坚持谁进步谁上榜的原则,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竞赛,营造你超我赶、共同进步的氛围。

为了教育的和谐发展,为了师生的和谐成长,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研究课堂、改造课堂、把握课堂、享受课堂,是附小人在深入课改中作出的战略抉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用心关注家常课,用爱心唤起学生对明天的向往,用责任心激起教师对工作的热情,让附小人在家常课里感受艰难、享受成功、体会快乐,最终通过普遍提高家常课的质量让孩子们得到实惠。

(作者单位:丹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家常评价研究
夏日偶成
家常豆腐不长呀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