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释》一课的实验创新

2007-08-30王明祥

江苏教育 2007年16期
关键词:解释缝隙水分

王明祥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释》一课,是属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一课,本课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处理这课关于“毛细现象”实验时,我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能分析“毛细现象”,我端出了花了近一个月精心准备的实验“成果”。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这个实验,你想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做出哪些解释?

生1:为什么布顶端的种子能发芽?

生2:为什么布“半腰”的种子都发芽了?布顶端的种子没有全发芽?

生3:我认为布有缝隙,水能沿着缝隙向上“爬”,布顶端的种子吸足水分就发芽了。

生4:我认为水向上“爬”的时候,水分不是平均分布的,越靠近水面的地方水分越足,越往上水分越少,所以布“半腰”上的种子都发芽了,布顶端的种子没有全部发芽。

师:这位同学解释得真好,我的这个实验就是利用水的“毛细现象”做成的,在刚才这位同学的解释中,你能发现他的一个什么观点吗?

生5:他的观点是:水越往上“爬”,水分就越少。

师:那你们准备怎样验证这个观点呢?

(学生自由讨论)

生6:做实验,观察卷纸上不同地方的水分是不是同样多。

师:很好,这个实验放在课后去做。请你们做好记录与分析,并试图解释实验现象。

(下一节课)同学们纷纷汇报实验情况,有的说水“爬”了10几厘米,确实是水越往上“爬”,水分就越少。有的说水“爬”了20几厘米,“爬”到一定程度就不“爬”了……

师:为什么水“爬”的高度不一样,你们用的纸相同吗?哪个地方不同?

生1:我用的纸粗些,“爬”了10几厘米:他用的纸细些,“爬”了20几厘米。说明缝隙大小不同,水“爬”的高度也不一样。

师:是啊,我也做了这个实验。因为重力的影响,所以,水越往上“爬”,水分就越少。不可能无限制地往上“爬”。夏天,我们把棉布的一端放进水里,另一端埋入花盆的土中,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给花“自动”浇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是不是对“毛细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呢?

《解释》这课,通过我们的实验创新,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解释是从事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这些对于热爱科学的学生来说,犹如找到了一把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作者单位:句容市后白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解释缝隙水分
苯中水分的检验
老屋
空中翱翔
缝隙
关于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重点问题的思考
完形填空Ⅳ
一天喝2升水
乐乐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