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基斯坦空军的雷电(1)

2007-08-13谢里夫·萨·纳阿姆希

现代兵器 2007年8期
关键词:战斗机空军巴基斯坦

一挺/编译

作者介绍:谢里夫·萨·纳阿姆希中校,出生于1956年,巴基斯坦空军飞行员,驾驶过F-86、FT-5、Q-5、J-6、J-7P等战斗机,1979年任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部助理,1983年第一次到中国,现任巴基斯坦空军外事办公室助理。

从20世纪60年代起,巴基斯坦空军就成立了一个中国事务办公室,专门负责与中方的联络和协调。巴基斯坦空军拥有相当数量的中国武器和电子设备,比如功勋卓著的J-6战斗机、HQ-2地空导弹和对空监视的845A雷达等。中国提供的武器并不是巴基斯坦最好的,也不是我们所最想要的,但它们是不可或缺的。在有限军费的制约下,很多先进武器对于我们来说可望而不可及。

巴基斯坦的武器采购总体上受到各种政治原因的限制,特别是重要装备的采购。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是一个主要来源,但这笔钱并不稳定,取决于不断变更的华盛顿政府和新德里之间的关系,有些年份军援会彻底消失。中国也提供一部分援助,并且相当稳定,至少从60年代到现在是如此。中国的援助大多以贷款、基础建设和直接提供产品来实现,或者在武器销售上给一个相当优惠的价格。当然,援助并不仅仅限于空军,民用方面也许更多,军内和政府高层中一直有一个对中国怀有相当好感的群体。中国事务办公室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在中国独特的封闭供应机制中如何更好的获得我们真正急需的东西,并且妥善地与对应部门衔接。中国对外供应和销售体系非常特殊、复杂,根本不能用通常的态度和思路去处理,只有熟悉中国人的思想和习惯的人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寻找J-6的替代机型

1978年12月,空军参谋部召开一个小型会议,讨论如何替换空军现有J-6主力机群的问题。J-6战斗机是中国仿制苏联的米格-19,虽然是50年代水平的产物,除了在最大速度方面较为逊色以外,其他性能即便在20年以后也算非常优秀的。不过这种战斗机毕竟太老了,电子设备相当匮乏,尽管可以使用红外空空导弹,但所需要的瞄准雷达等设备几乎找不到可以安装的空间。在使用中还发现发动机容易起火、弹射救生设备可靠性不佳,再加上从1976年开始巴基斯坦空军的J-6战斗机就开始逐渐进入全寿命末期了,陆续有飞机退役。尽管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充,但这种大规模退役将在1980~1984年间出现高峰,寻找一种新飞机取代J-6势在必行,特别是邻国阿富汗正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苏联进入阿富汗,这给巴基斯坦带来很大的压力,和一个咄咄逼人的超级大国比邻并不是一件好事。

会议中,总参谋部规划处展示了一些我们可能获得的战斗机,大部分是美国产品,如F-5E/F、F-104G,以及法国的“幻影”Ⅲ/50。F-5E/F相对而言最容易获得,价格中等,以当年的价格约320~400万美金。F-5最大的好处是较完善的电子设备,但爬升力和拦截能力比较差,持反对意见的飞行员说他们可以驾驶J-6轻松的在任何空域将F-5打下来,这也许是事实。我们有些飞行员对F-5非常熟悉,他们在其他国家曾经长时间驾驶过。从越南战争中F-5乏善可陈的战绩来看,也是有道理的。装备F-5的国家很少参与激烈的战争,这和巴基斯坦即将面对苏联和印度的两侧重压不符。另外,尽管F-5不算贵,但其单价还是较高,替代J-6需要150~200架。如果美国不愿意提供援助,空军自行能负担得起的采购只有其中的一半。我们对于F-104G并不陌生,尽管其名声不好,但截击能力还是巴基斯坦非常需要的,唯一的障碍是价格——它比F-5贵得多了,除非购买欧洲的二手飞机,不然装备数量不会超过40架。“幻影”战斗机在空军中也有装备,它是我们目前唯一的高档装备。巴基斯坦空军使用的“幻影”Ⅲ和法国空军使用的是相同型号,都装备了“西诺拉”雷达,可以在海上使用“飞鱼”反舰导弹。“幻影”Ⅲ的飞行性能很好,既有高速飞行拦截的能力,也有优异的低空盘旋能力,同时还有相当完善的电子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不过,这也是该机价格昂贵的主要原因——单价在600~900万美金之间,而且武器只能使用法国的,这些东西也很贵。就算是购买电子设备大大简化的“幻影”50,巴基斯坦也承受不起这个价格。

对中国方面的讨论比较低调,气氛也较为压抑。我们知道中国自己也没有什么太出色的战斗机,继续采购J-6是最保守也是最容易实现的方案,但其高速能力的缺陷在未来对手面前会非常致命。中国也有J-7战斗机,这是从苏联著名的米格-21战斗机仿制而来的产品,高速性能出色,越南战争中表现不错,但在中东则比较糟糕。J-7和J-6一样有着设备简陋、航程短的问题,需要修建大量的前线机场支撑。另外,中国战斗机较差的安全性也是参谋部的一个心病。虽然没有达成什么决议,空军参谋部决定将各个方向都作为一个突破口进行尝试。会议结束以后,总参谋部派遣桑莫克准将前往法国,希望和法国商谈购买“幻影”50战斗机;贾玛尔中将前往美国,希望能寻求美国空军的支持。

起初,寻找替代飞机的结果并不算理想——巴基斯坦从法国那里获得了50架“幻影”5-PA,暂时弥补了飞机数量上的空缺。在美国的努力最终换来相当理想的结果——美国同意巴基斯坦购买40架最新的F-16战斗机,这部分装备让空军参谋部终于松了一口气。F-16战斗机对付苏联飞机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这些飞机的开支都是从美国军事援助渠道支配,交付非常迅速。获得F-16以后,巴基斯坦空军几乎是全面围绕该机为中心进行建设:一方面巴基斯坦空军向美国提出继续购买F-16战斗机的计划,将机群最终增加到150架左右,计划分3批订货;第二批77架也顺利达成协议,这一部分飞机巴基斯坦需要支付接近一半的费用。

虽然空军参谋部决心围绕美国飞机建设空中力量,但中国的因素不能忽略,他是我们唯一可以在20年来始终稳定坚持提供武器的朋友。1982年,我们从约旦空军了解到他们正准备购买中国的J-7M战斗机。这批战斗机装备了英国的航电设备和弹射座椅,性能比中国人自己的型号优越,并且价格相当便宜。中国飞机采用西方设备?这在70年代早期几乎是不可能的。J-7的原型米格-21的设计无疑是非常优秀的,其在西方航空界曾引起热烈的争论,甚至有美国官员在国会上悲观的说要战胜米格-21就只有生产更多的米格-21。米格-21最大的缺点正是来源于航电和救生安全性方面的问题。约旦的启发让巴基斯坦空军内部萌发了一个想法,规划处的参谋们开始狂热的彻夜讨论,甚至于有人直接飞到埃及,向他们的同僚了解米格-21使用中的优劣。恰好埃及也对中国的J-7M感兴趣,并了解了不少的情况,告诉了我们很多宝贵经验。米格-21最大的缺陷不是来源于飞行性能,正相反,该机在空中非常难缠。其最大的缺陷在于没有合适的空间安装先进的雷达等电子设备,发动机落后而且耗油率高,携带载荷小、作战航程短。约旦的改进仅仅是在不改动飞机本身结构方面获得性能提高的一种方式,这种改进在不改动机体方面已经达到极限。后来我们得知最关键的雷达还因为价格原因打了折扣,这让我们非常失望,也无法了解约旦改进方案的最大成果了。

J-7M的故事

1983年7月,贾玛尔中将访问中国。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去考察中国现有的战斗机,并从中寻找适合巴基斯坦的机型。在沈阳,巴基斯坦代表团被允许参观中国新式的J-8型战斗机。这种双发飞机较为庞大,有着非常优异的高速性能,但遗憾的是其技术来源于米格-21,有着同样的缺陷,缺乏足够的空间安装先进的雷达。负责接待的设计师顾诵芬先生介绍了即将改进的J-8B战斗机——其米格-21风格的机头被替换成米格-23风格的,这样一来雷达和电子设备空间的问题获得解决。不过这需要时间,同时这架飞机太大了,机动性能还停留在第二代战斗机的基础上,复杂程度较高,价格也高,对拥有F-16的巴基斯坦缺乏吸引力。因此,贾玛尔中将向陪同的刘国民先生提出希望能看看中国替约旦研制的J-7M战斗机。中国人很快就答应了我们的要求,因为原型机正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进行试飞。于是,我们乘专机降落到一个离海边很近的机场(位于大连附近的30里铺机场)。在这里,那架J-7M原型机和它的总工程师迎接了我们。

严格的说J-7M看上去非常不错:增加了武器挂架,可以携带4枚空空导弹,并且加大了腹部吊挂的副油箱,航程略有增益。最关键的是它安装了自动化导航系统,飞行引导和攻击定位变得很轻松;雷达虽然不是非常先进,没有下视下射能力,但却能够自动化引导导弹的瞄准线进行瞄准,并能控制发射,这就比大多数第二代战斗机强了不少;多功能平显让这一功能变得更加现代化,导弹瞄准角度可以比以往大很多,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量,并具有初步离轴瞄准能力。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J-7M这一套航电系统比“幻影”Ⅲ上那一套简单,但是却要实用很多,中国人声称这种飞机的售价只需要200多万美金。想象一下,200多万美金的战斗机和600多万美金的战斗机性能几乎一样,光这一点就非常吸引人。由于是样机,中国人拒绝了我们的试飞要求,但是答应我们可以随后派遣飞行员对另一架试验机进行试飞。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敏感地认为我们对这种飞机产生了浓厚兴趣,很有希望采购它来取代以前提供的J-6战斗机。因此,他们显得非常积极,提供给我们相当详细的资料。

回国后,空军参谋部根据我们的陈述和带回的资料,感觉将J-7M列为J-6的后继机完全可行,认为可以在该机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至于飞行性能具体如何,需要飞行员真正体验评估以后才能进行,建议作一个详细地了解和评估。考虑到J-6的替换时间还比较充裕,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仔细甄选。因此,同年12月,我们与两名从飞行学院调集的飞行教官再次前往中国。这一次我们前往中国的腹地——西安,提供给我们的飞机是一架从中国空军直接抽调的J-7Ⅱ型战斗机,只按照J-7M改变了航电,武器和燃油没有改进,但不影响飞行测试。飞行测试安排得非常紧凑,20多天的时间里有14个飞行日,一共飞了19个架次,累计飞行时间超过25小时。飞行员感到中国J-7战斗机比在埃及飞的米格-21更加轻巧灵活,爬升力比“幻影”略强,8000米以上的加速和盘旋能力相当不错;安装了英国雷达后可以在只看仪表盲飞下锁定目标,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高速能力比想象中还要好,携带导弹也能够飞到马赫1.8以上,甚至时间比“幻影”Ⅲ还要少些。缺点在于飞机的滚转性能不够好,响应度和速度都较慢,虽然小速度飞行是可以的,但小速度机动性不够理想;飞行员的视野还不够好,风挡上的支撑条相当影响视线,地面引导信息和导航信息的显示还有些问题。

回到巴基斯坦以后,空军总参谋部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研究是否购买J-7M替代J-6,是在目前的设备基础上购买,还是做出调整,安装更新的设备。预计空军的实际采购年份要等到1986年以后,到时目前这一套电子设备可能略显落后。根据中国提供的性能参数,再对比从埃及等国家获得的米格-21的资料,以及美国准备向我们推荐的F-5E/F战斗机的资料,我们发现J-7M有相当多的缺点:首先是寿命,中国战斗机沿袭苏联体制的设计,战斗机结构寿命较短,一般只有2000多小时,而西方则高一倍多;虽然中国战斗机较便宜,如果考虑到全寿命费用,这个开支并不小。其次,尽管J-7M增加了200多升的燃油携带能力,但其总燃油仅有2210公斤,最大航程仅有1500公里,作战半径太小。增加了惯性导航设备的J-7M完全可以不必受到围绕基地作战的限制,燃油总量至少需要增加到3200公斤左右才能基本和“幻影”Ⅲ持平。第三,武器挂点的问题:J-7M有5个挂点,中国人推荐挂载4枚导弹和一个720升腹部油箱,这种状态下作战半径只有280~400公里;如果在翼下在挂载两个480升副油箱,导弹还是只能携带两枚,武器数量显得略少。武器也是一个问题,中国可以提供PL-5C导弹给J-7M使用,也可以使用巴基斯坦拥有的AIM-9P。这几种导弹都较为落后了,属于第二代红外空空导弹,没有全向发射能力,瞄准角小、敏感度差、射程短。巴基斯坦已经获得具有全向射击能力的AIM-9L,作战效能提高了整整一代,新飞机最好也能使用这种导弹。但是问题在于美国导弹只能使用美国航电,J-7M上这一套英国系统可能无能为力。第四,空军已经接受了以F-16为代表的新空战观点,开始日益强调低空性能。J-7M在这方面受机体强度限制较大,只能达到7.5g,在二代机里算好的,但没法和三代机比。第五,起落性能不佳,J-7M需要很长的跑道用于起降,这对于需要前置部署的飞机来说更加不利。

任何一种飞机都有它的缺点,这是无法避免的。问题是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取代J-6战斗机的问题,航程短、寿命短都是J-6战斗机所具有的,这对已经熟悉和习惯这种飞机的地勤人员来说也许不算太麻烦的事情,至少不是不可接受。武器的问题也并非不能解决,使用美国的类似的航电产品取代英国货就可以;虽然这会增加飞机的额外研究费用,但和增加的战斗力相比是非常值得的。不过,比较麻烦的是美国的态度,他们是否能批准这些敏感设备出口给中国。办公室内的争论持续了三个月才慢慢平息,规划办公室建议对飞机进行深入测试,最好能邀请中国将飞机带到巴基斯坦来,将它放到巴空军的体系中和现有战斗机进行比较。对于担心较多的导弹问题,如果能进行实弹打靶,应该可以近距离观察。高层将军们都认为这个主意不错,于是1984年1月,巴空军参谋部正式邀请中航技和中国空军进行友好交流,明确邀请中国最新型的J-7M战斗机参加。

中国对这件事情非常积极,一方面他们也需要获得更多的宣传和肯定。巴基斯坦是伊斯兰国家,和中东很多武器主要输入国有着很好的关系,在巴基斯坦国内进行演练能够增强他们对这种飞机的认识;另一方面,J-7战斗机是中国的主力装备之一,他们也迫切需要亲自体验这种飞机和不同飞机对抗的经验。因此,1984年6月9日,中国代表团从内地直接飞来两架飞机,一架是早先巴基斯坦飞行员在西安飞过的只改进航电的J-7Ⅱ战斗机,另一架则是完整的J-7M。

中国代表团在卡拉奇附近的白沙瓦机场呆了整整3个月,空军作训部特意组织和策划了10多次不同的战术演练。最初顾忌同样驻扎在这里的美国军事顾问的影响,只调集了J-6、Q-5与J-7M进行演练,这两种飞机都是中国提供的,双方都非常熟悉。随着演练科目的深入,“幻影”5也加入战团。令人吃惊的是,J-7M取得了大多数对抗的胜利,这让很多飞行员感到难以置信。因为J-6战斗机在中低空的性能应该是完全超过J-7M的,也许是中国飞行员的技术和战术比较合适。最后,在观摩已久的美国顾问的默许下,巴基斯坦出动空军最精锐的F-16战斗机才将J-7M彻底制服。随后还进行了实弹打靶,结果发现J-7M不管是对空还是对地,瞄准精度比以前型号提高了一倍多以上,瞄准所需要的时间也大大缩短,驾驶难度也远小于J-6,并且能够使用大部分巴空军武库中的弹药。这让空军高层对采购J-7M的兴趣迅速增加。

巴基斯坦空军的“大跃进”

中国代表团在离开时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们对飞机有任何需要,或者任何想法,我们都可以适度帮你们在飞机上实现。这是中国人为客户负责的一句客气话,但它引发了空军高层将领们心中“魔鬼般的念头”——改进一种巴基斯坦自己真正需要的飞机。

上世纪80年代,对二代战斗机的改进计划多如牛毛,巴基斯坦没有设计、制造飞机的能力和经验,也从没有从事过现代化改进,不明白改进是不容易的。空军高层只是看到航展上种类繁多的工程名目,仿佛只要你有钱、有需要,他们都能把骆驼变成老鹰。对J-7M也是这样,本来只是一个简单的考察和做很少的修改就能适合巴基斯坦的使用,我们却不知道其到底有多大的潜力,于是不断叠加的意见和无限膨胀的期望让这个想法从一开始就陷入噩梦。

最初的想法仅仅是让这种简单的飞机能够较好的使用美制武器和电子设备,最好能和巴基斯坦使用的F-16实现通用。一个错误的信息导致了一切错误的开始。1981年巴基斯坦获得F-16战斗机的时候,美国政府开始对我们进行数额庞大的军事援助——凡是在美国购买的武器和相关设备都可以从这个援助中支付。这极大缓解了巴基斯坦的军费压力,渐渐的,几乎所有的将军们都喜欢去和华盛顿打交道,在那里要钱买装备比在国内通过军费预算要容易得多。负责采购的赫苏安中校在一次会议中提出,巴基斯坦的J-7M如果采用美国的电子设备和武器,那么它有没有可能从美国的军事援助经费里支出,这样既可以不增加国内原本就很紧张的军费预算,又能保证中国这个长期供货商的信心。这是一个偶然的想法,它影响了后来几乎所有的巴基斯坦对新战斗机的判断。所有的磨难和挫折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1984年9月15日,交流结束,参谋部内再度繁忙起来。3个月飞行对比所搜集的大量数据需要整理和分析,前期研究所获得的改进意见必须在正式确认采购前交付联合会议讨论和总参谋长审批。负责空军对外事务的贾玛尔中将前往美国,他将邀请一些在华盛顿有关系的朋友们参加私人酒会,也邀请了一些航空业的高级人员,以非正式的途径向他们征询美国空军和工业界对改进J-7M的可行性意见,并且打听是否可以通过军事援助通道进而减少支付飞机购买费用的可能性。这个消息让嗅觉灵敏的美国军火商感到有利可图。美国空军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合同本来就是很多公司想插手的,F-16让洛克西德占了头筹,本来是没什么机会了,这个时候却“蹦出”这么件事情,真是一个再次切入市场的天赐良机。特别是听到贾玛尔将军说的巴基斯坦可能一次采购150架,这可不是一个小生意,150架足以让一种新飞机在市场上立足了。有了巴基斯坦,中东国家也会有市场的。美国的访问虽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收获,但我们搞清楚了美国人的态度。在美国军援的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购买其他国家的装备给被援助国的事例,只要不是太敏感的装备,大公司都认为有相当把握通过审核。

与此同时,在空军参谋部规划办公室下成立的J-7M研究小组开始搜集一些巴空军内部的意见。他们需要就装备需求、作战效能、战术能力和部署等很多实际军事运作方面问题进行预估和评价。空军的成员大多都是飞行员或者地勤出身,还有少数在英美学习战术指挥的军官和没有学飞机设计的工程师,因此大多数意见都是从各自战术角度出发的。最初的打算并没有确切的指导,只是简单搜集一下飞行员的意见和期望。不过一旦放开了思想的笼头,就像野马一样不可驾驭的飞奔起来:由于缺乏改装经验,没有人意识到将要在什么样的限制条件下设想,结果变成一切都可以想象,特别是当研究组宣布可以在美国设备中进行选择了以后,这种情况更加复杂。

比如大多数飞行员,特别是驾驶过F-16和“幻影”系列战斗机的飞行员都对J-7M的航程表示不满,要求增加机内燃油。可实际上为了改装电子设备和火箭弹射座椅,这种战斗机特意压缩了一个油箱的空间,内部燃油仅有1800多公斤,这个时候航程才1200公里;如果携带2枚导弹进行空战,即便是高-高-高也不超过400公里,大多数情况下只有280公里。F-16的飞行员喜欢他们4000升的内部油箱,他们提出飞机内载油最好达到4000升。于是这一条要求被记录下来,甚至没有人想过4000升的油要让这种小型飞机装在那里。天知道,几乎所有米格-21的机内油箱加上3个副油箱都还没有达到4000升燃油吧。

航程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发动机落后。中国人使用的是涡轮喷气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重量大、油耗高,如果能找一种先进的涡扇发动机替换,在不增加燃油的情况下也能大大提高航程性能。美国发动机里只有通用动力公司的F404符合这一要求。和J-7M使用的WP-7B发动机相比,F404的流量相当,改装进气道基本不需要大的调整,推力增加17%,重量反而轻了200多公斤。如果改装这种发动机,不仅飞机推重比可以迅速从0.93提高到1.12(三代机空战标准),还能够在不增加燃油的情况下增加航程20%。如果加上其它增加燃油的手段,将J-7M的航程和作战半径提高一倍都有可能,作战性能几乎是脱胎换骨。所有人都被这一大胆想法所产生的美妙前景所激动起来。F404虽然是美国最新的发动机,但是更先进的F100都能卖给巴基斯坦,F404的出口障碍应该是可以消除的。

最初只是打算装上美国航电设备替代英国设备,新一代雷达中没有特别合适的,APG-67和APG-69的尺度比较小,但价格非常贵,天线仍然太大了,装不进J-7M那个狭小的进气激波尖锥;老式的APG-159倒是可以,不过性能太低,它是F-5E/F的雷达。最理想当然是目前空军F-16上的APG-66,这能保证设备通用,维修和维护起来也容易得多。

F404发动机价格昂贵,几乎和一架米格-21的整机相当。如果让J-7M装上这种发动机,安装以前那种简易航电就有些不妥当,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苏联人为了解决米格-21雷达口径问题而把机头直径增加,这样做效果并不理想,飞机的飞行性能大大降低了。巴基斯坦装备中国的Q-5和J-6战斗机,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把机头进气改为两侧进气而来的,两者性能差距不大。虽然Q-5是轻型攻击机,但飞行员有时也用该机参加空战演练,机动性还是战斗机级别的。J-7M能不能也这样从机头进气改成两侧进气,研究小组没有把握了,这种设想对飞机的改动太大了,一旦能够改进成功,J-7M就能安装经过简化的F-16电子设备,使用F-16配套的武器系统。这很符合巴基斯坦空军制定的未来发展计划,还可以避免美国飞机过高价格带来的装备数量不足问题。

贾玛尔中将在美国有着很好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军界和航空工业界。他在美国期间将中国的改进成果和巴基斯坦的初步想法散发给一些朋友阅读,征求他们的意见,这其中不乏飞机设计专家。沃特公司敏感地察觉到这个计划的商业前景,他们表示愿意协助巴基斯坦用美国设备改进J-7M。格鲁曼公司也谨慎表示了兴趣。贾玛尔中将的想法是借助美国人改装实力和美国国防部提供的军援经费来完成武装巴基斯坦的任务,美国大型航空集团都有很强的政府游说能力,只要有公司表示兴趣,那么这件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了。沃特公司看到中国和约旦宣布J-7M改进成功,同时也注意到巴基斯坦的动向,他们认为这种飞机改进的市场潜力巨大,和西方亲近的埃及、伊拉克等国家也有大量装备。如果改进成功,这些国家肯定会进行采购。当得知马可尼公司已经向中国表示愿意提供帮助继续改进J-7M以后,感到不能让欧洲人走在前面了,甚至等不及贾玛尔回国就直接向中国方面递交了愿意合作改进J-7M的意向书。

贾玛尔回到巴基斯坦后向研究组仔细了解搜集到的各种设想以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在规划处海达尔的帮助下,巴空军内部第一次确定了几个主要改进方向:即航电需要达到或接近F-16的水平,航程必须大大增加,要有全向电子告警能力,武器携带量需要增加。这些要求能否实现还需要看中国方面的态度和美国方面的技术可行性评估,飞机是中国提供的,他们的意向最重要。因此,10月23日,我们再度踏上中国的土地。在北京,我们和中国负责出口飞机的中航技公司展开谈判。很显然,中方对此准备不足,特别是在专程到巴基斯坦打靶表演以后,他们一致认为我们将会直接采购已经改进成功的J-7M飞机。当中将递交巴空军撰写的性能改进建议书时,从总经理孙先生到协助谈判的技术人员都有短暂的错愕。

真正的会谈第三天才正式开始,中国方面对我们的设想花了一点时间进行消化。他们对我们的要求感到为难,因为按照建议书的要求,飞机的改进远远不是从J-7改进到J-7M那么简单了,复杂程度和工程量之大是难以想象的,并且还有美国这个风险因素在内。当然,如果改进完成,这种飞机对中国空军的吸引力也非同小可,我们深知中国对先进装备的渴求。一个飞机出口公司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向我们承诺什么,因此,贾玛尔中将约见了中国空军司令员林虎将军,要求展开政府一级的合作。中国空军显然对此事抱有一定的旁观态度,他们希望合作,但对计划中牵涉的大量美国公司感到不安。虽然中国和美国关系日益密切,但在军事装备方面,开放这么多先进设备还是很难想象的。一旦美方不同意,这个计划完全是废纸一张,存在很大风险。另外,技术改进需要工业界提出具体的方法和可行性报告。

和中国空军的观望态度相比,负责设计和制造J-7M的成都飞机公司的态度就要热情和赞同得多,他们欢迎巴基斯坦对飞机提出自己的构想。沃特公司和中国方面的接触起到了一点作用,中国开始相信美国人也对他们的飞机有兴趣了。于是在成都,工程人员开始讨论如何回应巴基斯坦代表团的要求。对于他们来说J-7M是一个成熟的产品,对它进一步改进也是一件正常的工作。10月的访问主要是一个试探,一个能否达成改进合作的试探。为了减小失败的风险,这个意向甚至没有经过政府的审批,巴基斯坦和美国政府并不清楚这件事情,但建议书是通过外交渠道递交的,中国政府最先知道这件事情。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做事非常认真,他们立刻下达政府指令,要求工业企业开始进行工作。因此,尚未等我们离开,第一张设计草图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我们最关心的雷达问题的解决上,草图将机头进气改进到两侧,适当加长机头以容纳大口径雷达和电子设备。这张草图虽然简单,但是已经清晰地将我们所要求的东西一一体现出来,表示这个设想在工程上还是具有相当的可行性。我们最担心的问题终于可以放下了。

后来,我们得知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南北两个飞机公司都想把从米格-21沿袭的机头进气改为两侧进气,只不过获得政府批准的是沈飞公司的J-8Ⅱ,而成飞的J-7只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和试验。当巴基斯坦提出雷达要求时,J-7很顺利地拿出了机头改进方案,有一点南北竞争的意思。也许这是我的错觉,至少在那个年代,中国人是不讲究竞争的。

(待续)

(编辑/一翔)

猜你喜欢

战斗机空军巴基斯坦
EF2000台风战斗机
岁末话“空军”
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
联合攻击战斗机(JSF)
国产FBC-1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