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抗日殉国的壮族将领庞汉祯
2007-07-28梁福昌
梁福昌
今年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70周年。在强敌压境、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我爱国将士无不挺身而出,以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奋战沙场,直至壮烈殉国,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出一曲曲爱国主义壮歌。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国民党正面战场和解放区战场相互支援、相互配合,体现出中华儿女临危不惧、同仇敌忾的优良传统,显示了中华儿女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但是,亲爱的读者,你知不知道,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第一个抗日殉国的壮族将领是靖西县人庞汉祯。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今天,在我们纪念抗战爆发70周年的时候,应打开尘封的历史,宣传抗倭英雄的事迹。
仗义疏财 投笔从戎
庞汉祯,壮族,字任宗,又字胤宗,乳名乃绩,1899年秋生于靖西县果乐乡果乐街一个小官僚家庭。庞家先世为靖西望族,庞汉祯自幼聪慧好学,在家延师课读,四五遍即能成诵,老师奇之,视为神童,悉心调教。庞汉祯写得一手好字,每逢春节,乐为乡邻书写春联,旧学亦有造诣。他自律性极强,待人宽厚,尊师敬长,且仗义疏财,为人耿直,深受乡中青年爱戴。庞汉祯13岁那年父母相继去世,之后一个人耕读自勉,他疾恶如仇,崇尚民族英雄岳飞,立志忠心报国。
1918年,庞汉祯考入南宁旧桂系办的讲武堂宪兵营第二期,学习成绩优良。毕业后在虎门要塞司令潘甘霖部任文书,由于办事稳重、果敢,深得上司青睐,1920年任陆荣廷卫队营排长。
自袁世凯帝制失败,龙济光被逐离粤后,广东军政大权悉操于两广巡阅使陆荣廷手上。陆将其部将谭浩明、陈炳焜分督桂、粤两省。那时,一部分广东首领主张粤人治粤,企图将桂人陆荣廷的势力赶出广东,于是爆发了第一次粤桂战争。陆荣廷被打败,逃入越南。他不服输,以“耀东”、“耀南”两火轮船鸦片,委派心腹卫队营营长潘绍武武装押运到靖西,交与黄恩荣(陆旧部镇守使)安置,作为日后东山再起之饷资。庞为卫队排长亦护送鸦片到靖西。当时,陈炯明率部追逐旧桂系,分一营人穷追至靖西,被潘绍武卫队营打败。粤军纪律甚差,所到之处抢劫虏掠,残害百姓,群众扶老携幼,四处奔逃,谈兵色变。
庞汉祯治军甚严,秋毫无犯。他乘便率部回果乐乡探望祖母,路过龙临圩时,赶圩的群众乍见兵勇,误为粤军,仓忙逃奔,极为恐慌。霎时,集市上人喊马叫,十分混乱。庞汉祯见状,登高鸣枪,用靖西土话喊道:“我是乃绩,离家多年,今日回乡省亲,叔伯父老休认错,请快回来,安心做买卖。”庞汉祯身材魁梧、仪表非凡、声音宏亮,众人一看,果然是他,惊喜而还。当晚,庞汉祯在家宴请果乐街上的老人,并资助一些贫苦人家。
东拼西杀无出路 心灰意冷回老家
1922年陆荣廷东山再起,委任庞汉祯为连长。庞英勇善战,多立战功,不久提升为一营副营长,营长陆老三是陆荣廷的三公子。1924年,沈鸿英反戈叛陆荣廷,把他团团围困在桂林城达数月之久,屡战不胜,幸所部韩彩凤奋不顾身,深入前线反击,力保城池。
庞汉祯临阵沉着,天生胆略,率本营士兵冲杀,如猛虎下山,几进几出,浴血奋战,致使腿部受重伤。当时无药,疼痛难熬,庞连呼弟兄开枪,以求速死。庞平日宽厚待人、爱护士兵,大家孰忍下此毒手?勤务兵轮流背负庞下火线,送往长沙就医,愈后腿略跛。
当陆荣廷被困于桂林城时,幸得陆氏的心腹大将马济请求吴佩孚及赵恒惕同意,马即派陈良佐率武卫军第一团由湖南趋援,赵恒惕亦派叶琪旅相继到桂林对沈鸿英进行反包围,同时吴佩孚、赵恒惕电告沈鸿英莫为己甚,实行武力调停。沈鸿英迫于形势,不得不同意,撤师南退45公里,城围始解。陆荣廷宣告下野,到苏州退隐去了。陆老三随其父卸甲,庞汉祯擢升为营长,部众拨归马济武卫军,庞汉祯亦随部投在马济麾下。不久,陆荣廷旧部被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消灭或收编,余部由武卫军马济率领,投直系军阀吴佩孚。
庞汉祯英勇善战,马济甚为喜爱,1926年提升他为团长。时北伐战争开始,吴佩孚连吃败仗,军心涣散。1927年,马济率部转投奉系军阀张宗昌。途径河南,红枪会弟兄误认马济为张宗昌,突然袭击,将其刺死,及马济倒下时,始觉误杀,急送医院抢救,而肠已外流,不治身亡。庞汉祯审时度势,马济物故,部众皆广西人,北伐军声势浩大,乃率所部投第七军。李宗仁将他部编入杨腾辉为师长的第二师,庞汉祯任第五团团长。
北伐军进驻南京后,军阀孙传芳倾巢南犯,大队人马6万多人,双方争夺战略要地——龙潭,几次易手。龙潭周围数十里地,炮火蔽天、血肉模糊,尤其以青龙、黄龙二山的争夺战最为惨烈,第七军第一师损失尤大。因久攻不下,李宗仁甚为焦急。后庞汉祯率五团投入,奋力血战,杀上青龙山,敌军仓皇向江岸溃退,北伐军遂克复龙潭。
南京龙潭大捷后,第七军扩充为第四集团军,庞汉祯团编入第七军第一师第三团,庞汉祯仍任团长,部队由南京开拔武汉。
当时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蒋桂战争爆发,第七军第一师和第二师李明瑞倒戈投蒋。北伐时,李明瑞冲锋陷阵,功劳最大,第七军号称“钢军”,几乎全是李明瑞打出来的。第七军打胜仗后兵员增加,扩充为第四集团军,新增第十八、十九军,论功应是李明瑞当军长,而白崇禧反任其同学胡宗铎和陶钧为军长,李明瑞十分怨恨,全军亦皆气愤。时值李宗仁患眼疾,赴上海留医,军务交由夏威暂代。此时夏威的新庞娇妾与其马弁私通,席卷军饷逃入租界风流。蒋介石窥悉内情,以高官厚禄打动李明瑞等第四集团军高级将领之心。果然钱可通神,李明瑞、杨腾辉相率各团长程树芬、秦开明、王赞斌、黄权及庞汉祯等哗变投蒋。
第三师参谋长陈恩元与李、白相交甚厚,也是庞汉祯的莫逆之交,闻讯前往劝说,庞汉祯乃率部返回李宗仁麾下,编入第三师。
蒋桂战争以桂系失败告终。李宗仁、白崇禧奔入香港,徐图再起。
不久,第三师师长尹承纲亦被蒋介石以武力和金钱收买,编为第九师,部队按甲种师编为师旅团制,倒戈的军官都升了官。任尹为新编甲种师第九师师长,庞汉祯升为第三旅旅长,同去的各团长俱获奖2万元。
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庞汉祯不知道为谁打仗,为什么打仗,个人前途渺茫,他不愿再卷入内战,便弃职归农,由上海至广州到香港,绕道回靖西老家。
明追暗送保红军 装聋作哑气要员
1930年2月1日,龙州起义,红八军宣布成立。3月7日,红八军第四纵队在司令员何家荣、政委袁世烈的率领下,围攻占据靖西县城的郑超叛军。打到第7天,纵队与龙州军部的联系突然中断,估计龙州方面可能出了问题,纵队更决定主动撤离,弃攻靖西县城,回师援龙州,取道镇边(今那坡县)而去。
庞汉祯在家务农,敬老爱幼、乐于助人,很有威望。此时,地方官吏见红军离去,公推庞汉祯为民团总指挥,追击红军。庞汉祯约束部下:不许逼近红军,不准开火,红军停亦停,红军走才走,所谓追击形同送行。有人问其故,庞汉祯回答说:“我等乌合之众,从未上阵,怎敌人家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之师。听闻有不少穷家弟兄参加了红军,何必豆萁相煎。且我们同来的多系街坊邻居、亲友子弟,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何以面目见乡村父老?”众人皆服其厚道。
红军过后,地方无主,地方人士推荐庞汉祯权理县事。庞旋又奉李宗仁电委为靖西镇边民团指挥官兼靖镇缉私局局长。未几,民团改组,队伍甚杂,纪律松散,庞看不顺眼,遂以祖母年迈,俱辞去各职,归家侍奉。
1932年,陈良佐来靖西县搞地方自治,创办师范讲习所,培养师资,聘请庞汉祯为教育长。办教育为民众,庞汉祯乐意效劳。曾其新(靖西县人)以广西省委委要员身份来靖西视察,他曾先后在广西陆军建成学校、广西将校讲习所执教,李宗仁、黄旭初等都是其学生,广西上层人士皆随李、黄尊称曾其新为曾老师。此时作为“钦差大臣”,声势煊赫,许多势利小人都想巴结他,如蚁附膻。地方官绅多备特产礼品,望其“笑纳”,惟独庞汉祯不闻不问、装聋作哑、不屑附炎。接风洗尘宴会,庞汉祯也“因病告假”,不畏权贵。曾其新见状,大为光火,责备庞“藐视上司,不知天高地厚”,扬言要撤庞汉祯之职。有人报知庞汉祯,他十分气愤,说:“我庞汉祯南征北战,戎马半生,顶天立地,仰仗谁来?”立即穿上旅长军服,挎上指挥刀,要与曾其新辩论,众人劝说不听。庞说:“士可杀不可辱,大丈夫宁折不弯。”陈良佐闻讯,匆匆赶来,好说歹说,苦苦劝住,其事乃寝。
事后,庞汉祯越想越气,深感丈夫不可一日无权。时逢李、白复出,正需人才,电召庞汉祯赴邕,他马上就到。
1935年,庞汉祯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南宁分校)第五期高级班深造。1936年毕业后出任桂林民团指挥部少将副指挥官,指挥官是其好友陈恩元。
烈士精神垂万古 英雄浩气贯长虹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宛平城搜查,遭中国驻军拒绝,日本即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于是日军第一联队在卢沟桥附近同中国军队驻守该地区的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发生激战。这就是七七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7月8日,中共中央和中国红军通电指出:华北危机,号召民族抗战。
7月9日,蒋介石在全国人民抗击侵略、保卫国家高潮的推动下,决心在北方同日军决战,电令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将军:“守士应具必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精神相应付……务须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又令孙连仲第二十六路军北上河北保定、石家庄地区,准备同日军大战。
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交付《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同一天,蒋介石、张冲、邵力子作为国民党代表,同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博古、林伯渠,在庐山开会。蒋介石承认陕甘宁边区,国共合作,团结一致,抵抗日寇。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国总动员,广西出师抗战。时任桂林民团指挥部少将副指挥官的庞汉祯热血沸腾,上书军事当局,慷慨激昂,请缨上战场杀敌,很快就得到答复,庞汉祯如愿以偿。一日,他与亲友及陈恩元等在酒楼小酌话别,说:“面对国难当头,无数先贤前赴后继,为捍卫祖国战死沙场,此乃大丈夫所为,我辈不过后补烈士罢了。军人应马革裹尸,以死报国。”闻者感伤。孰料竟成谶语,足证庞汉祯早具舍身报国之壮志与决心。
10月7日,庞汉祯被任为第三十一军一七○师五一○旅少将旅长,奉命率部开赴上海战场,增援友军。此乃第一批出省抗日的广西部队,群情激昂,抗日热情高涨。
10月初,日军统帅部看到装备精良的日军在上海战场伤亡惨重,裹足不前,十分恼怒,先增派独立野战重炮一个大队,又由华北调来上海独立攻城重炮兵两个大队、坦克一个大队、独立轻装甲车三个中队,驰援进攻上海。
日本统帅部下令编成华中方面军,由松井大将充任方面军司令官,统辖侵华日军之上海派遣军和新建的第十军,总兵力30万人以上,猛烈攻击上海,志在必得。
庞汉祯率部日夜兼程,于10月18日抵上海,19日夜进入阵地,接替五一七旅,负责谈家头至陈家行一线的守备任务。
五一七旅一个月来被敌人反复炮轰攻击,伤亡惨重。庞汉祯及时赶到,黄旅长喜出望外,握住庞汉祯的手说:“小日本够狠的,我们把他们打惨了,他们会更加疯狂,您可得小心啊!”庞汉祯说:“阁下放心,请听我们战士的声音。”
“怒发冲冠……”气势磅礴、沉雄悲壮的歌声响彻阵地上空。原来,庞汉祯上任旅长后,就把岳武穆的《满江红》谱上曲,定为五一○旅的军歌;他给战士上政治课程,第一课便是文天祥的《正气歌》。
庞汉祯知道,敌人随时都会攻上来,因此不管如何疲劳,都要立刻修筑工事,做好打恶仗的准备。
10月21日,从台湾调来的重藤支队在司令官松井的严令下,向五一○旅阵地发起攻击。敌人以班为单位,端着轻机枪进行集团冲锋,可一冲近我军第一道阵地跟前,就被手榴弹打垮了。这些武士道们,一班完了,一班又上来,中国军队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沉着应战,打退了日军数次进攻,阵地稳如泰山。
五一○旅在庞汉祯的指挥下,打得很顽强,他们的生活却十分艰苦。冯玉祥将军回忆说:“在淞沪会战中,部队打得很艰苦,伙食全靠用大锅做大米饭吃。烧火是用稻草,白天点火,一冒烟,日本的飞机就来轰炸;夜间点火,一见红光,日机又来了。上海附近雨水很多,稻草一湿点不着火,就没法子做饭。做饭的地方,距离前线远了,饭没法子送;靠得前线近了,一轰炸做饭的地方,前线的人就吃了亏。前线的官兵,虽然很忠诚、很勇猛、很爱国,可是老饿着肚子。”(《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10月22日拂晓,疯狂的日军在极其猛烈的飞机轰炸和陆海军重炮轰击的掩护下,成排成队地猛攻陈家行阵地,一○一五团三营战士拼命抵抗,敌人如潮水般涌来,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拼,但终因众寡悬殊,死伤殆尽,阵地陷入敌手。靖西籍少尉连附邓杰、中士农恩主和一等兵农子明等3人都在这次战斗中以身殉国。
当夜,庞将军得到阵地失守的消息,十分着急。100多名生龙活虎的勇士就这样完了,他怒从心头起,攥紧一双铁拳,决心组织突击队,夺回阵地。
“旅座,让我参加突击队,为弟兄报仇,夺回阵地。”一○二六团二营一连中尉副连长曾才荣强烈请战,同乡好友邓杰、农恩主牺牲了,他咽不下这口恶气。
一○二六团李团长带着突击队扑向陈家行,冲了3次都没奏效,敌人火力太猛。勇猛的中尉曾才荣是第三次冲上阵地时牺牲的,谁也没有想到他拖着一条伤腿竟能冲在前头,他信誓旦旦的虔诚模样,活像是要向死神证明自己的无畏。他嚎叫着,“哒哒哒……哒哒哒”,射出一梭又一梭冲锋枪子弹。军服被炮弹片打飞了,他赤膊上阵,胸前热血如潮。倒下时,他喊了一声“庞将军!”
庞将军的眼睛里射出了墨绿色的光芒,光芒里带着血腥气和苦涩味。他立即调来10多挺重机枪和两门火炮,组成了强大的火力网,掩护突击队第四次攻击。他亲自提着冲锋枪深入前沿阵地,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从当排长那天起,每次战斗,他总是冲在最前头,当上旅长后,这个习惯还是没有改。团营连长们苦苦相劝,都拦不住他。一个团长安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庞将军说:“我们五一○旅经不起失败,守不住这个阵地,上海就完了,南京就岌岌可危,我将无颜见江东父老。”毕竟,他是五一○旅的一旅之长啊,一个旅的声誉就是一座大山,他咬紧牙关也要扛起它。
旅长身先士卒,激励了突击队的斗志。他们奋不顾身地扑向敌人,手榴弹像群蝗般飞向敌人,爆炸的黑色烟柱和火光映红了整个天空。日军顶不住了,全面溃散。五一○旅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虽然夺回了陈家行,但兵力过于单薄,且疲惫不堪,势难以固守。庞将军向师长贺维珍报告求援,师部立即调遣五二六旅马团一营增援。有了生力军,庞将军信心十足,督促士兵抢修工事,迎接更大的战斗。
上海久攻不下,日军急红了眼,又增加了兵力。10月23日上午,日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组织集团冲锋,炮弹如暴雨般撒落在阵地上。一阵阵厮杀,血溅肉飞,天昏地暗,敌军寸步难行。
前线将士对敌仇深似海,誓同侵略军血战到底。许多部队在日军重炮、飞机的轰炸,坦克的冲击下,誓死寸土不让。许多阵地被敌人炮火摧毁殆尽,他们就将战死的战友尸体垒成工事,与日军血战。用武士道精神训练出来的日军,不惜在危急时刻剖腹成仁,但当他们见了中国军队这惊人的血战精神,也无不为之惊恐失色。庞将军从望远镜里看到,日军一个小队长完全失去了再冲的勇气和信心,迟疑不前,被他的上级指挥官在阵前枪决了。
23日中午,日军以更加猛烈的炮火自阵地及其背后之孟家宅一带轰击,弹如冰雹,铺天盖地倾泻下来。庞将军率部坚守阵地,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是日15时,不甘心失败的日军又调来重炮、坦克炮、步兵炮一齐开火,子弹像泼水一样扫过他们的头顶,一群群的炮弹在他们掩体周围掀起冲天的尘埃,战斗甚为惨烈。突然,一颗法西斯的炮弹击中了穿梭于前线指挥战斗的庞将军,他倒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壮烈殉国,时年38岁。噩耗传来,全旅嚎哭。报国敢云天职尽,将军含笑枕青山。国民政府为嘉奖庞汉祯将军抗日救国的功绩,特追授他为陆军中将,并令入祀县忠烈祠。陈恩元为桂林民团指挥官,痛悼同胞故旧,与其部属一起曾为庞汉祯做衣冠冢于桂林城郊。1985年12月1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追认庞汉祯为抗日阵亡烈士;1986年2月6日,国家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补发《革命烈士证明书》,这足以笑慰烈士在天之灵了。
庞汉祯将军牺牲后,他的挚友陈恩元会同夏威为其遗孀申请抚恤金,为数不少。因考虑到庞汉祯遗孀秦惠贞夫人年方花信,遗孤尚在髫龄,恐她再婚,为照顾后嗣,便将部分抚恤金在桂林市北路(广西银行附近)置一房产,以作二子长大读书之用,余款则交秦惠贞抚养孤子。秦氏忠贞不二,携带二子回籍,悉心教养。二子长大后都成才,大儿子庞彦成绩优秀,毕业于中山大学,在北京防化院工作,现已退休,身体仍很硬朗;二儿子庞博毕业于广西地质学校,后一直在靖西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去世。庞汉祯的夫人秦惠贞于2004年6月底病故,享年10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