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与林彪的七次争执
2007-07-28冯应彬李金森
冯应彬 李金森
聂荣臻与林彪在战争年代先后共事3次,时间不到5年,但二人却多次发生争执,主要有以下7次:
第一次:红军打下漳州后,在部队筹款的过程中,林彪纵容部下违反政策、脱离群众的做法;聂荣臻坚持原则,及时进行了纠正。
1932年2月,聂荣臻调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林彪也同时出任红一军团的军团长。从此,聂荣臻与林彪开始了第一次合作。
1932年4月,红一军团攻克福建第二大城市漳州。漳州是著名的侨乡,红军纪律的好坏、执行政策怎样,将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聂荣臻在入城之前就告诫部队:“这次进城,对我们的纪律、政策、观念都是一个考验,大家要特别注意。款要筹,纪律更要执行。”
部队入城后,大多都能有条不紊地发动群众打土豪、扩兵、筹粮、筹款。然而,有的部队在林彪的纵容下,对政策的执行一度搞得很混乱,甚至将一些不愿出钱的“老财”拖到大街上拷打。
见到这种情况后,聂荣臻立即找到林彪说:“对一些不肯出钱的‘老财,给他们一定的惩戒是必要的,但我反对把他们弄到大街上去拷打。这种搞法不但不会得到一般市民的同情,甚至也得不到工人、农民的同情。其结果只会是:铺子关门了,人也逃走了,款筹不到,政治影响反而会搞得很坏。”
林彪反问:“那我们究竟要不要钱?政委同志,没钱就不能打仗!”
“钱,我们当然要,但我们不光要钱,还要政治。我们是红军,如果政治影响搞坏了,筹的钱再多,也是毫无意义的。”聂荣臻严肃地说。
经过争论,林彪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收敛,部队也杜绝了只顾筹款,不讲政策的倾向。
第二次:红军长征后,红一军团担负抢占九峰山,掩护中央纵队安全通过的任务,林彪却擅自改变军委命令;聂荣臻坚决按照军委命令行事。
在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时,中革军委命令红一军团控制制高点——九峰山,防备敌人先期占领粤汉铁路上的乐昌后,向我军发动袭击和堵截,以掩护中央纵队安全通过。
然而,林彪却不执行中革军委的命令,不占领九峰山,企图赶在敌人之前冲过乐昌,以保护自己的部队,而置掩护中央纵队安全的指令于不顾。对此,聂荣臻坚决反对,并和林彪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聂荣臻认为:敌人虽然没有到达乐昌,可是我军距离乐昌也有一段路程,红军的脚怎么和敌人的车轮比呢?即使红一军团跑过了乐昌,还有中央和军委纵队怎么办?如果不占领九峰山,敌人就有可能把后面的部队截断。
对于这个原则性的问题,聂荣臻坚决按照军委命令行事。时任军团参谋长的左权见两人越吵越激烈,建议派人前去侦察,发现乐昌大道上已经看到敌人,林彪这才不再坚持。
情况十分危急,可林彪还是不急于作出决定。他又利用敌军的电话线,伪装成国民党正规军,与正在向乐昌行进的敌军民团进行了通话。对方民团团长回答:“邓龙光(粤军)3个团已经占领乐昌,其中一个团正在向九峰山开进。”
林彪得知粤军已派兵向九峰山开进,马上丢下电话,对四团团长耿飙和政委杨成武命令道:“快!你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上九峰山,立即出发。”
当红军登上九峰山时,敌军也正从山的另一面向上爬。得知这一消息后,聂荣臻才松了一口气。
第三次: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而林彪竟写信要求“三人团”撤换毛泽东;聂荣臻为此严肃批评林彪,并警告其反党行为。
遵义会议后,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胜利,“四渡赤水”成为毛泽东戎马生涯中的“得意之笔”。然而,当时的林彪却认为这是不走捷径,尽走“弓背”,在走冤枉路,牢骚满腹地说:“这样会把部队拖垮的,像他(毛泽东)这样领导指挥还行?”
一天,林彪突然给彭德怀打电话:“德怀同志,现在的领导不成了,再这样下去,就要失败。你出来指挥吧,我们服从你领导,你下命令,我们跟你走。”当场遭到彭德怀的严厉斥责。在旁边的聂荣臻针对林彪这种严重的反党倾向,当即严肃批评:“林彪同志,你是什么地位?你怎么可以指定总司令撤换统帅?我们的军队是党的军队,不是个人的军队,谁要造反,办不到。”并警告林彪:“如果你擅自下令部队行动,我也可以用政委的名义下指令,部队可以不执行。”
林彪不仅没有接受聂荣臻的批评和劝告,而且给“三人团”(指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写信,信的大意是:“毛、朱、周随军主持大计,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要求毛泽东下台。聂荣臻拒绝在信上签字,最后林彪将信单独签字送了上去。
1935年5月12日,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对林彪的所谓“走弓背”的谬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毛泽东说:“你林彪是个娃娃,懂得什么?”
第四次: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林彪政治鉴别力不强,不主动与张国焘作斗争;聂荣臻泾渭分明,坚决纠正林彪的错误倾向。
1935年6月26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红军主力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而张国焘不愿执行这个正确的决定,率领左路军西进而不是北上,并且准备调聂荣臻到三十一军当政委,林彪到另外一个军当军长,企图诱使右路军也西进,南下川康(四川、西康)。这充分暴露了其要搞分裂,想夺权的野心。
聂荣臻得到信息后,告诫林彪:要注意,张国焘想把我们“吃掉”。
当时林彪已有自己的“立场”,听到聂荣臻的告诫突然板起脸来,说:“荣臻同志,这是什么意思?你这是搞宗派主义。”
聂荣臻说:“张国焘和中央的思想一贯不一致,我们应该时时警惕,这怎么是宗派主义呢?这是路线问题。”
一提到“路线”这个问题,林彪突然火冒三丈,竟然猛地拍了一下桌子:“既然是路线问题,你说他路线不对吗?那么,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呢?我们才几个人?我们才有2万多,他有8万多。”
聂荣臻紧握的拳头也猛地在桌子上敲了一下,桌上的一个盘子震落在地,摔得粉碎:“人多就正确吗?蒋介石的人更多哩,难道蒋介石的路线更正确吗?”
第五次:长征胜利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奠基西北,而林彪却闹着要去陕南打游击;聂荣臻劝说林彪放弃陕南游击战,服从中央的战略决策。
1935年10月,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依托陕北巩固和发展根据地,而林彪却三番五次地闹着“去陕南打游击”。
初到陕北,看到荒凉衰败的景象,林彪就悲观起来,不止一次流露出要带部队去陕南打游击。瓦窑堡会议前,林彪正式向中央提出到陕南打游击的意见。
林彪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到陕南打游击比在陕北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更重要,“我对脱离现任职务改作游击战争已具有不移之心”,“决不因任何故障而改变决心”。这封信理所当然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但林彪仍不死心,随后又多次致电中央,坚持己见。
聂荣臻劝说他:“红军只有一点部队,你林彪能带多少去呢?你带多了,陕北还能维持吗?根据地还能不能巩固?你不要看这些破窑洞,它终归是根据地,是红军的落脚点;你去陕南,搞不好,连个窑洞也找不到;你别以为陕南四方面军曾经在那里打过游击,条件会好,我看不见得一定会强过陕北。”
然而对聂荣臻的劝说,林彪始终听不进去,以后态度一直比较消沉。
鉴于林彪这种软磨硬施的态度,中央电令他“立即来中央讨论你的工作问题,职交左权暂代”。林彪到中央住了半个月,在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的说服教育下,不再闹着到陕南打游击了。
后来,林彪率红一军团东渡黄河,参加了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东征。
第六次:东征结束后,毛泽东批评红一军团有“本位主义”倾向,聂荣臻主动作自我批评;而林彪却推卸责任,一声不吭。
1936年1月,毛泽东亲自指挥红一方面军,兵分两路,发起东征。
东征期间,红十五军团在北线作战伤亡较大,并且在山区活动,筹款扩兵相对困难。毛泽东致电红一军团要求拨兵给红十五军团。林彪看完电报,把电报一摔,说:“有鸟的几个兵!”聂荣臻拿过电报,找到下属了解情况,感到困难确实很大,于是就给毛泽东发回电,请求免拨。
1936年5月,一方面军在大相寺召开干部会议,总结东征。会上,毛泽东指出红一军团有“本位主义”倾向。聂荣臻作为政治委员主动作了自我批评,而林彪却一声不吭,把责任全部推给了聂荣臻一人。
随后不久,林彪调任红军大学校长,聂荣臻仍任政委。分别前,聂荣臻和林彪互相征求了意见。对毛泽东批评红一军团一事,聂荣臻觉得事情已经过去,还是应该多看林彪在红一军团工作上的成绩,就没有向他提出来,林彪却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
林彪对聂荣臻说:“我们在一起搞了好几年,现在要分手了。过去我们之所以发生分歧,是因为你是从组织上来考虑的,我是从政治上来考虑的。”
聂荣臻回答说:“你这个说法不对。你把政治上和组织上对立起来,完全不对头,我们之间争论的许多问题,都是政治问题,你现在要走了,又扯这些问题,扯几天也扯不清,还是等以后再慢慢扯吧。今天我们主要是欢送你。”
二人的争吵致使聂荣臻与林彪的第二次合作不欢而散。
第七次:平津战役中,聂荣臻提出和平解放北平;林彪却认为和平解决只是幻想,最终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打。
1949年1月10日,中央军委决定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组成平津战役总前线委员会,统一指挥平津战役,聂荣臻与林彪开始了第三次合作。
在我军歼灭新保安、张家口之敌后,傅作义部队的西逃之路被完全斩断,北平已处于我军包围之中。同时,北平地下党提供情报:傅作义在严峻的局面下,可能会考虑和平谈判。在此情况下,聂荣臻提出通过谈判,和平解放北平。
聂荣臻先同罗荣桓谈了这个想法,罗荣桓表示赞同。随后,3人在作战室研究完攻打天津后,聂荣臻说了和平解决北平的想法:“只要我军打下天津,傅作义的逃跑道路就被完全切断,这样就有可能迫使傅作义和平解决北平问题。”
林彪听后,脸上毫无表情地说:“你的想法很好,不过很可能是一个很美的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聂荣臻继续解释:“在平津地区,我军占绝对优势。北平工事不强,守敌又如惊弓之鸟,如果在进行大量工作之后,傅作义仍拒绝和平,我们掌握着主动权,随时可以打嘛,何况胜利后的建都问题,党中央已初步选定北平。”
“和平谈判根本是幻想,最终还是要靠打来解决问题。”林彪仍固执己见。
聂荣臻再三解释,林彪还是摇头。继续争执下去,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聂荣臻只好单独向毛泽东发电,提出争取和平解放北平的建议。
毛泽东回电表示完全同意。林彪见毛泽东已经表态,才没有再反对这个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