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里巴巴上市,马云被迫“数钱”

2007-07-03彭金涛

董事会 2007年6期
关键词:雅虎马云阿里巴巴

彭金涛

与此前国内几家互联网公司如惠聪、腾讯、百度的先后上市过程相比,阿里巴巴上市不免令人心生多重疑惑和猜测,而这也同样代表着阿里巴巴上市的诸多未知数

阿里巴巴上市的日程终于没有继续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五一”前即已传出阿里巴巴计划上市的消息,且多言之凿凿地指出,阿里巴巴准备将旗下B2B业务分拆上市,上市地最终可能选择在港交所,香港上市委员会正在对其上市资格进行初步审阅,阿里巴巴也已敲定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作为其上市主承销商。

所有迹象与近年来传言阿里巴巴上市后的各方反映有所区别。首先是阿里巴巴自身的三缄其口,而“大嘴”马云也未再如过去一般要么强调阿里巴巴不想急于求成,要么说阿里巴巴上市的时机尚未成熟等,而是稳居幕后,令人难得一窥其真颜;另外从此次关于阿里巴巴上市的多方造势看,有分析师估测阿里巴巴市值超过60亿美元,集团总估值将突破百亿美元等诸如此般的言论,可以推断,阿里巴巴上市应该近乎确实了。

与此前国内几家互联网公司如惠聪、腾讯、百度的先后上市过程相比,阿里巴巴上市不免令人心生多重疑惑和猜测,而这也同样代表着阿里巴巴上市的诸多未知数。

上市压力

尽管现任阿里巴巴B2B业务总裁、集团副总裁的卫哲一再强调,阿里巴巴没有上市压力,马云也曾对媒体讲述自己对待风险投资者的选择原则,但阿里巴巴上市消息甫一传出,VC套现压力即成为多方猜测促成阿里巴巴上市的一个重点因由,这种担忧无疑来自于前年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时VC达成套现目的的那一案例。

阿里巴巴的发展过程中无时不存在着VC的痕迹,成立至今,以软银为主参与投资阿里巴巴的风险投资机构共投入了近1亿美元,资本的本质决定VC就算再有“情义”、再有“战略”也不会在某一个项目或某一个公司将其套现周期延续太长,直到今天,“雅巴案”依旧被看作是软银总裁孙正义为实现套现而导演的一次“乾坤大挪移”。

当然,按照阿里巴巴的说法,阿里巴巴不缺钱,即便是上市,也是出于其他的考虑。从马云以往的言论中也可以看出,马云对于阿里巴巴的期望值也是极高的,他要做一个百年企业,即便众多同期同行的创业者们已经陆续在资本市场找到了作为成功者的名望和财富,阿里巴巴也终究要走上市的这一步——事实是阿里巴巴确实早已分拆B2B业务,划分了包括B2B、C2C、支付宝、雅虎中国和阿里软件在内的五大业务板块,调整集团组织架构,为上市做好了准备,但马云的理想仍然是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在业务上不断深入和拓展,从而不停为自己赚钱,而不是靠资本市场来实现自己大把“数钱”的目的。马云去年底曾对路透社说,他已冻结公司的上市计划,因为他希望专注于建立业务模式,而不是去融资。然而我们看到,不管马云自己愿不愿意,他大概已经到了该数一数自己有多少钱的时候了,VC的套现需求会直接造成阿里巴巴的再融资需求。

阿里巴巴的资金实力在很多人眼里依旧犹如雾里看花。马云曾经在媒体表示,自己的钱多到足够再创办好几个阿里巴巴。马云的对手——慧聪集团董事长郭凡生对此则不以为然,他说,“阿里巴巴和慧聪最大的区别是透明度不同。慧聪有持续赢利能力,但没人知道阿里巴巴挣没挣过钱”。

阿里巴巴旗下的五大业务板块目前只有B2B业务有赢利,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占中国B2B市场68%的份额,赢利状况良好。据互联网分析师吕伯望分析,阿里巴巴B2B业务去年的收入应该在10亿~20亿元人民币之间,B2B业务的毛利率应该在60%~70%之间,而净利润应该会有30%左右。

有相关人士分析,阿里巴巴B2B业务融资不会超过25亿人民币,年利润不超过2亿人民币,市值不超过100亿人民币,阿里巴巴融资10亿美金的传言则水分较多。

希望阿里巴巴上市的不唯VC,还有更广泛的浪潮,那就是阿里巴巴期权激励制度下员工们的套现期待。据称,由于多年来对员工的不断派发,阿里巴巴总股数已高达6.26亿股,其他互联网公司如百度、腾讯等上市后已经造就数百个员工富翁,在这样的情形对比下,阿里巴巴上市无疑已使不少阿里员工望眼欲穿。当上市已有广泛的期盼热潮,马云是否仍能独善其身,那么他要么去遏制,要么就要被浪头淹没。

怎样的时机

从现在的情况看,马云大概确实不再坚持,阿里巴巴上市的日子没有等到理想中的2009年阿里巴巴成立十周年。

《马云创造》的作者杨艾祥表示,阿里巴巴的管理和中国土生的企业一样,都面临着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毛病,上市成为公众公司也是阿里巴巴发展的必然需求,阿里巴巴上市看上去水到渠成,但应该确定的是,不管是马云还是阿里巴巴,都一直在为上市做准备。

马云不再对上市坚持冻结的态度,是否表明现在确实已经是阿里巴巴上市的最佳时机?

易观国际分析,阿里巴巴最重要的目的可能是想赶上奥运之前资本市场大好的顺风车。据估计,在奥运前后这一段时间全球资本市场都会大好,很多企业都想赶在这一时机上市,这样很可能会提高市场评估值。另一方面,中国概念股正处于缺乏热点支撑的阶段,旧的热点领域逐步趋于理性,新的概念难以冒尖,这为阿里巴巴的上市留出了足够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空间。

然而,对于阿里巴巴上市的选择还是掺杂着不和谐的声音。阿里巴巴对淘宝的持续输血甚至被看作是马云对B2B市场的信心不足,而选择上市也成为马云自己套现的一种手段。

事实上自eBay易趣与淘宝等B2C、C2C模式相继在中国建立,并在竞争中发展得日益如火如荼的情况下,以阿里巴巴、惠聪为代表的B2B模式与B2C、C2C的界限已经越来越不明显,B2B的赢利水平也开始受到质疑。分析人士认为,阿里巴巴能赚钱的诚信通与中国供应商两项的续单率并不高,中国供应商要价较高,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如今又面临官方平台挤压;而诚信通要到达爆发点, 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积累。这一点,慧聪的低迷发展可以作为佐证。

慧聪集团董事长郭凡生在去年举行的互联网大会上则表示,互联网最大的市场是B2B,而B2B的最大市场在中国。郭凡生说得没错,他的老对头马云是否也作如是想不得而知,个中酸甜苦辣大概只有自己知道吧。马云曾说:“直到今天为止美国没有成功的B2B,没有上市公司做B2B。”“我们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竞争对手。”从这些话中我们能读出的是哪些内容?

杨艾祥分析,阿里巴巴的B2B概念在华尔街是难以被接受的,美国市场的B2B概念只有环球资源一家,且业绩并不出色。至于阿里巴巴在港股市场是否能被投资者接受也还是一个未知数。当然,有腾讯的成功经验可循,阿里巴巴上市后成功运作的可能性似乎会更大一些。

阿克琉斯之踵

阿里巴巴上市后备受关注的还有马云对阿里的控制权问题。“雅巴”并购案在当年就曾让很多人看不明白,而雅虎注资后掌握了阿里巴巴的绝对优势的控股权却是不争的事实。尽管马云曾再三表示,其管理团队能够有效地控制住阿里巴巴,但是实际情形又是如何呢?

有分析认为,马云自从与雅虎交易完成后,就已经失去了在战略上对阿里巴巴的独立控制权。今天,我们不难想见马云及其团队的控股比例,而按照当年签订的协议,公司管理层总共持股25%以上才能在董事会中保持两名董事。

从马云自己回忆的收购过程可以看出,控制权问题是马云在收购雅虎中国时考虑的一个重点问题,但是笔者不无遗憾地说,马云争取到的控制权没有得到绝对限度的保证。应该说在马云团队、雅虎中国与软银这三大控股股东之间,存在着极其微妙的利益平衡关系,而马云对阿里巴巴的控制权也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软银孙正义。

马云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他不允许任何人以资本来控制阿里巴巴,他是以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作为使命来创造阿里巴巴帝国。马云还多次强调自己的董事长、创始人兼CEO身份。我们不能仅仅从这些话语中去揣测马云的内心世界,但我们依旧不能忽视公众舆论所表示出的担忧。

雅虎对阿里巴巴的影响力其实早已在一些具体事件中表露无疑,可以判断的是,雅虎从进入阿里巴巴之初就立足在一个长远的目标上。阿里巴巴上市后,雅虎手中的股值上涨,雅虎经此一役便可获取巨大利益。而上市带给马云的,将是其管理团队的股权进一步稀释,这大概也是阿里巴巴希望上市部分股本占总股本比例越小越好的主要原因,或者马云本来依旧从内心里反对这次的IPO计划。

有业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的情况复杂,有些窗户纸是不能捅破的,随着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我们眼前的情形便会越来越清晰。

或许一切问题对于马云来讲并不能成其为问题,马云创造了阿里巴巴的

神话,或许仍然能将这个神话

演绎得更远。

猜你喜欢

雅虎马云阿里巴巴
马云不卖“一句话”
雅虎对Tumblr再度进行资产减记65%
打个平手
如果是马云
六条忠告
倒立的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