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著名女记者传奇
2007-06-24包丽敏
包丽敏
海伦·托马斯质问了9任美国总统,从肯尼迪到小布什。40多年来,美国人总能从总统记者招待会的现场直播中,看到她从前排站起来,盯着总统的眼睛发问。
“你的提问可真尖锐。”在大街上或者机场,总有陌生人对她这样说。
一次,在回家的路上,出租车女司机转过头来说:“我一直在想你是谁。你不就是那个让总统憎恨的女人吗?”
然而近些年来,这位白宫资格最老的女记者吃惊地发现,她和她过去的同事这种拷问总统的新闻传统,在后“911”时代的美国似乎消失了。
“(如今的)白宫记者们成了公众的笑柄,人们想不通……这些记者们扔过去的全是软绵绵的问题。”海伦痛心地表示。
今年,这位有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之称的白宫记者,推出了最新力作《民主的看门狗?——没落中的华盛顿记者团及其如何失信于民》,毫不留情地拷问起美国媒体。
她在新书中指出,“911”之后,面对美国政府的新闻操控,媒体没能尽到保护公众知情权的责任,“记者们缺乏勇气和能力去揭穿白宫在日常新闻发布时兜售给他们的谎言,相反却跟着白宫的调子跑”。
“新闻工作者……是民主的看门狗。”她重申这一新闻传统,而如今华盛顿的记者们,在她看来已经从“看门狗”变成了“哈巴狗”。
她在书中痛斥,“媒体成了白宫的回声筒”,面对误导公众或干脆是假话的政府声明,记者们“变成了速记员,而不再是拷问者”。
海伦·托马斯在新书中表达了她的失望:从声称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开始,到声称伊拉克与基地恐怖组织有联系,再到声称萨达姆威胁着美国国家安全,直至声称是为了帮助中东地区建立自由和民主,小布什政府给出的向伊拉克开战的理由,几乎没有遭到媒体应有的质疑和挑战。
美国媒体就这样“听任白宫将国家引向战争”。甚至,两家最有声望的全国性报纸《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不停地擂响进攻伊拉克的战鼓”,它们毫不怀疑地接受了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说辞。
而结果如何呢?“没有武器。没有与恐怖分子的联系。没有(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政府)没有道歉。没有解释。没有自责。”
“因为媒体的盲信,国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海伦悲叹道。
当这个女人走近时,总统们就会发抖
事实上,从2000年小布什上台时,海伦·托马斯已经结束了她的白宫记者生涯,而成了赫斯特报系的专栏作家。她在2002年的一篇专栏文章中,毫不留情地把小布什形容为“皇帝总统”。她也从不讳言“小布什是美国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总统”,并把他称为“谎言家”。
尽管海伦依旧参加总统的记者招待会,但她已被排除在提问名单之外。直到美国当地时间2006年3月21日,这位以拷问总统闻名的老牌记者,终于在三年来第一次得到了向现任总统发问的机会。
“我的问题是,你为什么那么想开战?从你踏进白宫的那刻开始……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你说过不是因为石油,也不是因为以色列或其他,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海伦·托马斯单刀直入问道。
“……我并不想开战,想当然地认定我想开战,恰恰是错误的,海伦——”小布什回应。
海伦打断了总统的话:“所有的一切——”
总统也立刻打断了她:“请让我说完——”
海伦接着说:“我们听到的所有的一切——”
总统赶紧插话:“打断一下,打断一下,没有总统想要战争……(大段的解释)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伊拉克——请让我说完——”
“他们并没有对你和我们国家干什么呀。”海伦反驳。
“对不起,请让我说完,让我说完。他们干了!(阿富汗)塔利班为基地组织提供安全避难所,基地组织就是在那儿接受训练——”
“可我说的是伊拉克——”海伦又一次不客气地打断了总统。
这个女人就是这样在白宫新闻发布厅里向一届又一届美国总统发难。“不用怀疑,40多年来,当这个女人走近时,总统们就会发抖。她有刀子似的舌头和利剑般的智慧。”《华盛顿邮报》这样评价“新闻界第一夫人”。
在海伦看来,向总统发问是她作为记者应有的权利。在自传《白宫前沿》中,她写道:“只有在民主制度下,记者才被允许质问他们的领导人。因为我们没有英国式的议会制度,督促政府官员向人民负责,解释他们的所作所为和政策,这份职责落到了记者肩头。”
在她的新书《民主的看门狗?》中,她进一步写道,“多年来,我总有机会质问这个国家最有权力的公仆——美国总统。我承认,对这个职位我抱有敬畏,可并不是对占据这一职位的那个人”,因为,“我们的职责不是去敬仰一个领导人多么德高望重,而是不时地把他们搁到聚光灯下,看看他们是否有负民众信赖。”
白宫似乎终于把她“删除”了
2000年5月,海伦在克林顿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了最后一次“谢谢你,总统先生”,随后从合众国际社辞职,结束了40年的白宫记者生涯。
在此岁月里,她目睹了每任总统的荣耀,也看到过他们的黯然。在老布什预料自己将败给克林顿的那个大选日,记者们一起陪着老布什去购物。海伦看见,这位总统买了钓鱼竿和乡村音乐的CD,“像一位即将退休的人”。在克林顿母亲去世时,她也目睹了他巨大的悲痛。
1973年,在尼克松的4名高级助手因水门事件辞职的那天晚上,海伦碰到了总统。他耸着背,脸色灰白。
“晚上好,总统先生。”海伦说,“祝你走运。”
尼克松感激地抓起她的手:“我知道我们的宗教信仰不同,但你能为我祈祷吗?”
“我会的,总统先生。”海伦说。
她在自传中回忆,并深深被这出悲剧打动了。虽然“我常说我从不在总统身上浪费同情,他们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她还是为这位总统祈祷了,也为她的国家祈祷。
如今,这位女记者再也不用每天清晨到白宫上班,喝杯咖啡,构思那些尖锐问题了。
白宫似乎终于把她“删除”了。就像1980年她去采访卸任后的卡特,总统急不可待地向她显摆新电脑,演示电脑的各种功能。然后,他把海伦的名字敲了进去,看着她,咧嘴笑了:“现在看好了,我甚至能把你删除掉。”说着,他摁起键盘,“海伦·托马斯”一字一字在屏幕上消失了。
真的消失了吗?
直到今天,这位老太太还在,并且不时地还要去“折磨”一下白宫。
2005年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她质问发言人:“你说我们进入阿富汗和伊拉克是受了邀请。你能否更正一下这种对美国历史不可思议的歪曲——”
她又追问:“我们是不是在入侵这些国家?”
发言人打断了她,赶紧点名另一记者提下一个问题。海伦蓦然感到了惆怅:伙同其他白宫记者对站在讲台上的人“群起而攻之”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这些记者,再也不是以前那帮记者了。
编辑/李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