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看中美面子

2007-06-14王安妮

读书文摘 2007年3期
关键词:面子

王安妮

中国人的“面子”,在英文里对应的词是“face”,说白了面子即是脸面。脸面是给别人看的,也就是你在别人眼里要活得体面,决不能没面子或者丢面子。“面子”素来是件大事儿,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人人都想为自己、为家人、为国家多争些面子回来。

1. 失节事小,面子事大

由于经济文化、习惯礼仪的不同,东方和西方玩面子的方法和角度差别很大,玩出来的结果也截然不同。

在礼仪之邦的中国,人们待人接物都十分“客气”,这既表现了自己的面子,也是给对方面子。失节事小,面子事大,所以万万不可随便丢了面子。出门的时候穿戴要讲究,体体面面见人;吃饭宴请的时候要出手阔绰,免得被人小瞧;送礼要瞅着贵的买,买便宜的丢不起那个脸。

讲究惯了的中国朋友认为“西方人穿着特随便,牛仔T恤满街走”。他们真的是特随便吗?我看并不见得。正式场合他们决不含糊,上班、重大会议、宴会上西装革履;运动锻炼时则一身休闲运动打扮;平时怎么舒服怎么穿。

倒是在中国,摆地摊的、卖菜的都身着西装,甚至还有身着西服脚蹬球鞋的,登山的时候你还会看到穿皮靴或时髦高跟鞋的女郎,她们涂脂抹粉,俨然是去参加重大活动似的。同游的美国客人好奇地问:“中国的皮鞋柔软吗?”

“可能。”我的含糊中夹杂着尴尬。看来硬撑着面子,有时往往事与愿违,失了脸面。

面子不能不要,关键是要合时宜,表现恰当。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2. 愈想表现愈失面子

中国人好客,请人吃饭必然肉鱼鸡鸭,品种愈多分量愈足就愈能表现主人的热情体面,无形当中做客的人也觉得受人重视特有面子,双方心里都会有种满足感。

美国人不同,他们请客要“秀”的东西实在太多。我曾陪同国内的一个处级干部到美国中西部的农民家做客。主人可谓是花足了心思做足了面子。空气里隐隐飘浮着好闻的香味,那是主人的熏香炉点起了特选的香油,桌子上是漂亮的餐巾和精致的全套餐具,吃饭之前主人先是安静地祷告一番,就餐时音箱里传出优美的舒伯特的音乐,饭前有开胃酒,正点一道道地上,饭后有甜点,礼仪极尽周到。

大家都轻声交谈品尝美食,突然我听到声声入耳的“咂嘴”声,原来是处级干部正津津有味地大嚼玉米饼。我听到主人们小声地交流了一句,他们说原来这个饼很“crunch”(英文意思:发出嘎吱嘎吱声),然后掩藏着笑,会心地交换了眼神。

聊天的时候,处级干部对我说:“告诉他们这个音乐很好听,我会唱《卡秋莎》(前苏联歌曲)呢。”当我在他的催促下翻译过去,对方非常友好地摇头表示不太清楚这首歌。“我还会唱《我的太阳》呢!”他自认为对音乐的理解并不比美国人差,他愈聊兴致愈高,饭后他干脆脱了鞋子翘起双脚,边说话边抖腿。

从美国农民家出来,看得出处级干部十分满意自得,他觉得对方非常客气令自己十分有面子,而且和他们相谈甚欢并无距离感,殊不知早在他大嚼玉米饼时,在主人的相视一笑中,在那0.01秒之间其实一切都改变了。有时愈想有面子,却偏失去了面子,看来光顾穿着打扮还不行,还要修饰装扮自己的“里子”,表里如一方能真正地“有头有脸”。

3. 抓住“爱面子”这根辫子

鲁迅先生算是把中国人的“爱面子”看透了,他说面子是某些中国人的精神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牵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

如今,西方的商人就是牵住了中国人“爱面子”的这根辫子,不厌其烦地把名牌服装、化妆品、名车名表输送到中国市场,销售火爆令他们挣得盆满钵满。你穿登喜路我就要穿阿曼尼,你用兰蔻化妆品我就要用雅诗兰黛,你用古奇名牌包我就要用路易•威登手袋,你手腕上戴欧米茄我也要买块劳力士。

为啥?面子呗!为了面子暗暗较劲,拿钱去砸面子的事也并不鲜见。北京推出一台标价888万元的宾利轿车,据说早已有人要求定货。这样的天价轿车,为何不选在富有的美国或欧洲、中东之地推出,却偏偏选在尚处于发展中的中国?当然不是中国的富翁比欧美巨商、中东王室更有钱,而是中国人更喜欢头脑发热充“面子”,拿这些天价的东西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表现自己的尊贵过人之处。

当然不仅仅是这些有钱人才讲面子,中国普通百姓也要面子,有的身上穿名牌衣服回家喝稀粥吃咸菜,为了开上小车住上大房子节衣缩食,在饭店酒楼为抢付账好像打架,结婚不惜借贷摆阔事后挨苦还债,死读书拼命工作就是想有出息光宗耀祖。打肿脸充胖子的事在中国比比皆是。

4. 美国人是玩面子的高手

美国人虽然很少为了面子委屈自己,但他们却是不折不扣的“玩面子”高手,其手段方法之高明令中国人望尘莫及。

我在美国举行新书发布会,出版商为我请来了专门的经纪人,发布会现场是美国的高级会场,普通人根本进不去。送我去现场的是豪华加长轿车,进了会场我并不需要直面众多的媒体记者,而是进入一间小屋,一切发布事宜全由西装革履的美国经纪人出面,其间只准《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几家影响力大的媒体入贵宾室逐个提问,每个记者只给短短的5分钟时间。

后来去新加坡和香港参加出版社的新书发布活动,仍是由美国人担当经纪人,其职业水平令人不得不折服。他们就是通过这类专业经纪人营造出十足气派,为自己争回了百分之百的面子,而最终达到了他们所期望的经济效益。别忘了,资本家最终的标准是利益如何最大化,与中国人绝大多数时候纯粹是为了面子而充阔绰相比,他们倒要显得理智、冷静得多。

美国人买车买楼从事交易,处理交通事故或人际矛盾、经济纠纷时,不会当面争执吵闹,而是把这些事交由保险公司、经纪人、律师去处理,每当有人提高声调要与他们吵架时,他们会笑着对你说:“Have a nice day!”他们与凡事有理必争的中国人截然不同,中国人惟恐在吵架时输给对方而丢了面子,甚至为一点小事打得头破血流,而美国人认为当众嚷嚷就是丢光面子的事,他们惟恐避之不及,生怕丢了身份失了面子。

為了做足面子,美国人每一处空地都种上花草树木,裸露的土地在他们看来就是有碍观瞻,家里布置也是无一处不精致,连厕所都摆鲜花种植物。中国大城市里建有许多高档的大厦和住宅,内里装修极尽富丽奢华,价钱达到每平方米数万元。然而在某些高档场所的附近,也许就有垃圾场和泥巴地,或是肮脏的小巷,发臭的水沟。

5. 恰如其分是一种修养

在中国的西方人,他们有特定的居住区,活动场所也局限于他们认为够档次的地方,用北京话说就是爱“扎堆”。他们在香港云集在半山上居住,在北京爱到三里屯酒吧一条街消遣,在深圳喜欢购买华侨城附近的高档住宅,而一旦中国人也跟着他们凑热闹沾点面子时,他们又开始寻找新地方。他们极力保持距离避免被同化,尽量保持自己的生活圈,无非是为了享受那种优越感甚至特权,在中国人面前显示出西方人有钱的样子,只不过他们大多显摆的形式比较低调,用意比中国人含蓄而已,不像某些中国人喜欢拿钱去砸。

凭能力挽回的面子是一种荣耀,用机智骨气装点的面子是一种修养,不懂装懂虚面子是一种无知,委屈自己硬撑出来的面子是一种悲哀,拿钱砸出来的面子是一种庸俗。

说实在的,谁有面子,谁没面子,谁的面子大,谁的面子小,谁是虚假的面子,谁有真正的实力面子,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面镜子,一清二楚地印照在里面———你还玩什么装什么呢?

(选自《闲说中国人》/林语堂等 著/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猜你喜欢

面子
不要让“面子”伤害孩子
面子≠尊严
闲话面子
干部面子“链”着百姓面子
我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面子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某贪官的面子
做好“面子”活儿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