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舞剑用意何在?

2007-05-30

新民周刊 2007年6期
关键词:小布什中东伊拉克

季 峰

美国与伊朗战略矛盾的不可调和,决定了伊朗核问题解决前景的黯淡。

纷争频仍的中东,正因美军的一系列动作而陷入猜疑和忧虑之中。

首先,1月12日,就在小布什宣布其新的伊拉克战略的当天,驻伊美军突袭伊朗驻伊拉克阿尔比勒市办事处,除带走5名工作人员和警卫外,还拿走了办事处使用的电脑及文件。此前,美军多次在伊拉克逮捕伊朗公民,甚至直接闯进伊拉克什叶派领袖哈基姆家里抓人。

其次,美国开始向海湾调遣兵力。就在去年12月,美国海军艾森豪维尔航母战斗群在几个月的间断后,重新出现在波斯湾执行巡逻任务。1月底,史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也将加入这一行列。此前,史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曾模拟一个名为"支持一个新政府对付叛乱"的军事演习,该行动的背景是"一个邻国的核野心不断造成地区和全球局势紧张"。

从历史上看,美军航母在海湾集结并不是个好兆头。在过去15年中,美军航母在波斯湾集结过4次:1991年海湾战争前夕;1996年的"沙漠风暴"行动;1998年"沙漠之狐"行动;2003年春天攻打伊拉克前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4次集结中,只有一次没有引发战争,即在1998年5月初,萨达姆迫于美国压力临时接受了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的条件,避免了一场战争。

再次,更换中东最高军事长官。今年1月初,坚决反对对伊朗动武的美军中东最高指挥官阿比扎德将军被撤换。与此同时,1月中旬,美国五角大楼宣布向它的中东盟友科威特和卡塔尔提供最新式的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2月份,据称将有美国海军第二远征打击大队(ESG)增防巴林。在小布什1月23日的第七份国情咨文中,他希望美国参众两院能给他一个机会,向伊拉克增兵2.15万人。最近,他又授权驻伊美军可以开枪击毙所有被怀疑支持伊拉克反美武装的伊朗人。

所有这些异常举动的背后,有着耐人寻味的玄机。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在伊拉克的驻军已达到13.2万人,再加上英军部队和伊政府军,这些装备先进、训练有素的精锐尚且不能控制住局势,眼看着伊拉克陷入政局混乱、反美势力猖獗、教派冲突激化,乃至内战一触即发的状态,再增加2万多人显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那么,小布什为何还顶着国内民众和民主党的压力强硬增兵伊拉克呢?

小布什近期在有关讲话中提到,他认为美军之所以深陷伊拉克泥潭,主要是因为伊朗和叙利亚"让恐怖分子潜入伊拉克",而且伊朗还"向反美武装提供物质支持"。因此,他这次增兵伊拉克,可能是另有所图。

最近有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和阿拉伯领袖们见面时,声称没有人想看到发生另一场军事冲突。但他同时指出,美国扩充军力,是为了对付伊朗的野心。

矛盾的不可调和

伊朗的所谓"野心"已经成为不少国家观察家的共识,即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霸权力量和地区大国,从而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平起平坐。

有分析家指出,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伊朗将赌注押在了中东的权力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上。出于这种目的,它不仅利用以色列和巴以冲突,而且利用黎巴嫩、叙利亚及其在海湾地区的影响力,最重要的是利用伊拉克。

美军之所以最近接连逮捕伊朗派驻伊拉克的相关人员,就是因为怀疑它借伊拉克政局不稳及什叶派穆斯林掌权之机,资助、训练和武装反美势力,对伊拉克进行全方位渗透。一旦在伊拉克形成亲伊朗的政治势力,对美国的中东战略将造成灾难性的打击。

最近,驻扎在伊拉克南部的英军也怀疑伊朗不仅支持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而且还涉嫌武装恐怖分子和萨达姆的支持者,借助他们袭击美军,造成美军士兵的持续伤亡。这一策略被美国副总统切尼称为"浑水摸鱼"。而刚刚下台的美国国家情报局局长内格罗蓬特也指出,"伊朗将其在国外进行恐怖行动的能力视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当年革命后的伊朗受阿拉伯世界打压,尽管饱受制裁,尚且使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各国寝食难安;如今它受惠于石油收入,实力更是今非昔比,如果伊拉克也落入伊朗的影响力范围,沙特、科威特、巴林等亲美国家将更加"难受"。这也就意味着,伊朗在实现其国家战略的过程中与致力于"民主改造中东"的美国形成了正面且难以调和的矛盾。

在核问题上,美伊的矛盾也具有不可调和性。内贾德前年8月上台后,伊朗核政策渐趋强硬,屡屡挑战西方设定的核底线。伊朗坚持认为自己有权和平利用核能,拒不退让;美国则坚持认为伊朗发展核能就是要制造核武,竭力压制伊朗弃核。去年朝鲜核弹试爆成功,震惊世界,也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伊朗和平弃核的可能性愈加消极。

长期以来,伊拉克一直是制约伊朗崛起的最主要因素。当年两伊战争爆发,就是因为霍梅尼"输出伊斯兰革命"的地区战略遭到了萨达姆的强力阻击。对美国来说,两伊长期对立、力量互相制衡,可使美国坐收渔利,以低廉成本维护着其在海外地区的利益。然而,小布什的反恐战争就像公牛闯进了瓷器店,将中东脆弱的地区平衡完全打乱,也使得两场反恐战争为伊朗崛起提供了重要机遇。

有分析家认为,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帮伊朗铲除了塔利班政权,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则帮伊朗消灭了死敌萨达姆政权,而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的崛起,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愈来愈清晰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的"什叶派新月地带",由此为伊朗的崛起提供了潜在盟友和广阔的缓冲地带。

目前美国深陷伊拉克困境,进退两难。考虑到国内政治和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小布什政府无论如何都输不起,即便现阶段的中东政策失败了,它也决不能看到中东激进势力强烈反弹,更不能看到伊朗渔翁得利,崛起为地区强权。

艰难的选择

由此,小布什只有硬着头皮继续向海湾地区增派军事力量,以达到威慑伊朗和扼杀地区霸权苗头的目的。

很明显,现阶段的美国中东策略已经由直接"反恐"和"民主改造"向"遏制伊朗地区霸权"转变了。首先,小布什在阐述其伊拉克新战略时,再次点到"要先处理伊朗和叙利亚问题";其次,切尼在接受福克斯电视台采访时也强调,伊朗的威胁是多方位的,包括对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安全构成威胁。"如果你顺着现在的局势往前看几年,预测一下有核武器的伊朗,你会看到,拥有丰富石油的伊朗可以对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会使用恐怖组织和核武器恐吓邻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这样的前景真是严峻。不能让这一切发生,这很重要。"

那么,美国下一步怎么走?是单纯的军事威慑还是发动以空袭为主的军事打击?

对于美军最近的集结,海湾地区的观察家们仍然认为这是最初的"风暴警告",是美国借军力胁迫伊朗人的策略。在他们看来,白宫希望借此威吓伊朗,并鼓励伊朗国内的现实主义者反对内贾德。美国人向伊朗传达的信息是,即使美国已疲惫不堪,也不会一枪不发而撤离中东。

但是这一策略会管用吗?伊朗国内亲改革派的人士认为,美国的军力威胁已迫使伊朗人陷入一个夹在本国政府和美国政府之间的"圈套"。在伊朗权力内部,事实上也并非铁板一块。最近,就在内贾德访问南美之际,一些支持伊朗最高宗教领袖哈梅内伊的报纸开始批评总统内贾德的拒不妥协政策,认为内贾德在核问题及联合国问题上的态度在经济上对伊朗造成了伤害。

与此同时,科威特《阿拉伯时报》和《政治报》在本月14日均在头版头条位置"惊人地"刊出"美军2007年4月前打击伊朗"的爆炸性新闻。

消息称,美国将在2007年4月前从海上发动对伊朗的军事打击。为防止伊朗导弹反击,美国在伊拉克和中东地区其他国家的部队将通过先进的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及其他防空武器保护区域内有关国家的安全。此次军事打击不同于以往,美国海军将唱"主角",美国和其盟国将主要针对伊朗的核设施和石油设施从海上发起攻击,而不是以往采用地面力量结合海空力量的立体作战方式。

外交空间所剩无几

然而,欧洲对此的普遍看法是,军事打击会事与愿违,不仅加剧伊朗同美国的对抗,还有可能更快地催生出伊朗的核武器。德国前外长菲舍尔就认为,空中打击伊朗核潜力及其取得核突破能力的行动无法保证一定能成功。此外,一旦遭到外国侵略,伊朗的核武野心将完全合法化。最后,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也将标志着一场地区性并且可能是全球性军事和恐怖活动升级、扩大的开始,这对有关各方来说都不啻是一场可怕的梦魇。

对国际社会来说,伊朗核问题解决的最好方式,无疑还是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这是符合包括美国、伊朗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的。欧盟的盘算是,希望美国放弃一贯的单边主义,与欧洲联手,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和不结盟国家的支持,以"经济、金融、技术、外交"制裁为大棒,迫使伊朗接受以"核武换经济和技术"的方案。

不过,这种一厢情愿的设想有些近乎理想化。美国是否愿意就此买账尚且不论,单就伊朗手中紧握的石油武器,就足可以使欧盟心虚。一旦发起对伊朗的全面制裁,刺激强硬的伊朗打起石油牌,欧盟不仅不得不更加依赖俄罗斯的能源,而且会使其失去对中东的传统影响力和战略优势。

现在,伴随着美伊矛盾激化和美国的单边主义举动,留给伊朗核问题的外交空间已经所剩无多。甚至可以这样说,只要美国"民主改造中东"的战略不改变,只要伊朗不放弃其地区性强权战略,这一问题的对话解决概率就是非常有限的。

就在美国调兵遣将的同时,伊朗以波斯人特有的聪明,继续推进着他们的战略。1月15日,伊朗政府发言人说,伊朗正在加紧安装至少3000台离心分离机,用于民用核燃料的生产。这位发言人同时强调,伊朗的核计划一直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而且伊朗没有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打算,但西方国家如果试图给伊朗的核计划制造什么障碍的话,伊朗的立场将会有所改变。

(作者为旅德资深媒体人)

猜你喜欢

小布什中东伊拉克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要我还是威士忌
激战正酣
伊拉克战争关键人物今何在
中东三季度硫磺合同继续走低
联防联控严防中东呼吸综合征
小布什的个人画展
山推800万元装载机大单落定中东市场
政治问答
让总统愧疚的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