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只是欢迎不欢迎的问题

2007-05-30

新民周刊 2007年6期
关键词:新民助产士孕妇

王 倩

1月10日是香港立法会在2007年召开的第一次会议,数月来引起外界高度关注的内地孕妇赴港生子问题,和关系港人切身利益的“港府2007年度财政预算”一起被列为专题动议,立法会促请政府采取措施来解决非本地孕妇赴港产子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尽管香港立法会此项动议不会形成法律效力,但是却能反映香港立法会议员对此事的意见和态度,也将会对香港政府的决策带来相当的压力。

《新民周刊》专访了提出此动议的立法会议员李国麟,以及另外两位在会议上发言的议员郭家麒和郑家富。

新民周刊:内地孕妇来港产子问题,只是医疗问题吗?

李国麟:现在很多人讨论的焦点是,内地孕妇来香港产子,占有了公共资源,导致香港孕妇享受不了应有的资源和服务。但是如果内地孕妇全部是在私立医院生宝宝,是不是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呢?非本地孕妇来香港生子,最核心的问题是对香港长远的人口政策、房屋、教育、医疗、福利等的影响。

新民周刊: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呢?

李国麟:我不会反对非本地孕妇来香港产子。但是第一,他们不能占有我们的公共资源,这是香港人纳的税;第二,政府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当前的医疗资源是否够用,而是5年后或者10年后,这些儿童是否会来香港,他们的父母是否会来香港,政府的眼光应该放得长远些。

新民周刊:你觉得香港政府不应该坐视不理?

李国麟:我觉得香港政府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立场,是全不欢迎内地孕妇来香港,还是说欢迎你们来,需要规范。过去两年来香港政府一直将此视为一个医疗问题,只要我们多投入一些资源,医疗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的。但这不只是医疗问题,医疗只是一个表面现象。香港政府之前还一直没有明确的立场和说法。

新民周刊:过去一个月,香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措施,能起到实效吗?

李国麟:过去的这两三个礼拜,香港政府有了一个明确的立场。你可以来,但我们有了很多规范,比如说你先要预约,要证明你有床位才可以来。这样的话,可以保证不滥用公共医疗,但这只是第一步。还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从长远来看,香港可以承受多少内地孕妇生下的宝宝。政府需要对这个数字有个评估,政府有责任去规划这些出生在香港的宝宝的福利和应该享受的资源。这是政策规划的问题。

新民周刊:很多人都说,这个数字的评估是很难做到的。

李国麟:我们的出生率一直在降低,这些宝宝可以延缓我们整个社会的老龄化。下一步,特区政府可以和中央政府商量,对这些内地孕妇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和社会背景有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在人口政策和社会福利等方面作出长远的评估和安排。

新民周刊:对香港医管局来说,“走数”现象真的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吗?

李国麟:关于内地孕妇赴港生子现象,香港传媒可能夸大了。“走数”现象是存在,但只是很小一部分。

新民周刊:有评论说,因为内地孕妇来得太多,人口不足,压力太大,所以公立医院的助产士和护士流失很严重。是这样吗?李国麟:这个问题不是这么简单的。公立医院助产士的工作方式和私立医院不同,助产士只有在完成护士课程后才能成为助产士。在公立医院里,如果顺产,助产士可以负责接生,不需要医生在场。但在私立医院,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是由专科医生负责,助产士只需要负责协助。工作的角色不同,相对来说,公立医院的助产士比较紧张,工作量比较大。以前在私家医院生产的人不多,私家医院也不需要太多的助产士,双方助产士的薪水差不多。但过去两年,进入私家医院的孕妇越来越多,对助产士的需求量也变得很大。缺少人手的私家医院就增加了助产士的薪水,用比较好的前途把公立医院的助产士招纳过去。

新民周刊:有人说,现在香港的妇产科医务人员心理负担很大?

郭家麒:我们的医疗制度很严,如果病人出现问题,医务人员是要负责的,无论是内地人还是香港人。所以我们要给病人很高的服务标准,但是很困难,根本不够人手。香港医管局面临着一个很大的财政问题,病人越来越多,政府的拨款显得不足。每个医院也都有很大的压力,根本没有太多的人手去处理额外的工作量。

无法估计内地孕妇什么时候来医院,这对于内地孕妇和宝宝来说也是很危险的。如果生产的时候人手不够,孕妇难产的机会很高,刚出生的宝宝有问题的机会也很高。而且大部分的内地孕妇都没有在香港做产检,我们不知道孕妇和小孩是否有什么问题,等到发现时可能就会准备不足。比如就有医院发生过感染了HIV的孕妇自己却不知道,结果宝宝也被传染,如果事先知道,宝宝是能得到保护的。这件事对医务人员的心理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我们的助产士和护士流失很大,他们受不了压力,辞职不干了。

新民周刊:持有香港居留证却在内地生活的小孩,对香港来说会产生哪些问题?

郭家麒: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稳定性。赴港产子的内地孕妇也分两种,一种是父亲是香

港人,那我们可以估计他们会有很大的几率来香港读书,那我们就要安排教育资源;还有一种就是父母都不是香港人,2006年有这样的15000个左右的孩子出生。从法律上说,他们任何时候都可以来香港读书和定居。那你是否需要安排这15000个孩子的教育资源?大概125个小学,几百个老师。安排了,他们不来,怎么办?不准备他们过来,但到时他们过来,即使只来一半7000多人,又怎么办?香港是个很小的地方。许多事情需事先规划。

新民周刊:香港本地孕妇都在抱怨产检服务提供不够,是事实吗?

郭家麒:现在产检的服务是减少了,以前检查的次数要比现在密集。现在是太多孕妇,太少医生。也有人说,加医生就可以了。哪里来经费?医管局本身都缺少经费。以前香港的孕妇,产前和生产过程由医院的妇产科专科医生负责,产后由母婴健康院负责。但现在医院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妇产科医生们越来越不愿意替产前的孕妇看诊,所以母婴健康院慢慢就接收了产前这块的工作。医院会看孕妇是否有问题,没有问题,那就去母婴健康院吧,我们这边太多病人了。

新民周刊:赴港产子中介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医院和中介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郭家麒:香港规定,不能通过中介看医生。香港没有登记这一说,法律是不允许这些(中介)公司存在的。

新民周刊:你欢迎内地孕妇来香港产子?

郑家富:我本人欢迎内地孕妇来香港产子,因为香港人口老化,出生率降低,香港缺少BB。但是我们要解决内地孕妇“走数”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对香港是好事,不是坏事。另外听说内地孕妇在香港出生的宝宝,回到内地后不能享受内地的福利,这个可以思考一下。家长们愿意在北京、上海还是香港生育,是他们的自由。如果在香港出生,就没有了内地的福利,对这部分人是不是不公平?

新民周刊:内地孕妇赴港产子问题,就只是“走数”问题吗?

郑家富:如果“走数”这个主要问题得到解决,我不觉得内地孕妇是个问题,我们香港是有足够的资源帮内地孕妇生baby。

新民周刊:但很多香港本地孕妇都在抱怨资源不够?

郑家富:对,现在是不够。但是如果“走数”问题得到解决,那这部分资金的缺口得到补充,就有经费增加人手和投入更多的服务了。有了足够的医生、足够的助产士和护士,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香港有优秀的医疗系统,吸引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人前来生育,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新民周刊:对于香港政府的新制度,你好像还有其他建议?

郑家富:我希望如果再出现“走数”现象,就禁发“出生纸”(出生证明,用来申请回港证和回乡证);又或者不准再入境或者再次入境时扣留,这在法律上是行得通的。在香港出生的婴儿及其父母肯定希望再入境的,如果有了这个制度,一定做得到(解决走数问题)。但政府是否会做,我不知道。当时我建议过,但反应一般。香港市民会同意,但政府可能会觉得这和人权法有点冲突。但我们处理那些瞒税的香港居民呢?他们在出入境时也是会被扣留的。

新民周刊:从法律角度来说,如何看待赴港产子中介的存在呢?

郑家富:政府无法管理这些中介公司,除非他们触犯了刑律。其中或许有些中介收买了官员和医生,也许特区政府应该从这个方面着手。有人提出是否有挂单医生和中介合作,这在法律上是很难判断的,商业行为而已。当然私家医院有医生守则,也许可以在守则上明确表示禁止医生和中介有金钱上的瓜葛,或者医生充当中介人的角色。现在的守则,有一些灰色地带。我听说私家医院联合会也正在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中介的存在,内地孕妇也可以在香港办好这一切。

李国麟(卫生服务界议员,香港公开大学副教授):

关于内地孕妇赴港生子现象,传媒可能夸大了。走数现象是存在,但只是很小一部分。

郑家富(前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主席,执业律师):

我们要解决内地孕妇“走数”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对香港是好事,不是坏事。

郭家麒(医学界议员,私人执业泌尿外科医生):

如果生产的时候人手不够,孕妇难产的机会很高,刚出生的宝宝有问题的机会也很高。

猜你喜欢

新民助产士孕妇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非处方药孕妇也应慎用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
助产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预防措施
助产士队伍亟待政策支持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
编结水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