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根达斯的迷雾

2007-05-23中文老枪

商界·时尚 2007年5期
关键词:哈根达斯美金迷雾

中文老枪

原来,我们用来标榜生活品质的标志的东西,其实是那样廉价。

哈根达斯,美国货,抽样阐释如下:12个球,2小段香蕉,1整个国产弥猴桃,4片哈蜜瓜,2只草莓,3块脆饼,3块杏仁小点,2杯咖啡,奶盏,糖袋(还分砂糖,焦糖),温热的刀叉,细腻养眼的瓷器,送的一套咖啡具,骨瓷,手感不错。挤得很不爽的座位,位置与位置间缺乏距离感,拥挤得展不开手的桌面,展不开脚的沙发,没挂衣帽的地方。

安妮宝贝用文字悲怆过读者一次。她说,她买了一盒哈根达斯,用干冰包裹起来,坐在出租车里,小心翼翼的捧着,然后不停的流泪,悲伤地想:“那个爱我的人到哪儿去了?那个爱我的人到哪儿去了?剩我独自享用这美丽而昂贵的食物。”凄美伤感摧人五内。

前段去某中等城市,与小资表妹闲聊,她慨叹曰:“在这吃不到哈根达斯了!”其怅然若失之态,差点痛哭流涕。但我又听说某些白骨精当年,吃完麻辣火锅后,非有一种开车直奔上海再吃哈根达斯不可的冲动,吃完方觉得人生才真的完美,常被嘴闲的时候拿来当故事讲,因为它代表了相当的奢侈。

这是中国奢侈品的迷雾。哈根在美国三块多一大桶,买俩桶的话还有优惠。即使换算成人民币,它也称不上昂贵。既然不昂贵,姿色也就大减。它通常与一堆杂七杂八的没有听说过牌子的冰淇淋推推搡搡的挤在橱窗后面,如同遭遇战乱沦落风尘的宫女。美国人的通常说法是:“哈根达斯?那是什么东西?我从不吃这个牌子。”

在美国买衣服,一种类似商场促销的outlets里,我们喜欢的CK在那里大约只相当于班尼路在国内的地位,准确地说,GAP才是班尼路,CK的品稍为高那么一点,但也就那么一点。再比如,去买倩碧的黄油,倩碧一直以黄油的畅销而引以为豪,果然,畅销的象大宝,便宜的也象大宝。

我在网上查到某女士的一份购物清单:芒果、苹果、香蕉、生菜、小萝卜、酸奶、麦片、番茄酱、大米,一共是21块美金(肉也很便宜,只是上次买得还没吃光,所以这次的购物单里没有)。假如是 21块人民币,在北京的超市里可以买到什么?也许只有两个芒果。

于是,我们现在就要来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美国人的生活成本那么低?

我们先来看一下,根据去年美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美国劳动者的人均年收入是4万美元。除去极少数大城市,如纽约、旧金山,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一个小时的工资一般在 15块。那么,他一个月的工资就是 15*8*7*4=3360块,除去税收等方面,他最后的收入大约可以在3000块。在国内的大城市,一个刚工作的本科生,月薪大概也就是 3000块,也许还要少,而且是人民币。

那么,同样的收入水平,在不同的国家,可以维持什么样的生活?就以CK为例,一件白衬衣,大约 40块就买得到,即使折成人民币,也比国内便宜许多,再同他们的收入相比,真是便宜得没话说。国内680元一条的Levis牛仔裤,美国商场里二十美元就能买一条,买两条时还赠一箱可乐。一个赴美的姑娘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在国内时逛一次街买一次衣服就要1000多块;在美国,除非你买LV或ARMANI这样一线的牌子,否则,若只是CK、 DKNY之流,想一次花掉一千多块还真是不容易。即使像BUBBERY这样大牌的衬衣,一件也只要200美金。

要弄清为什么美国人的生活成本低中国人的生活成本高,也许需要经济学家长篇累牍的解释,也许要从原始积累谈到全球化。但是我们并不需要这样的解释,我们只需要知道:原来,我们用来标榜生活品质的标志的东西,其实是那样廉价。

猜你喜欢

哈根达斯美金迷雾
黄牛卖哈根达斯月饼券每张赚百元
白纸变美金
演唱会迷雾(下)
演唱会迷雾(上)
黄美金 让建盏走向世界
带妈妈吃哈根达斯
数列迷雾不用怕 防微杜渐见奇效
应书岭:一个80后的美金创业路
你想在春节前赚到30万吗 那就跟着我们一起来刷美金吧
哈根达斯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