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美国人不“仇富”

2007-05-14于大波

意林 2007年8期
关键词:仇富遗产税阿特

于大波

洛杉矶市中心有一条“乞讨街”,那里聚集着众多无家可归者,他们所有的家当就是卷在身上的那堆破布和放在身边的一个破碗。

在“乞讨街”的北面,是好莱坞的星光大道,沿着大道向北行进,就是地价昂贵、明星巨贾集中居住的比弗利山庄。在那里,比比皆是的豪宅在鲜花绿树掩映下若隐若现,不时会有一辆加长林肯牌轿车从街边驶过。

穷富咫尺

富人的奢华生活在不经意间被掀开了隐秘的一角。近乎咫尺间,穷与富以极不协调的方式“昭示”着自己,极其强烈的反差理所应当给穷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一位陪同的朋友却感慨:“十几街之隔,我看到了一个赤贫的美国与一个奢靡享乐的美国。美国的穷人心理能平衡吗?穷人和富人怎么能相安无事?美国的穷人难道不仇恨富人吗?”

在一次采访活动中,记者和当地一名警察谈到洛杉矶的犯罪率。记者特地问:“洛杉矶有没有专门针对富人的犯罪?”他回答:“这里经常有抢劫杀人的案件发生,但并不只是专门针对富人。”记者问:“是不是富人保镖成群,防守严密,盗贼无法接近?”他回答:“不是,富人的豪宅大院基本都没有围墙,而且多数富人没有保镖。”记者又问:“穷人难道不仇恨富人吗?”警察回答:“为什么要仇恨他们?大多数富人通过正当手段挣钱,不偷不抢不贪不占,他们的财富得到法律的保护。”

机会平等

记者认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或许是美国多数富人不担心财富被人惦记的原因之一。记者和美国人谈到如何看待财富问题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不怕财富不平等,就怕机会不平等”。

一名在南加州大学任教的学者指出,任何国家都不存在绝对的平等机会,但美国是一个承认实力的国家,无论你来自什么家庭,只要有实力,基本都会得到承认。在价值观方面,不管是富家后代还是平民子弟,美国的年轻人大都以花自己挣来的钱为荣,以向父母伸手要钱为耻,这就决定了他们更注重个人奋斗而不依赖父母。这就是为什么像比尔·盖茨那样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更能得到人们推崇的原因之一。

根据这位学者进行的一次社会调查,多数美国人认为,他们能够通过不同的机会在社会上找到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地位。这就使美国人基本上能对财富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我羡慕你富有,但我不会因为你比我有钱而嫉恨你。”

税收杠杆

美国政府巨大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占人口少数的富人,而不是占纳税总人数绝大部分的普通工薪阶层。在住房方面,住豪宅大院的富人要缴纳昂贵的房产税,住陋室的平民少交或不交房产税。

合理公平的税收政策使富人与穷人各有所得,又各有所失,于是各自求得了心理的平衡。

捐赠文化

在美国,造福于民的慈善大腕比比皆是,他们中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卡耐基、盖茨、巴菲特等,也有更多名不见经传的“幕后英雄”。

最近,美国媒体披露了一个催人泪下的真人真事:美国堪萨斯城的富翁斯图阿特每年在圣诞节期间向穷人捐款,26年如一日,捐出的款项共达130万美元。

更令人感动的是,斯图阿特干了26年好事不留名,人们也花了26年的时间苦苦寻找这位“圣诞天使”。直到斯图阿特在患了癌症而不久于人世的情况下,才向媒体披露了他的真实身份。他说,他这么做不是为了让人们感激他,而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像他那样向那些急需援助的弱势群体献出爱心。

斯图阿特的事迹见诸报端后,记者来到洛杉矶一个救助站,一名坐在轮椅上等待救助的残疾人对记者说:“对这样慈悲为怀的富人,我心里只有深深的崇敬。”

美国部分富人为何争相回报社会?这里面有品格的因素,但也有宗教教义中“博爱”思想的影响。

而完善的遗产税和慈善基金管理制度也刺激着美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一方面,美国的遗产税、赠与税以高额累进著称,当遗产在300万美元以上时,税率高达55%,而且还必须先缴纳遗产税,后继承遗产,所以富豪的后代要继承遗产会遇到重重阻碍。另一方面,建立基金会或捐助善款则可以获得税收减免。美国每个公民的终身免税额为67.5万美元,每人每年赠送额在1万美元以上的可免税,超过1万美元的部分就可使用自己的终身免税额度。慈善捐助不仅可以减少损失,而且有助于树立公众形象和产生模范效应,这就使得美国不少富人竞相比着向社会捐款,一种“捐赠文化”蔚然形成。

美国的贫富悬殊相当惊人,还远不能说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关系已经达到了融洽的地步,只能说两者是井水不犯河水。但美国基本上形成了不仇富的总体社会氛围,这或多或少都令人深思。

(贾爱军摘自《看世界》)

猜你喜欢

仇富遗产税阿特
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锐词
阿特的礼物
我们的心声
创伤·延续的记忆·救赎——解读阿特·斯皮格曼的《鼠族》
滚!
我国征收遗产税的正义价值论——以代际公平理论为视角
我国遗产税的开征策略*
仇富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