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释与中国古代城市
2007-05-14钝音
钝 音
在许多外国人眼中,中国传统城市具备许多特色,如:城市设计及建筑风格强调与自然的协调;城市布局和住房选址重视地形因素(所谓风水);城市设计以网络体系为基础;对绿化、水域的重视,园林、河道、桥梁均构成城市环境的一部分;用装饰及色彩表现建筑的性质及重要性;特别是由政府集中领导的城市规划制度受制古老学说,如儒、道、释的影响等等。
“体律森严”融汇儒家精髓
在古代中国,封建等级观念就已渗透在城市规划当中。商周时期,城就意味着国家。这个时期受封的诸侯国有权按爵位等级建造相应规模的城。到战国时期,周朝的条令不再起作用,各地诸侯按需要自行建城,城市规模和城市分布密度大大提高。秦统一全国后,取消分封诸侯的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城市成为中央、府、县的统治机构所在地。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因董仲舒的倡导,把“天人感应论”与“君权神授”相结合,使皇权统治有了理论依据。代表儒家正统礼制观念的《周礼•考工记》随着帝王对尊孔思想的强化,儒家学说地位达到顶峰。《考工记》中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除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便逐渐成为古代王都规划的重要理念或制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元朝忽必烈命刘秉忠主持规划的元大都(今北京)。
刘秉忠主持规划与建设元大都时,首先进行了十分详细的地形勘测,然后制定总体规划。刘秉忠选定今天鼓楼一带为北面的中心点,与南面丽正门外第三桥南一棵被称为“独树将军”的大树相连,画出了一条直线,作为建立宫殿的中轴线,所有的建筑都要围绕轴线展开。在房屋街道修建之前,先埋设了全城的下水道,再逐步进行地面上的建设,城市形制分外城、皇城和宫城三套方城。城呈长方形,东西6635米,南北7400米,共开有11个城门。整个布局是宫城居中,左面建祭祖宗的太庙,右面建祭天地的社稷坛。元大都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穿过南起南城门(丽正门)、皇城、宫城,直达中心阁。元大都的街道整齐,通向各城门的大路成为干道,干道之间分布有整齐的横向胡同,这些胡同为建造四合院民居创造了良好的建筑朝向和交通便利。城呈方形,城墙每边开三个门,宫城居中,前面是朝廷,后面是市场,宫殿左边建祭祖的宗庙,右面建祭天地的社稷。元大都城市的形制完全符合《周礼•考工记》上记载的对都城规划的规定。
儒家思想特别强调尊卑长幼,这种要求也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从寺庙、官署、宫殿直至整个城市甚至居民的院落式四合院,都能看到中轴线对称布局。房屋的主次,谁居中、居高、居大,房屋的朝向,谁朝南、谁居东西,房屋的色彩,开间、用材在数量和等级上都有严格的法则。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道家及佛家更以不同的语义表述着相近的自然观。“天人合一”即是古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理念。中国传统思想特别强调处理好天、地、人的关系,处理好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也特别强调对自然地形、河流山川的配合利用及对景观的考虑。在城市布局中常看到春夏秋冬天地日月的概念,甚至天文星象珍禽异兽等都融入了城市建设。唐长安(今西安)十三排坊象征十二月加闰月,皇城南面四行坊里象征四季。明北京城南建天坛,北建地坛,东建日坛,西建月坛。兽中四灵“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东为春,南为夏,西为秋,北为冬。
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追求与自然的和谐,更偏好隐藏于屏蔽式结构。所谓“深山藏古寺”,将人文隐迹于自然,风格相对平和、含蓄。一般会刻意对周围自然环境有所维护,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的山围水绕、“一池三山”的布局结构,表现就最为突出。最集中地表现在皇家宫苑的建造上:秦始皇建造规模空前的“阿房宫”,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确立了“神仙意境”的园林。汉武帝时,“上林苑”建筑出现“一地三山”为主体的神仙意境。北京的“中、南、北海”,南京的“玄武湖”等也是“一池三山”思想指导下的产物。
“风水阴阳”集山水城一体
传统风水观念不仅仅影响陵墓的选址营造,更以建筑的布局方位,朝向的吉凶影响着城市规划。如都城的正北不开门,或在北城正中建立玄武庙以封住“王气”,如宋东京开封在宫城东北 方补土,求皇帝生子。在城市选择用地时,即所谓“相地”时预先就有关于“风水”的考虑,“风水”理念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只是对自然认识的一种“规律”性推断。完善的政治制度导演出一套规划建设制式,再与系统化的风水、阴阳五行结合起来,形成了古代中国城市规划的传统理念。
在我国现存的四大古城当中,阆中古城地理环境、城市选址及建筑布局,最深契传统风水理论。它将山、水、城融为一体,典型地体现了古代城市建设的风格,显示出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阆中得名,寓象山水格局。古城处于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处,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成山水紧密契合的形态,兼有七关(南津,五吉、河溪、梁山、据山、土地、滴水)合护,成金汤之固。古城后以蟠龙山为镇山,前以锦屏山为案山,金耳、印斗为朝山,四围远近起伏如波似浪诸山皆为砂山。
街道以中天楼(四牌楼)为中心,东西南北辐射四出为主干,应“天心十道”之喻,而在城门外建石匮阁,王爷庙、揽胜山房、阆风亭等。工商市廛及水陆驿运枢纽,则置于城外东南区,以避喧嚣。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集儒、释、道为一的综合体。中国传统城市也常常表现出儒、道、释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影响。古人修建的城市是一个承载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一面,也有应该批判摈弃的地方。如今城市规划已注意到城市特色问题,厌倦了无意义模仿的城市规划师回过头也许会发现,在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里依旧还有无数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