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物价迷局
2007-05-14赵磊陈晓舒
赵 磊 陈晓舒
现在肯定不会出现因为涨价而发生囤积食物的情况,因为大家并不担心食物短缺,但是会更加关注像房价的走势
“从8月1日开始,上海的豆腐也涨了,涨价的消息太多,感觉都麻木了。”家住上海徐汇区的张润芳先生对记者说。
来自上海豆制品行业协会消息的消息称:从8月1日开始,上海的豆制品全面涨价,最高涨幅达20%左右。“最近几年以来,上海的豆制品的价格一直没有上调过,这次调价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都是企业自己的行为,我们只能劝导他们合理制定价格,共同维持市场稳定。”7月30日,该协会办公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记者介绍说。
对于那些每日都要进菜场的人来说,每一天都在感受着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7月29日,家住上海杨浦区的控江路小学教师王文红去超市买豆奶时,发现每包比原来多了1毛钱,而以前9毛钱的豆腐,现在要多花3毛钱才能买到。“虽然现在不会出现物资短缺,但最近以来油、肉、蔬菜都在涨价。这么算下来,每个月的生活费比以往要多支出四五百元。”王老师对记者谈到。
时下的物价,不仅正成为学者和官员利用统计数据做武器的争论,更是普通百姓当下最热门的问候语,尤其是针对接连不断的食品涨价——“还有什么没有涨?明天还会涨什么?”中国的老百姓们正经历着自2004年以来最强的一波涨价浪潮。
食品涨价潮
从7月16日开始,肯德基上调的食品涉及除原味鸡和鸡翅产品外的大部分产品,这是肯德基近8个月来第二次涨价,同时也是调价面波及最广的一次。
7月23日,星巴克宣布提高在美国出售的包括拿铁在内的咖啡及其他饮料价格,平均每杯上涨约9美分。此前,星巴克中国地区也进行了相应的调价。媒体报道称,其中北京、上海等地最高涨幅达5元,而广州为3元。
洋快餐涨价了,国内的快餐也开始按捺不住。7月28日,中国快餐业联盟的成员聚集北京,商量如何应对原材料上涨。这些企业包括马兰拉面、和合谷、丽华快餐、大娘水饺等20多家中式快餐企业。目前已被证实的消息是:马兰拉面的普通拉面将由8元上涨到10元,上涨幅度为25%。
涨价潮不仅推高了这些快餐的定价,连一系列方便食品也开始参与。
早在6月开始,康师傅、统一等企业就对旗下的中低档平价面进行了调价,平均上涨的幅度为两成。从7月26日开始,以白象、华龙等为首,占据我国大部分市场的中低价方便面价格也开始整体上调。这是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的会员企业们,在经过三次“内部价格协调会议”后,达成的一致意见:“0.5元到0.6元产品将提到0.7元到0.8元,1元产品则提到1.2元;1.5元产品提到1.7元。最高提价幅度达到40%,平均提价幅度在20%。”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白象、日清、农心等10多家知名企业均参与此次统一调价。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长孟素荷女士对媒体解释涨价的理由是因为“现在的原材料已经上涨了20%左右,而其中占据方便面成本18%的棕榈油价格,整整翻了一倍多。如果再不涨价,企业已经毫无利润可言。”
根据京天下粮仓网的数据,2007年7月26日沿海港口24度棕榈油平均价格7900元/吨,而去年同期(2006年7月26日)沿海港口24度棕榈油平均价格仅4790元/吨,价格年比上涨64.9%。其价格大涨与全球油脂供应偏紧的大环境密切相关。
天下粮仓网信息部的龚经理告诉记者,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总量从年初的150万吨下降到6月末的120万吨。而因为天气不佳及播种面积大幅下降,2007年中国油菜籽产量也较2006年产量下降30%以上。另一方面,原油的飚涨也是棕榈油大幅提价的重要原因。各国政府为了降低对原油的依赖程度,纷纷加大生物能源生产。因为棕榈油价格相对最低廉,是生产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
毋庸讳言,在国际市场的拉动下,目前作为原材料的棕榈油、面粉、肉、辣椒、大豆等价格都出现了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方便面涨价的确无可厚非。
谁在改变物价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统计,到去年底,全世界粮食储备量降到了近20年的最低点。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大量使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大量使用大豆生产生物柴油。“应该说,中国现在食物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国际市场价格的拉动。”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谈到。
7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上半年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报告称,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3.2%,6月CPI同比涨幅高达4.4%,创出了33个月以来的新高。
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在新闻发布会上分析称,今年价格上涨一个最显著的特征主要是食品类价格上涨,上半年上涨3.2%,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为2.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78%。
显然,国际市场的价格带动是不能忽视的首要原因,而粮价则是“风向标”。国际市场上油价的上涨,推动了国际市场粮价的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的分析也与此类似,她向本刊表示,自去年11月粮价上涨起,CPI数据开始显露通胀指标上升迹象。而国际上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导致玉米等粮食需求的大幅增加,波及了粮价。
由于在中国的经济历程中,1985年、1988至1989年和1993至1995年三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都是由于上年或当年粮价大幅度上涨引起的。粮价显然成为政府最为关注的一个价格指标。据统计,今年6月份,粮食企业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全国综合平均每50公斤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分别为76.8元和79.7元,环比均上升0.9%,同比分别上升8.0%和8.4%。
为了平抑粮价,广东省已经确定将于8月1日起实施《东省主要粮食价格应急干预预案》。该预案规定,出现以下情形,将由省物价局报请省政府批准启动预案:1.粮食价格在7天内上涨50%以上,市场粮食供应紧张,群众抢购粮食并出现恐慌,且该状态持续15天以上;2.粮食价格在7天内上涨100%以上,市场粮食供应极度紧张,群众十分恐慌,抢购现象严重,部分地区出现粮食脱销;3.《东省粮食应急预案》规定的必须实行价格干预的其他情形。
预案中的粮食价格干预措施包括:加工环节按加工方式分别实行加工利润率或经营差价率控制;批发环节、零售环节实行经营差价率控制;根据当地居民承受能力,参照历史最高价位和毗邻地区的价格水平,合理制定“粮食零售最高限价”。
其中,实行“粮食零售最高限价”方式的,在粮食购进成本上涨过多,各环节顺加作价时零售价格超过“最高限价”的,
由各地对粮食加工或经营环节给予适当补贴。各地也要适时动用地方储备粮,以确保供应,平抑价格。
而国家发改委方面,则于7月29日发布通知,要求严格控制政府提价措施的出台,同时严查经营者或行业组织串通定价、联合提价等行为。
但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仍表示不可乐观。特别是针对发改委方面认为秋粮的收成将有效缓解粮价上涨一点,他表示:“不能对秋粮寄予过多的希望。因为,夏季以来的各地水灾可能对秋粮产生不利的影响,今年的秋粮很难大丰收。虽然粮食因素有短期的影响,但缓解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
粮价先行,油电难动
除食品外,电和油等能源集团,近日也在“倒逼”发改委,请求价格上调。
7月中旬,大唐、华能、华电、中电投、国电五大发电集团集体上书国家发改委,要求在我国部分区域启动煤电联动。
煤电联动是我国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政策:如半年内平均煤价比前一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则相应电价也应做调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和煤炭行业协会分别负责电、煤两侧的价格测算。在过去两年里,我国曾两次启动煤电联动。今年以来,电力行业已经有两次据此要求政府部门上调电价,但都未收到回应。
中电联燃料分会秘书长杨林军对媒体表示,目前上半年煤炭、电力双方的分别测算已结束。其中,中电联测算结果显示,电煤价格比去年上涨9%;煤炭行业协会测算结果是,全国煤价总体上涨4.67%,电煤价格上涨13%。电力企业希望在电煤价格涨幅大的重点区域,包括山西、贵州、南部沿海等启动煤电联动,如果获批,这些地区的电价可能上涨1分~2分/度。
但由于目前的物价形势,中电联秘书长王永干也充分考虑到了电价上涨的难度,他对媒体谈道,“粮食、猪肉已成为最为敏感的话题,此时若再大范围上调电价很难。”
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明确表态,关于五大电力集团的涨电价要求,还有待观察。
曹长庆认为:“今年以来,煤炭价格出现一定上涨,特别是重点合同煤价格上涨多一些,但是实行市场调节的煤炭价格保持基本稳定,甚至在年初的基础上略有下降。同时,电力企业的收益或者说利润也在不断地增长,特别是去年实行煤电价格联动以后,弥补了一部分成本开支,今年电力企业通过加强管理,降低了成本。因此,我们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再来考虑这个问题。”
除电力行业以外,另两大垄断能源巨头中石油和中石化,也在近日向发改委递交了提价申请。两大巨头申请提价的理由是,国际油价近期持续发着70美元/桶以上的高烧,从6月份开始,他们的炼油部分出现亏损。
根据《南方都市报》载,中石化汽油挂牌批发价:93#汽油从6月30日的6030元/吨,已调升至6314元/吨,升幅4.7%;97#汽油则已从6170元/吨升至6420元/吨,升幅4.05%。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因素的推动下,广州的成品油销售已经接近批零同价,在国际油价高位运行的情况下,整个市场对国内油价调价预期增高,甚至已经弥漫“囤油”心态。
对此,曹长庆也承认,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国内油价与国际市场油价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而国内的成品油销价又不能变动,这增加了炼油企业的成本压力。同时,油价过低也不利于节能减排,所以确实需要调整。
落实到油价,发改委的解决思路是:结合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化,统筹考虑稳妥推进石油价格改革,“统筹考虑保证国内成品油的供应、补偿炼油企业生产成本和各个方面的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来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石油价格改革,妥善地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逐步理顺成品油的价格,逐步实现与国际石油价格的接轨。”
通胀驾到
为什么发改委方面既承认油价上涨的必要,又拒绝了调价的要求呢?
周大地直言,这是因为受到了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通胀的压力,对能源价格的调整就比较慎重。但这会引申出一个问题,你为了短期的价格调控会影响长期的宏观调控。对于主管部门来说,这也是一个比较两难的选择。”周大地说。
其实,是否通货膨胀已经到来,在国内食品价格上涨之初,就已经被很多民众猜测,甚至把当前的经济形势,与上个世纪90年代时的通货膨胀、2004年时的经济过热做出比较。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不久前央视的《对话》节目中表示,除了肉蛋的价格在涨以外,居民生活的其他基本生活物品还有很多是在下降,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危机。
但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则提示,“如果猪肉价格上涨发生在收购环节,对农民来说还是好事情,经过一个周期最多也是养猪的周期,情况就可以解决。但问题是,这个价格不是涨在收购环节,是流通环节,这就是纯粹价格的上涨,这时候非常典型的是货币贬值,即通货膨胀。”
社科院中粮经济学家胡必亮则在与上世纪90年代、2004年时的经济状况相比较研究后,得出了“现在只是出现通胀的苗头”的结论。“与之前相比,首先是程度不一样,现在6月份是CPI上涨4.4%,而90年代通胀达到两位数,形势比较严重;其次,过去是物价全方位上涨,包括洗衣粉等生活用品,目前只是一小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再次是,民众的承受能力不一样。过去上涨一点点就承受不了,现在财富效应也显示,许多人能够承受价格的上涨,少部分低收入人群,中央政府也有专项补贴,比如食品的补贴等等。”胡必亮认为。
而记者通过对普通百姓的采访也发现,逐步消化和接受涨价现状仍是当前主流的倾向。上海徐汇区那位张润芳先生对于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两次通货膨胀引发的物资抢购潮仍记忆犹新,但面对记者的问题也只是一笑称,“现在肯定不会出现因为涨价而发生同积食物的情况,因为大家并不担心食物短缺,但是会更加关注房价的走势。”
然而,学者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就强调,尽管仍处萌芽,但目前形势实际比2004年时的经济过热更为吃紧。现在是通货膨胀前期的情况,即生产变化在先,通胀变化滞后。通货膨胀的脚步仍在步步近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