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迷失的不仅是他们
2007-05-14张江南
张江南
李玉以超群的勇气反思了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洪流中,都市人群的人性迷失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畸形关系,令那被爱恨情仇垄断已久的银幕有了别样的现实风景
当下中国人纷繁的精神生态,一直是众多艺术片导演的诉求焦点。王小帅曾经一直说要拍“迷失三部曲”,结果却被冉冉升起的后辈李玉抢了先,交出了《迷失北京》,即现在公映的《苹果》。
这部影片以超群的勇气反思了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洪流中,都市人群的人性迷失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畸形关系。该片紧随气质相近的写实作品——李杨的《盲山》公映,令那被爱恨情仇垄断已久的银幕有了别样的现实风景。
《苹果》是李玉的第三部长片作品。李玉并非科班出身,她做过电视节目主播,拍过多年的纪录片,擅长从现实生活中攫取灵感,并以其带着女性敏感触角的镜头对在挣扎中备受煎熬的人性给予饱含同情的温柔抚摸。从处女作《今年夏天》里于逼仄的生存空间中苦苦寻找爱情缝隙的女同性恋,再到《红颜》里被传统观念封闭的小城里坚守自我情感价值的单身母亲,都是如此。
但在这部新作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李玉。无论是影片的外观还是内核,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悍和逼人——范冰冰饰演的洗脚妹刘苹果,被老板林东强奸以致怀孕生子。无人关心刘苹果的感受,佟大为扮演的丈夫安坤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男性尊严,以及这个尊严值多少钱。更荒唐的是,刘苹果随后怀上的孩子竟在生父未明之时即被放在了秤盘上待价而沽……
这种听起来匪夷所思的故事,李玉没有将它讲述成小报或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廉价人间奇观。导演完全摒弃了个人情感和价值倾向,将传统伦理道德抛置九霄云外,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谁对谁错,有的只是人在毫无尊严的生存现实面前的无奈抉择:得到总是比失去更为重要。
在巨大的混凝土工地上,人如蝼蚁,空洞而且孤独,惟一的出路就是拼命地抓住眼前任何一点可以权当作救命稻草的东西:对于刘苹果是工作;对于日夜悬吊在大厦外的“蜘蛛人”安坤来说,是精神损失费;对于膝下无子的林东,是一个莫须有的儿子;对于不能生育的林太太,则是占丈夫家产一半的巨额风险赔偿。泪水在这里显得是多么多余,这个来自当下都市现实的剧本,只能让观者愕然。因为我们知道,这决不是编导的阴暗心理在作祟,它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宛如一个黑洞,谁都可能陷入,迷失的显然不只是银幕上的“他们”。
李玉显然是从李杨的《盲井》中得到了启发,于是采用了鲜明的“事件电影”风格来讲述这个故事。“强奸”是导火索,点着之后即如瘟疫泛滥般不可遏制,所有人来不及理性思考即作出本能的反应。在这个不断进展的过程中,道德和伦理底线不断被挑战,直到全线崩溃。
影片中的纪录摄影风格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在场感,无休止晃动的画面和几乎泛滥的虚焦镜头,与观众内心的波澜起伏是那样匹配。在这里,任何刻意的电影美学技巧都被彻底放弃,影像上的大胆几乎直逼电视新闻片。曾经拍摄出《苏州河》《茶马古道》等精美影像的摄影师王昱,依然展示出他的自信与魄力。
李玉电影里的人物多数都离她自身的生活有一定距离,这令她的创作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一种不稳定性。《今年夏天》是标准的具有先锋姿态的女性电影,《红颜》则过于受意大利电影《玛莲娜》的影响,在那段情感畸恋中导演也曾迷失,但精致影像与煽情叙事反倒赢得了相对主流的观众的认可。制造大众娱乐消费品还是坚持有立场的表达?对于李玉而言,其实也面临和刘苹果类似的艰难抉择,但作为导演的她明显比刘苹果有主动权,至少她今次还可以拿范冰冰等大明星赌一把,希冀着主流话语与非主流美学的对接能争取更大话语空间。而范冰冰扮演的刘苹果只能将孩子抱走,离开两个男人,却必然无法遁逃出他们背后那个不可撼动的残酷生存现实。
最终,电影定格在未竟的煎蛋上,如此日常,甚至有些温暖,让人看了脊背一阵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