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红楼的名义

2007-05-14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22期
关键词:海选北京电视台红楼

刘 彦

每个角色都在这个活动中,找寻自己的价值利益最大化,他们要的是“红楼”能给我什么。却没有人在乎“红楼”到底是什么,有什么?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某个宁静夏天。王扶林拍电视剧《红楼梦》“史湘云醉卧芍药丛”一折。拍的时候,发现芍药花已经半谢了。王扶林说,“那就挪到下一年拍吧。”

20年后的某个躁热夏天。“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结束之后第四天。新“宝钗”姚笛、“黛玉”李旭丹等红楼选手,接受洪晃旗下某杂志“时尚大片”的拍摄。照片中的宝钗,身着一件胸形为锥形的无袖靓装,金光闪闪。此前,姚笛刚作为活动赞助商“温都水城”的代言人,其“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形象,无数次闪过亿万电视观众的眼前。

名著上那道名利的光

时代变了。对古典气质的耐心找寻与默默等待,一变而为一夜成名的选秀“闹剧”。对参加选秀的少男少女们来说,理解《红楼梦》精神,诠释《红楼梦》情怀,远不如拍照、票房、收视率来得实在和妥帖。

沈阳赛区的小乔(化名)才16岁,是沈阳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2006年8月,其母突然让她暂时休学,准备参加新版《红楼梦》的演员海选活动“红楼梦中人”。“我女儿上幼儿园时,就开始接受艺术班培训,表演、舞蹈样样特长。从那时起,我就期望着她当上明星!”小乔母亲向当地媒体介绍,10多年来,父母不惜巨额投资、请假陪女儿赴各种培训班。母亲说,如果能入围,哪怕演一个丫鬟也值得!她决定让女儿休学两年,全力以赴实现这个梦想!

郑州赛区50岁的骆春女士则为了竞选“宝钗”,不惜花费15万元做10余项整容,除皱、削骨,拉皮,能变美的方法都用上了。

报名者来自各行各业。其中,传媒学院与电影学院甚至有全班同学一起报名的。

报名红楼梦选秀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以往所有选秀节目的总和。

万众参与,结果却并不理想。

在大观园兴建20周年纪念活动中,幸运入选的25名“红楼梦中人”候选者,有大半不懂原著中的判词、不识宝玉的住处。在调查中,大多候选者中表明他们没读过《红楼梦》原著。

进入巅峰决赛时,有位选手花了40万元买短信选票,被剧组的人戏称为“小户型”(40万元可以买一间小户型的房子)。当导演胡玫看中某选手之后,节目赞助方“江中亮嗓”为讨该选手欢心,买了一车以这次选秀节目冠名的产品,因为每盒产品里有1张票,而且投一票算3票(手机每个号码最多能投15票)。

“红楼”经济链

由北京电视台主办,江中亮嗓独家冠名赞助、温都水城同时赞助的“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商业倾向。

“北京台内心有危机感。北京台是首都台,但2000年以后随着湖南、上海等地方台的崛起,在天空争夺战中处于下风,非常希望有一个项目来整合资源,提升人气。”一位内部人士介绍。机缘凑巧,由于《红楼梦》制片人韩三平与北京电视台副总编张强的个人关系,北京电视台与韩三平一起谋划起了“红楼选秀”活动。

因这次选秀,其网站的世界排名,由3万多名蹿升到5000名左右。北京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红楼梦选秀项目负责人刘学军介绍,重播《红楼梦》及有关节目,海选之前的收视率是2%,宣布重拍后收视率一下飙升到7%,广告量也跟着增加。

“红楼梦中人”列娱乐节目收视率北京台第一名,8.66的成绩比第二名“星夜故事秀”多出3.88百分点。北京赛区总决赛时,收视率曾高达13.8,创北京台今年所有栏目的收视率之最。

收视率直接对应的是节目广告价格。虽然这次活动的总收益还没有完全统计出来,但可靠人士估计,近亿元进账不在话下。

独家冠名赞助商江中制药集团48小时内就决定为这个活动提供2000万元赞助。根据协议,江中亮嗓的出资主要包括,一是独家冠名费,二是支付北京主赛区外的9个分赛区的部分费用。

电视剧制作方是另外的受益者。北京电视台副总编张强曾透露,安徽黄山市正斥资上亿元,搭建拍摄新版《红楼梦》的新大观园和荣、宁二府,费用都由地方投入。北京、上海、正定三地的大观园也将争取部分场景的拍摄。

此外还产生了其他的溢出效应:一是,红楼系列的书籍卖疯了:选秀活动甚至出现了官方版“海选秘笈”,并被冠以海选活动“惟一指定参考书”。许多书店都把红楼图书放到最显眼的位置,甚至卖到断货。

另一个效应是短信。这次活动的投票短信由北京电视台和新浪合作。单从6月9日总决赛三进一单场公布出来的票数来看,车缙等9名选手的总票数是1345465票。而6月2日四进三比赛时,12名选手的总票数是1826369票。据北京电视台公布的费用,短信投票每条一元,不含通信费。

总制片人韩三平的理想在选秀收入的刺激下显得容易了。他曾经在一次节目访谈中称,要通过重拍《红楼梦》来终结韩剧在亚洲的垄断地位。

选秀难以再现古典

耗时10个月的选秀落幕,仍没选出宝玉。“这些选手太阳光,太明媚,又缺少一些古典的涵养,与宝玉的气质有很大的距离。太遗憾了。”策划人谭飞说。

选出来的黛钗二人也难孚众望。“红楼梦中人”策划人谭飞承认,选红楼梦的演员跟选秀本身有些悖论。红楼梦中的人物本来是精英贵族,气质沉静雍容,但选秀导致的名利心与这种气质是相悖的。曾以《红楼梦》为底色写就畅销书《职场红楼》一书的作家沈威风说,“让这些姑娘们在舞台上演出姐妹情深的戏码,才艺表演,PK,即使这个姑娘真是万里挑一地符合角色,那么,经过8(10)个月的勾心斗角,她再也不会是了。”

导演的专业眼光与公众的喜好之间,也有差异。“这个不是不可克服的。任何东西都是妥协的产物。”不过,谭飞认为,任何一个人在目前的情况下演林黛玉和薛宝钗,都会面临太大的压力。不管这人是否身孚众望,都会使大家失望。

1987版《红楼梦》,从计划、选角到拍摄结束,前后耗时近5年,几乎以牺牲了一整批的演员为代价来成全一部经典。

青春的叛逆、对旧礼教的挣脱、诗意爱情的萌芽、诗词歌赋里的优雅克制、温柔富贵中的娇憨,这些品质与压抑10年后解放出来的80年代初期的青春理想十分符合。

在文革当中惟一残存的这份人文遗产,形成了日后巨大市场的基础。今天50岁左右的人,基本没有不将红楼看过几遍的。80年代末,他们更成为电视剧《红楼梦》的忠实观众。

2006年10月12日,《新闻晨报》援引一位红迷的留言,“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不会有人肯做这样不惜血本、纯粹就是为了拍好一部电视剧的傻事,投资商做着发财梦,剧组做着成名梦,演员做着明星梦,如此强烈的功利心,绝对拍不出诗一样的《红楼梦》”。

在谭飞看来,每个时代都有对《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做出阐释的权利。自87版至今已过去整整20年,新的少女少男形象已经诞生。所以新版红楼梦不应该叫重拍,而应叫新拍。

一位与红楼选手有过多次接触的某业内人士很无奈地表示,这些选手很有时代特点,也很可爱,但确实合适的很少,用他们,对原著不公平;不用他们,对所有的参与者不公平。

猜你喜欢

海选北京电视台红楼
红楼版非诚勿扰大型现场(一)
四大名著趣解
乍然
浅谈村民自治中“海选”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海选后妈”
一句话妙解四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