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信十则

2007-05-14周小明等

杂文选刊 2007年23期
关键词:社会秩序鱼缸国学

周小明等

蚕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换嘴,目的是适应变化的环境。人也需不断“换嘴”,就是要不断吸收、消化思想文化和信息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以适应各种环境对人的挑战。

(读2007年11月[上]《换嘴》)

周小明(甘肃)

在讲究人性注重人文的今天,强调感觉的核心地位的感觉论美学大行其道,做啥都喜欢和美学挂钩。打屁股的美学其实是在探讨羞辱的主体与客体的感觉,所以现在也流行贪官美学说,实质却是行贿与受贿双方的各种手段、自我感觉和给别人的感觉。

(读2007年10月[上]《打屁股的美学》)

刘忠(天津)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生活无着者被允许有轻微犯罪,那么这个所谓的平等就不复存在。法律的职责是维护社会秩序,如果生活无着者都去盗窃,那么社会秩序必定大乱,如此,法律的意义何在?“盗窃无罪”算不算是对“莫以恶小而为之”的传统道德的挑战?如此下去,法律的威严何在?

(读2007年10月[上]《雨果笔下的冉阿让是否应该被判刑》)

137××××6460(广东)

回想孩提时的农村生活,有着宁静,有着朴实,有着轻松,也有着愉悦;如今,生活于城市,总感觉自己的生活如水中望月般虚幻飘渺,又如雾里看花般朦胧迷茫。我想,这应该是我在城市中迷失了自己。

(读2007年10月[上]《城市走丢了星星》)

胡齐明(云南)

现实中,最需要成为“透明鱼缸里的鱼”的人,却往往是在混水中,让你看不见他,摸不着他,抓不住他,由他为所欲为。因此,真正做到对公民作“无罪推定”,对权力作“有罪推定”,在官场也来个“无缝”监视,把每一名官员都真正置于群众的“探头”之下,这才是构建民主和谐社会的根本之所在,这也才能真正保证“我不成为透明鱼缸里的鱼”的关键之所在。

(读2007年10[上]《监视时代,谁保证我不成为透明鱼缸里的鱼》)

小炳(四川)

“卧听钟声报夜深,海天残梦杳难寻。桅楼欹侧风正恶,灯塔微茫月半阴。良友渐随千劫逝。神州又见百年沉,凄然不做零丁叹,检点平生未尽心。”这动人心魄的词正是卖国贼汪精卫所作。大概是“文不如其人”的经典代表吧。

(读2007年11月[上]《向往文如其人》)

娜娜(贵州)

有人说: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而应试教育却使学生读课外书成为遥不可及的愿望。是学生太可怜还是制度太可悲?阅读是一种沟通,一种愉悦;阅读就是关照生命,心灵对话……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谁也不能剥夺另一个人的生命之香!

(读2007年10月[上]《要读书,请病假……》)

张奋(广东)

其实现在的我也是如此,没有真实的自己,有的只是一张善变的脸。我随波逐流,被认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我左右逢迎,又被誉为做人成功的榜样。然而我的心是痛的,因为它一直被我扭曲,我想找回曾经的真实,但,为了生活,真实与我的距离正变得越来越远。

(读2007年11月[上]《我和我》)138××××5712(云南)

人的贪婪之心,的确像是一根刺,这根刺不但刺向别人,而且刺向自己,使自己的良心永远受到刺痛和折磨。解除贪婪之心的两种途径是:莫惋惜已经失去的东西;莫相信不可能存在的事情。

(读2007年11月[上]《一只鸟耍弄了一个人》)

雷鸣(甘肃)

天价国学班果然名不虚传,一年上二十四天课,总收费达二万八千元,也就是每天上千元,可谓“千金课”。这类课恐怕只有那些“大款”们上得起,一般人只能望洋兴叹。这类课与其说是上课,还不如说是“作秀”。

(读2007年11月[上]《一斤国学能卖多少钱》)

鲁速(贵州)

猜你喜欢

社会秩序鱼缸国学
清洗鱼缸
“垂”改成“掉”,好不好?
刑法中意志自由论之提倡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视域下我国社会秩序危机及其重建研究
民间社会规范对社区秩序的构建意义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鱼与鱼缸
冰立方鱼缸
荒唐的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