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夜里,让树和我们一起入睡等(三则)

2007-05-14吕一涛等

杂文选刊 2007年24期
关键词:邻里权威杂文

吕一涛等

编者按:“感悟”栏目欢迎投稿。您可以针对近期本刊作品(含文章、图片、漫画)唱和作者观点、进行深度挖掘、感性印证。文字内容不限,形式不拘,期待真情、真趣、真思、真味的个性文字。

字数限五百以内,文末请注明“(读××××年××月[下]《……》)”,并留下姓名及详细联系方式。

○黑夜里,让树和我们一起入睡

读《小草晚上应该享受黑暗》(《杂文选刊》2007年10月[下])感慨颇多。

如今,大多数城市的夜晚已被折腾得没有了黑夜的样子,除了耀眼的车灯、刺耳的刹车,街旁的绿树又被缠上密密的彩灯,无奈地发光,五颜六色。树们也要睡觉呢,奈何用电网将之五花大绑夜里也不得合眼! 据说有一种酷刑不是刑具的殴打,而是不分白天黑夜地强光照射。当几天不得合眼的时候,意志再坚强的犯人也会悉数招供。树们从山林旷野来到热闹的大街,像囚犯一样被人们一厢情愿地改变了昼生夜息的习性,与动物园里的虎狮狼豹一样惨遭圈养不说,又被施以酷刑,谁能体会它们的感受呢?树虽无感情但也同样是有生命的啊!

噪音、烟尘和光污染正在成为现代都市人健康的杀手,所以我们倡议无车日、步行周,我们倡议吃绿色食品、穿纯棉内衣……毋庸讳言,电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无数福祉;以车代步的便捷使生活无限加速;绿树青草遍植繁华街区清新了人们的呼吸。但凡事都得有个“度”,超过了“度”就会走向反面。譬如树吧,让它白天自然生长,午夜和人们一起入睡不是更好吗?

吕一涛(山东)

○知识怎能PK知识?

读了刘诚龙先生的《知识PK 知识》(《杂文选刊》2007年11月[下])后,掩卷而思,既有一种卸下沉重的轻松,也有一种轻松掩盖下的沉重。轻松与沉重,使我的思绪还未从知识PK知识的迷茫中清醒过来又在相互地PK了。

所谓轻松,是因为真理愈辩愈明,有什么问题,大家共同商量。你说这个东西好,怎么个好法;你说不好,也请你讲讲理由。如果好坏同有,那么大致比例是多少,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求得最佳效果趋利避害。这样,既有利于交流,又有利于给普通老百姓以指导。

所谓沉重,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今天,有关权威部门还发表论文说A好,节能环保,有益健康;明天某著名科学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说B节能环保,有益健康,而A不行;后天,又有某首席专家说A、B都不好,C好,且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理由列了一大堆。在这些“权威”的指导下,老百姓真的无所适从。

如果仅是学术观点与学术方法的分歧,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有些领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搞清楚的。可悲的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有些“权威”打“口水战”只是为了相互炒作,有些权威凭借着知识的主导地位在名与利的双重诱惑下置科学精神与良心道德于不顾,甘做某些商家的“代言人”。还有些权威,看到其他权威热闹非凡,便耐不住寂寞,于是便瞅准时机,口出豪言壮语,来个语不惊人死不休,于是,一夜之间,一个犯常识错误的科学家便红遍大江南北。

这些沉重远不是我个人的心情所能承载的,这是整个时代,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沉重。

余其兵(河南)

○邻里相见不相识

读罢郭震海的《邻里》(《杂文选刊》2007年11月[下]),脑海中回放出许多有关家乡的画面,生在农村,除了耳濡目染农民的一份朴实厚道之外,接触最多的就是邻里之间农忙时互帮互助,农闲时走街串门的亲切场景。谁家遇到盖房子、办红白喜事之类的大事,全村人更是竞相帮忙。回忆起这些往事,我的心中总有温暖涌动。

在城里工作之后,住进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近了,交往却几近为零。同在一个单元里一起住了几年的邻居,由于作息时间的差异,有的甚至还没见过面;即使常常见面的,也很少互相打个简单的招呼,个个形同陌路。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身上少了农民的朴实,多了市民的精明。

为了生活,人们奔波劳碌,无暇经营邻里感情。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使天涯成为咫尺,但仅仅一墙之隔的邻居却可能老死不相往来。是人在城市的喧闹中失去了自身的归属感和对别人的信任感?还是乡村的炊烟被城市的液化气替代之后,必然要把自身的乡村亲情交出来抛到远处才能够完成一次彻底的变革?

我茫然……

子聪(内蒙古)

猜你喜欢

邻里权威杂文
“邻里+”铸就崇川社会治理“小康梦”
画与理
邻里图书馆
邻里之间
“邻里党建”增强居民幸福感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杂文选刊》2012年12月中、下旬版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