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求真中求深意
2007-05-14
杂文选刊 2007年3期
我是一个容易悲伤的人。
小时侯,家里订阅了杂文类报刊,文字带给了我无限慰藉。在一个冰冷的年代,是杂文让我热血沸腾。
读大学时,方遒老师教我们写作。方老师时常写点杂文,先生的学识与人品,使我受益匪浅。
接触这么多年杂文,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真性情写不好杂文。一个麻木不仁的人,一个不知道愤怒的人,一个蝇营狗苟的人,一个没有痛感的人,往往很难写出好的杂文。
在“歌德”派文章仍然颇有市场的今天,以批判见长的杂文不应该与之同流合污。我固执地认为,歌功颂德的杂文不是杂文,无病呻吟的杂文是伪杂文,妄言愚弄国人的杂文是恶杂文。
在杂文与时评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杂文靠什么保持个性?既不是纵横捭阖的笔势,也不是丰腴华美的文笔,窃以为是思想性。没有思想含量的杂文像温吞水,让人读之无味。难有灵魂之触动。不管是直抒胸臆还是旁敲侧击、抑或隔靴搔痒,只要谈的是真问题,提出的是真见解,表达出了真的思想,都可能是一篇好杂文。
当年,梁启超认为,立言的终极目标是“睿牖民智,熏陶民德,发扬民力,务使养成共和法制国民之资格”。窃以为这正是杂文的使命,也应是杂文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