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毛与令箭

2007-05-14易水寒

杂文选刊 2007年17期
关键词:隋炀帝宋仁宗鸡毛

易水寒

宋仁宗出游,屡屡回头找饮水的器具,没找到,但也没吱声。回到宫里,他咕咚咕咚喝了好几瓢水,看来是渴坏了。旁边的人问:“皇上,你渴成这样,干吗刚才不说呢?”仁宗回答:“如果我说了,一定会有人因此获罪啊!”

瞧,既了解下面的实际情况,又怀有仁慈之心,皇帝当到这份上,真是不容易。宋仁宗的老祖宗赵匡胤也有过如此佳话。赵匡胤半夜起来,非常想吃羊肝,可是犹豫着不肯下令。左右问:“皇帝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我们一定照办!”赵匡胤回答:“我若说了,每日必有一只羊被杀!”

赵氏祖孙明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面一个不经意的小指令,到了下边,常常兴师动众,搞得沸沸扬扬,此所谓“拿着鸡毛当令箭”是也。一些下属就愿意用这种夸张其事的行为来显示自己的忠心耿耿。不过,这种忠心常有令人怀疑之处。

明朝的正德皇帝在宫中偶然得到一根葱,揪下葱叶吹了几下,觉得很好玩。孰料,宦官们此后每天一车一车地把葱拉进宫里,葱价睫然上升了数倍。隆庆皇帝想吃果仁馅饼,告诉了下人。某日,他去御膳房视察,见里面和面的、剥果实的、制糖的,无数的人在忙活,一问开支,有人回答说,不多,一个月才五千两白银。皇帝笑道:“哼,只需五钱银子,我在东华门就可以买一大盒馅饼!”原来,隆庆在未当皇帝之前,经常下去体验民情,早已知道价格,这样看来,那些“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人,实际上是在拿上司当冤大头,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钱。用你的钱,满足你的私欲,再让你背上“昏庸”的骂名。但是,通过透支上司的钱财和声誉,手持“鸡毛”的下属却谋得了自己的私利,升迁的升迁,获封赏的获封赏。

事实上,“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人,只是在小事上把“鸡毛”当成“令箭”,而一旦触及到自己的利益,哪怕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也会拿“令箭”当“鸡毛”。上司指令:不许贪污受贿!下属还不是照样能贪就贪。他才不在乎上司的话呢!隋炀帝到甘泉宫巡游,责怪里面没有萤火,第二天,就有五百车萤火虫被拉来了,照得宫内如同白昼。可是,在隋炀帝腹背受敌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肯来勤王。隋炀帝在自杀的那一刻,不知道心中作何想法。

[原载2007年7月13日《上海法治报·史海一勺》]

猜你喜欢

隋炀帝宋仁宗鸡毛
以民为本,千古一帝
心中有天平
隋朝末年的“奇人”宇文化及
隋朝“江都之变”风云
捐鸡毛
李渊起义
宋仁宗的菩萨心肠
宋仁宗:我只想做一回主
张飞丢鸡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