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抓住读者的耳朵
2007-05-14竹林小哉
杂文选刊 2007年8期
竹林小哉
在“眼球效应”时兴的当下,阅读最大的满足莫过于感官互动。从视觉“文字”取心中“意象”,给读者一个鲜活的印象式理解。
《大明白》首先抓住的就是读者的耳朵,“我早就知道他要后悔!”“某某就贪便宜。”“真完蛋啦,这个公司非要垮台不可啦!”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大明白的出声效果犹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其形象在读者的耳朵中一下子活起来,性格特征也随之跃然纸上。“大明白”之“明白”在于他“忧国忧民”的积极态度,在于“东家长西家短”的世相监察,在于“无所不能”的自负心理,在于“不知疲倦”地奔走呼告。
现实生活中,“大明白”确实无处不,他代表了一类国民的弱点,虽没有“阿Q”的“愚昧麻木”和“精神胜利法”,但却不乏“盲目无知”和“能人自负心。”因此从人物刻画这个角度来讲,《大明白》是生动的,外貌、动作、心理尤其是语言的描写都让他冲击着读者的印象感官,字里行间尽显“杂文味。”
但本文的结构欠精巧。突显的“声音”应该是抓住读者耳朵的第一要素,但首段文字的概念化却掩盖了这种听觉效果。因此不妨将二二两个自然段互换,这样抓住读者耳朵的同时,也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另外,作为以启悟、读者为宗旨的杂文,结尾尤为重要,或点出实质,或留以思考。本文的末句如果“伸向——”后不做具体指向“太空”,留给读者的思考和想象也许会更突出更深刻。
从杂文接受的角度讲,“抓住读者”的感官和思考是最为重要的。本文从耳朵开始,到眼睛,再到思维,全方位的阅读感受顿时使文章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