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疾患

2007-05-14

杂文选刊 2007年17期
关键词:疾患专制心理医生

顾 土

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惨案发生后,我最感慨的是美国人对心理疾患的重视。对凶手,他们首先从心理疾患的角度去看待;对受影响的人,他们也从心理伤害的角度去医治。

心理咨询在美国社会极其普遍,大事小事都少不了心理诊断,有事没事都会寻求心理医生。而在我们这里,从我记事儿的时候就知道。大事小事都必须算在路线斗争和阶级斗争的账上,以后又一股脑儿地归结为法制问题或者道德问题.很长时间里根本没有心理疾患这一说。

其实,早在专制时代,帝王心理患病的就不少,日夜与太监做伴,看着宫闱争斗成长,不可能不存在心理障碍。明朝的皇帝多半都有心理毛病,有的是恋母情结,有的是躁动症,有的是怀疑狂,有的是守财奴,有的还偏嗜木工活。普通老百姓心理不健康,最多影响一个家庭,可是皇帝有毛病,就会殃及千千万万的人。专制时代,内臣弄权是常事,这些人不可能没有心理缺陷;还有那些太后皇后,她们的后官经历也难免遗留下各种心理隐晦。所以说,整个专制时代就是笼罩在心理疾患下的时代。

现在回想起来,在我小的时候。周围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也应该很普遍。天天揭发斗争别人的人,天天害怕别人揭发斗争的人,天天被别人揭发斗争的人,心理都可能不正常。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后,政治运动渐趋消停,各色人等最需要的就是心理治疗,可是那个时代根本没有这个行当,也没人承认心理出了毛病,以为只要“学好文件抓住纲”或者“一心一意干四化”、“一切朝前看”,什么都可以一了百了。再往后,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引起的心理失衡、农民进城谋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学生升学求职导致的心理紧张、农村留守儿童远离父母落下的心理缺失、下岗失业形成的心理焦虑、双亲离异郁积的心理阴影、贫富对比造成的心理落差、生理残障得出的心理障碍、出洋圆梦生发的心理逆反、上网胡聊瞎玩催生的心理虚妄,加上交通事故、矿山灾难、升官未遂、发财无望、包二奶养小蜜婚外恋、贪赃枉法行贿受贿、久居海外却老是怨恨不入主流等等,情结、症结、心结,最终都可能结成了或轻或重的心理疾患。

经过这些年的耳闻目睹,我还发现。职业与心理疾患也有很大的关联。去年,我们这里有个公共汽车的女售票员居然将一位少女乘客活活掐死;今年,一个男售票员又将乘客生生捅了七刀。我因此怀疑,这个职业中的许多人与乘客是不是可能已经积累成一种潜在的仇视心理。我经常乘坐出租汽车,司机一路开一路骂是常事,可以骂得路人狗血淋头,更可以骂出周围那些车辆的祖宗十八代。他们常年这样骂去,我不能不认定他们的心理总有一天会骂出病变。近年来也常看见老师对学生的那些丑态恶行,直至一个教学成绩优异的老师将学生扔出了窗外,我不得不考虑我们对教育行业的要求是否也一直存在偏差。二十多年前教师没什么社会地位。愿意从教已经求之不得,扒拉扒拉脑袋就算一个;后来又格外看重升学率,只要教出的学生能考出好成绩就算优秀。可是,教师教育的是人,心理健康应该是首要标准,不但自己心理健康,还必须具备心理咨询的才能,这样的教师才可能培育出正常的人。与教师职业一样,医务行业的心理要求也应当很高,可惜的是,我却经常听见患者在那里抱怨,说是身体疾病尚未痊愈,又在医院惹出一腔的不快。

面对越来越多的心理疾患引发的社会问题,仅仅在电视台开辟几个心理咨询栏目,怕是杯水车薪。培育众多的心理医生,建立强大的心理行业,确立严格的职业心理标准,定期进行各类从业人员的心理检测,才是长久之计!

[原载2007年7月17日《新民晚报·夜光杯》]

猜你喜欢

疾患专制心理医生
所谓失败
所谓失败
从《悲惨世界》的人物塑造看雨果的宗教思想
更大的负担
民主时代的新政治科学
欧洲早期印刷业应对专制统治的方式与成功原因探析
批评与赞美
真爱不是寄生
小狗挨针
恶心呕吐-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