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文就得杂

2007-05-14孙广深

杂文选刊 2007年8期
关键词:调味杂文生姜

孙广深

笔名甘否。1944年出生于大连市旅顺口区。196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曾当过十三年四平坏死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现退休,市关工委再就业。

著有杂文集:《门外集》、《灯影微言》、《绿窗碎语》、《巴掌集》、《半瓶集》。

写了三十年杂文,杂文是什么我一直是稀里糊涂。大拿有一点倒是认准了:杂文就得杂。

说到杂文的“杂”,免不了涉及到杂文的功能问题。说杂文是“投枪”、“匕首”,是战斗的武器,这我不反对。说杂文是“银针”、“解剖刀”,是疗疾的工具,这我也同意。但也不仅如此。二十年前我曾提出过“杂文功能生姜说”,认为:杂文文是块生姜,其功能是:调味、顺气、健胃、发汗。“调味”——人们茶余饭后读一篇杂文,觉得有趣、有味,愉悦了神经、产生了美感,这就可以了。“顺气”——人们肚子里憋着点气儿,挺难受,一篇杂文把你想说的话痛快淋漓地说出来了,过瘾!气便顺了。“健胃”——读一篇杂文,轻松地长一点见识,受一些启迪,增强吸收知识营养的能力,这不也是一种收益么?“发汗”——有病了,杂文不是手术刀,割不了瘤;杂文也不是青霉素,消不了炎;杂文只是姜汤,喝了出汗,创造一个病愈的良好环境,这就足够了。

杂文功能的杂,决定了杂文的内容、形式、语言、结构都要杂。那种单一化、公式化、标准化的写作要求,只能扼杀杂文的生机,把杂文写作逼进了死胡同。

所以,我的杂文写作有如下特点:

选材杂。既议论国计民生,又调侃家长里短;既鞭笞官场腐败,又讽刺民间陋习;既探讨人生哲理,又点评俗世百相;既笔陈旧典新知,又笑谈轶闻趣事。

谋篇方式杂。在已发表的八百余篇杂文中,我尝试了如下各种形式:常规体、语录体、书信体、拟戏体、拟曲体、问答体、寓言体、联语体、故事新编、否批、歪批体等。

语言表达方式杂。有反话正说,有正话反说,有大话小说,有小话大说,有人话兽说,有兽话人说,有哲理式,有朦胧式,有荒诞式,有韵文式,有顺口溜式。

纵观国内杂坛,越来越杂是杂文走向繁荣的趋势。遥想当年,“小评论”式的杂文格式、典故加议论式的单调笔法,曾使杂文陷入读者不屑一顾的尴尬境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杂文开始走上了百花齐放的杂路。看一看《杂文选刊》,就可以看到当今杂坛如何杂得五彩斑斓、生机勃勃,受到广大读者喜爱,那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故杂文之树长青的奥秘似可归结为一个字:杂。

插图/佚名

猜你喜欢

调味杂文生姜
画与理
嚼生姜对付小感冒
烹饪调味的三大步骤与五大诀窍
调味净水机让自来水变成饮料
烹调中的调味
巧用生姜防治猪流感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杂文选刊》2012年12月中、下旬版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