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盘山区的回族口弦

2007-05-14王知三

丝绸之路 2007年5期
关键词:口弦六盘山竹片

王知三

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吹篾”或“弹篾”。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称呼,口弦是回族的叫法。 这种袖珍乐器,在六盘山区的回族妇女中广为流传,深受喜爱。

口弦历史悠久,大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就有了口弦。当时名叫“簧”,与竽、笙等乐器类似,是贵族使用的一种高雅乐器,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唐、宋时,当时的“铁叶簧”之类的拨簧乐器就是口弦。明代以来,口弦又以“口琴”之名见于史册。

自唐以来,口弦逐渐成为回族妇女表达情感的主要民间器乐。她们用梳头的破篦子背,做成这种弹拨乐器,以解闷消愁。到清代后期,由于回民起义失败,清政府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大部分回族举家迁徙,安家于荒凉的六盘山区。口弦作为回族民族乐器,也落户于六盘山区。

由于口弦音色柔美,少女们常常用它向情人表达爱意。在六盘山地区,当你路经村旁树林或清泉之时,总会听到悦耳动听的口弦声,如歌如诉,情真意切,特别是在幽静的夜晚,口弦的声音,更是令人神往。

关于口弦,在回族民间有许多传说。据说有一年,六盘山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草木干枯,禽兽灭绝,这一带,十室九空。有一个回族姑娘,闯进云台山的深林里去找泉水,寻找了七天七夜,终于在扫帚林找到一丛翠竹,竹丛下是一眼清汪汪的泉水。姑娘没有喝一口,她心里惦记着干渴的乡亲。她随即折了一杆竹子回村报信,待赶回村子里,已经渴得张不开口了,便用竹片吹出一曲“口弦语”,指点乡亲们找到了救命的泉水。这种竹片就是口弦的前身。

还有一则民间传说:早先,在六盘山区有一个恶霸财主看上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回族姑娘,可姑娘已订终身,这个恶财主强迫姑娘与他结婚,姑娘坚决不依,财主就把她抢来,挖掉了她的眼睛,割掉了她的舌头,使她变成了哑巴。后来,姑娘逃出了魔窟,躲进茂密的扫帚林。在林子里,她用竹子做了个口弦,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吹奏口弦,向乡亲们控诉财主的罪恶。后来,这里的年轻姑娘们为了纪念她,人人都做了个口弦来吹。

另有一个民间传说:明朝时期,六盘山区有一个大官吏,横行乡里,欺男霸女,作恶多端,民怨沸腾。他深怕当地群众聚集一起,议论他的罪恶,反抗他的残酷统治,就绞尽脑汁,制定出一条违背情理的规定:不准人们聚集村头巷尾,互相接触,谈话聊天。就连父子、夫妻也一概不准,违者轻则鞭打,重则杀头。生在马莲河畔的回族姑娘秀娇,聪明灵巧,她用梳头用的篦子制作了口弦,用口弦代替说话。此后,姑娘们三五成群地聚拢在村头巷尾,弹奏口弦,一起抒发感情,表达心声。那个官吏毫无办法,只好解除了禁令。从此,口弦广为流传。

口弦有竹制和铁制的两种,竹制的多见。六盘山区回族的口弦,多用一种长约3寸、宽约5分的竹片制成,竹片中间刻成浅槽,槽底的竹片拉成簧牙(有的簧牙用薄铜片或银片制成)。吹奏时左手握住竹片的一端,另一端放在口边,让呼吸的气流鼓动簧片,同时右手指配合轻轻弹动竹片,发出特殊的声音,随着气流和指头弹动的变化,就会发出优美动听的曲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如清泉潺潺,时而似林涛喧哗。口弦通常由男青年制作而成,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超本事,男青年还将作好的口弦装在精制的小竹筒里,筒面刻上各种花纹图案,系上红色或黄色的缨穗,送给心爱的姑娘,作为爱情的信物。姑娘们把它挂在胸前,既可作为装饰,又可随时取出吹奏。 铁制口弦和竹制口弦吹奏起来效果差不多,只是成年妇女喜欢吹竹口弦,姑娘们一般喜欢吹铁口弦。

口弦形制多样,曲调丰富多彩,有表现爱情的,有表现生产生活的,也有舞曲,并可演奏民间叙事长诗和即兴诗歌。回族口弦调有70调之多,如“廊檐滴水”、“泉水丁冬”、“晨钟暮鼓”、“一窝蜂”、“松林涛声”、“挑檐风铃”、“风卷云舒”、“秧歌锣鼓”、“长夜难明”、“静夜思”、“月影愁眠”、“乱弹调”、 “雀欢晨晖”、“病呻吟”、“鸟鸣林中”、 “相思夜”等等。口弦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

口弦的音调柔美深沉,节奏多变。有的欢乐明快,如“雀舌头”,似枝头鸟雀,欢噪晨晖 ;有的压抑沉郁,如“檐滴水”,似秋雨连绵,如泣如诉;有的朴实无华,如“骆驼铃”,似运货路上驼铃丁冬等等。吹口弦时,通过坐、站、走各种动作,用上身的妩媚摇动、胯部的柔动、脚步的悠闲轻盈等来传情达意。有时妇女之间用口弦相互对吹,既像是对歌,又像是谈心。如在冬夜或夏令的黄昏,围暖或歇凉时,往往吹动口弦自然起舞,以抒发喜、怒、哀、乐之情。

口弦在乐器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它是泛音乐的鼻祖,是中国音乐的启蒙。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我国其他民间器乐中实属罕见。对口弦的发掘、抢救和保护,将带动和促进整个六盘山地区回族民间器乐的发展,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中国音乐史,乃至对世界音乐史的丰富和完善,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口弦六盘山竹片
竹片粗铣连续化定向进料系统设计与试验*
口弦
非遗乐器“口弦”在新时代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萧娴《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做竹简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凉山彝族口弦(之三)
舌尖上的乐器——纳西口弦
猪八戒新传之抽数谎破
竹片质量对竹帘胶合板静曲强度与弹性模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