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尼拉:无家可归者的新选择

2007-04-29

海外星云 2007年3期
关键词:收容所收容马尼拉

勤 之

关押、遮掩、隔离,官僚气十足的政府收容中心对面,有一个民间的收容所。

这里是马尼拉,菲律宾的首都。城中一条偏僻大街的尽头,有一堵高墙,墙头拉着铁丝网。在高墙后面,远离繁华的商业街和旅游区的这块地方,马尼拉的市长设立了“社会收容中心”(ReceptionAction Center,简称RAC)。热带阳光直射而下,一间接一间的“宿舍”里,没有一个地方不被烤得烫手;住在里面的“居民”,纷纷挤到窗前,只为多吸一点新鲜空气。他们两眼无神,仿佛只是这个喧嚣城市排泄出的一堆“垃圾”,既没有思想,更看不到未来。

马尼拉,600万人住贫民窟

菲律宾是一个贫富分化明显的国家。生活在岛国的8300万居民,有265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总人口34%),在城市居民中,贫困人口的比例更是高达52%(菲律宾城市人口约为4000万)。

与贫民窟一街之隔的漂亮街区,竞选宣传栏上贴满政客们漂亮的竞选口号,可是在马尼拉的大街小巷,常会遇见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其数量大约在8万~10万之间)。这些人无所事事,有的只是要饭,更多人沦为小偷扒手,甚至结伙抢劫,吸毒贩毒。为了解决这个棘手难题,美化市容,若干年前,马尼拉市长在一个远离闹市的偏僻街区,设立了专为接纳城市无家可归者的“社会收容中心”。

于是,条件简陋的“社会收容中心”,就像一个伸缩性极强的橡皮口袋,随着城市活动的活跃与消沉,不断吞进吐出。“收容中心”里常住“居民”的人数,时多时少。“居民”多的日子,也是马尼拉承办大型国际活动的时候。每逢举办大型地区运动会,或有外国元首访问……“社会收容中心”的围墙都差点被挤破。当时,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孕妇还是儿童,只要衣衫褴褛在大街上闲逛,马上会被送进这里,别管有罪没罪,也别管是不是有家,先关上一段再说。关押、遮掩、隔离,是应对“紧急情况”时“社会收容中心”的主要任务。

混乱的管理

每天,带篷皮卡装满从大街上搜罗到的流浪汉,一辆接一辆驶进收容中心,匆匆忙卸下“货物”,然后再开到大街继续“巡逻”。

刚到收容中心工作,“社会救助者”还有耐心和收容者一一周旋,随着时间推移,他们越来越厌恶这份工作。环境差、工资低,因为编制从没满过,他们天天超负荷工作,还因社会地位低而被别人瞧不起。于是,“社会救助者”变得懒散起来,他们成天窝在办公室里吹空调,对收容中心的运转不闻不问。“居民”打群架怎么办?他们会不慌不忙打电话叫警察处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从“居民”里挑选出一批“忠诚可靠”同时又拳硬臂粗的人物,让他们佩戴胸卡,以自己助手的身份负责治安和新人登记。这些胸卡,给了“助手”滥用职权、私刑报复的权力。

收容中心的最高领导,对这类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当然知道,此刻在院子当中,一大群孩子正排成长队,接受所谓的“卫生检查”。他还知道,因为在毒辣的热带阳光下晒得太久了,孩子们口渴难忍,不时挤到水槽边,争抢池中的脏水。在他们周围,自己的部下来来往往,熟视无睹。一股浓烈的屎尿臭气,弥漫在院子里。

一个唱对台戏的人

然而,收容中心的最高领导,终于遇到一个让自己不快的人物,他就是如今主持“维勒朗尼基金会”的法国人多米尼克·勒迈。十余年来,勒迈和一大批自愿为基金会服务的志愿者,一直活跃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城市里,建立民办的流浪者收容中心。在马尼拉市政府开设的收容中心马路对面,勒迈利用手中的“维勒朗尼基金会”,成立了一家民办的收容所,专门收容无家可归的未成年人。来到收容所之前,他们糊口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靠乞讨度日,有的到大街上卖花,有的擦皮鞋,还有人到货场扛大包;更多的,则被各式各样犯罪团伙盯上,女孩儿常沦为暗娼,男孩儿则替他们运送毒品。在收容所,勒迈被孩子们亲切地叫做“老爸”,他和志愿者的任务,就是让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尽量忘记不幸的过去,开启对未来的渴望。在这里,绘画课代替了简单粗暴的问答,孩子不愿回忆的可怕经历,往往通过手中的画笔反映出来。

勒迈的收容所,还能提供RAC难以保证的东西:卫生健康的环境。数月前,基金会拨款开设了一间诊所,虽然只有12平方米,却让年轻的医生弗雷德里克,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需要诊治的小患者络绎不绝,病情多种多样,有皮肤病,有肺病,有支气管炎,有街头暴力遗留的伤疤,甚至还有性病。

弗雷德里克大夫说,距离RAC几步之遥,就是马尼拉自来水公司,可是他的很多患者,都是因为使用不干净的水之后,染上各种疾病。他和自来水公司联系,想接一条干净的水管过来,可是对方干脆利落地回绝了他。

来到勒迈的收容所,流浪儿童总算可以过一段安稳的日子。慢慢地,他们恢复了对未来的憧憬:“等我长大了,要当一名警察,至少要当一个和蔼的警察。”“假如我当了市长,我要让所有人都有房子住。”然而,残酷的现实让孩子过早成熟,尽情幻想过后再看看周围,他们明白自己不可能永远呆在这里:“我们早晚还得回到大街上去,那儿才是真正的生活。”

(编译自法国《巴黎竞赛画报》)

编辑:王克峰

电子信箱:kefeng1996@gmail.com

猜你喜欢

收容所收容马尼拉
助人为乐的护士
菲律宾·马尼拉
菲律宾·马尼拉
收容教育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菲律宾·马尼拉(1)
收容教育所举办文艺汇演
土地庙
巴西开放拉丁美洲首座大象收容所
决战马尼拉,春季赛16强巡礼
不该繁荣的“收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