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修炼出九颗“心”
2007-04-23展更豪
展更豪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有十余年了,十多年中,我一直在努力地做着几件事:如何成为一名让学生喜爱的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快、更主动愉快地接受所学的知识,如何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有一个健康、向上的身心……慢慢地我发现,做一名好教师,一个人的智力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更要在精神层面上加强修养,即所谓的“修心”,修炼自己的内心品质,去适应教师这个独特的行业。这样,即使一名教师的天资驽钝,也能通过“修心”达到好教师的境界。反之,不管一位教师多么有天分,如果不去“修心”,不去顾及自己的内在品质,他也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大致总结了一下,有九个方面的内在品质是一名优秀教师所要具备的,我把它们总结成了九颗“心”。
第一颗心是“诚心”。就是要真诚,要投入,教师的工作态度绝不能像流水线上的计件工人一样,每天完成自己的定额就完事大吉了,既然决定做教师,就要全心地投入,就要拿出自己的全部热情。这样做或许很累,但这的确是教师行业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捧着一颗心来”。
第二颗心是“甘心”。做教师很累,但和很多具有创造性劳动的工作一样,做教师也很有意思,正像米开朗琪罗成年累月地仰着头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每天除了睡觉都是那个姿势,一直画了四年,他的身体极端痛苦,而他的内心却是快乐的。教师也一样,从你决定做教师的那一刻起,就要认识到,我们教师不是为了幸福而去学习和工作的,而是学习、工作本身就是幸福和享受,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在学生的作业前、在图书馆中都怀着一份愉快的心境,为什么?因为,我们从事着一项有创造性的工作,这一切的基点就是: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我们创造了一个个特殊的“产品”———具有完整人格和知识、能力的人。
第三颗心是“耐心”。我们的“产品”是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之一,我们就要作好心理准备,知道某个教育效果的达成可能需要多次努力。人的性格各异,或许有的人天生就是急性子,那么他从事教育工作就更有必要修炼这一颗心,有时候孩子们的行为会让你发火,但一定要铭记,孩子总归是孩子,他们不是有意跟你过不去的,他还处在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他们的意志力、注意力都不强,需要你的耐心。
第四颗心是“恒心”。教育是一生的事业,是需要永远学习的行业,新的学生、新的知识、新的社会环境都不能允许我们有吃老本的思想存在。我们要不断有新的目标和要求。
第五颗心是“细心”。要多留心,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发生的变化,及时纠正不好的苗头,褒奖和鼓励好的动向,这都要求我们有一颗非常敏感的心和一双慧眼。还有,要用“细心”去发现孩子们身上的特长,没准你就能成为一个伯乐型的伟大教师呢。这颗心常常也是区分好教师和差教师的分水岭:诺贝尔奖获得者瓦拉赫,小时候父母就曾经培养过他的文学兴趣,但他的作文没有一丝文采,没有一点激情,被语文老师否定了;父母还试图培养他走绘画之路,但画了许久也还是搞不懂色彩关系。正当瓦拉赫的父母失望地认为瓦拉赫今生不会再有大出息时,瓦拉赫的化学老师却发现了他与生俱来的那种一丝不苟的作风,他敏感地意识到这正是一名优秀科学家的素质。于是,这位伯樂有意识地向小瓦拉赫展示了化学世界的神奇,从而使他走上了一条科学家的路。
第六颗心是“爱心”。是长者对幼者的那种喜爱之心,类似于父母对孩子的感情,喜欢孩子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教师要时刻保有这种天性并从职业的角度发扬光大,不可想象一个根本就讨厌孩子的人能做好教师工作。
第七颗心是“童心”。教师当然是成人,相对孩子有丰富人生的经验和理智,但我们也应该常常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学会换位思考,把握孩子们的所思所想,这样教育才能主动和有的放矢。
第八颗心是“静心”。每个教师都要养成静心思考的习惯,每天要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去思考。这也是教师进步的重要一环。
第九颗心是“安心”。并不是提倡教师要完全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但教师这个行业是需要一些定力的,需要我们用意志力去抵制一些诱惑。
以上九颗“心”都有不同的境界,都需要教师潜心修炼。
(作者单位系首都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