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布老虎”之梦

2007-04-23张振华

人民教育 2007年1期
关键词:布老虎民间艺术美术

张振华

在苏北农村长大的我,自幼就沉浸在“布老虎”的浓郁氛围里。奶奶和母亲自幼学习针线女红,虽然识字不多,却心灵手巧。她们缝制的布老虎在我们乡间很有名气。逢年过节,奶奶和母亲总会送给我一大堆布老虎,让小伙伴们羡慕不已。

我永遠忘不了童年生活中最温馨亲情的一幕:除夕之夜,温暖的小屋里,我缩在红艳艳的被子里。橘黄色的灯光下,奶奶和母亲坐在床头,全神贯注地缝制布老虎,那大大的眼睛,神气的嘴巴,威风凛凛的虎头纹,是她们准备第二天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在那物质不丰、精神贫乏的岁月里,小小的“布老虎”对于一个孩子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一只只“布老虎”在我心里深深地种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长大后我也要做一只布老虎送给我的妈妈!

这是我与民间艺术的最早接触,从此我便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迷上了绘画与缝布老虎,后来我报考了艺术院校。毕业后,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美好憧憬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我来到沛县实验小学当了一名美术教师。那时我年仅19岁,我把对艺术的挚爱融入在艺术教育的百花园里,像一只小蜜蜂,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花粉,辛勤地忙碌着,酿造艺术的芬芳。

第二年春天,我代表徐州市小学美术教师参加江苏省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和美术评优课比赛,在个人才艺表演时,我的家传布老虎制作受到评委专家的青睐,荣获了省一等奖、美术评优课二等奖。从那时起,我觉得应当把传统的民间工艺很好地继承下来,并传承下去。

1994年秋季,在给孩子们上苏教版四年级《民间玩具》欣赏课时,我特意缝了一只布老虎,孩子们非常喜欢。下课后他们好奇地跟着我问这问那。他们对民间艺术的渴求,让我开始思索,能不能改革教学方法,教孩子自己制作布老虎?农村儿童美术教学能不能与民间艺术相结合?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进行探索和研究。

没有教材,我自己动手编写;没有助手,请出教语文的妻子和刚上小学的儿子帮忙。从电脑制图、购买制作工具和原料,到布置制作室,记不清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我还利用休息日拜访民间艺人,在奶奶及其他艺人的指导下,经过日积月累,反复改进,我制作出许多形态各异的布老虎,然后拿到课堂上尝试教学。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寻求契合点,用“布老虎”为孩子们打好生命的底色。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意识。

每周五下午,是孩子们最欢欣鼓舞的日子。他们三五个人一组,用一把把小小的剪刀,一根根细细的银针,一块块五彩缤纷的布料,一团团色彩斑斓的丝线,在“布老虎”的王国里,尽情编织着自己的梦想,收获创造的快乐。

2005年3月,我的《民间玩具“布老虎”教学研究》被列为江苏省教研室第四期立项重点课题《徐州乡土美术教学研究》的子课题。我又尝试把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设计了“振华教育在线”网站(http://www.pxzh.net),引导孩子们相互交流、展示。

现在,我编写的《布老虎》校本教材出版了。布老虎课题的实验研究也扩展到了沛县的其他学校。我又尝试着把“布老虎”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申报了国家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布老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被中央电教馆正式批准立项。

我的“布老虎”之梦刚刚开始,我希望手拿针线,把对人生的向往和美好的追求全部缝进这精美的“布老虎”中。

猜你喜欢

布老虎民间艺术美术
A granny and her handmade toy tigers 赵奶奶和她的布老虎
水彩慢行记
我为你点赞
美术篇
民间艺术篇
布老虎睡午觉
传承·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