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2007-04-23赖配根

人民教育 2007年1期
关键词:安吉纲要学科

赖配根

汽车在狭窄的胡同里小心挪动,不久,在一扇铁门前停下。铁门两旁是灰色的石砖,没有任何装饰,只有一块并不张扬的写着学校名字的木牌。学校很小,很安静。学校的每一个空间,都充溢着从不远处西湖飘过来的温润气息。

这就是浙江教育界无人不知的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安吉路”)。

“我们学校5 0多年的发展历史,始终有一根线在串,就是‘实验,比如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整体改革、平实德育实验,等等,都与时代改革潮流合拍。”校长骆玲芳说。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名牌老校,该如何实现自我超越?怎么把以往“像沙子一样散落的实验亮点整合起来,达到1 + 1大于2的效果”?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她。

2 0 0 3年冬,骆玲芳在一次会议上听到了崔允漷的报告。报告中关于学校课程规划的内容让她眼前一亮。她主动找崔允漷交流,两人越谈越投机,一条关于学校新的发展路径逐渐明晰起来。

不久,学校课程规划的实验就在安吉路拉开了帷幕,到如今已3年。3年里,駱玲芳带领老师们到底做了什么?简单说来,就是制订了适合安吉路自己的学校课程规划(包括“学校的愿景与使命”、“九年一贯的课程方案”、“有效教学纲要”、“发展性课程评价纲要”、“综合活动实践的实施”、“学校课程开发框架”、“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的运营”和“教师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等文件)并把它真正落实。如果把其中的每个重要细节都呈现出来,恐怕可以写好几本书。在这里,我们只能扫描一下其中的几个亮点。

撰写“课程纲要”处理好教学的“远”与“近”

现在安吉路的每个老师每学期都要撰写自己所教学科的“课程纲要”。

什么是“课程纲要”?以前只听说过教师要写“教案”、“教学进度表”,没听说过要写“课程纲要”呀?

广义地讲,大到国家课程方案,小到教师写的教案或活动计划,都是课程纲要;狭义地讲,课程纲要是指包含各种课程元素的某门课程的大纲或计划书。这里取其狭义,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或指南和相关教材撰写的某学期某门课程的纲要。它与教案、教学进度的区别在于,前者完整地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而教案往往只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则主要包括教学时间和内容安排。课程纲要的写作包括三大块:一是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等) ,二是课程元素,三是所需条件,关键是要处理好课程元素。

为什么要写课程纲要呢?

“我们常犯一种错误,学校教研就盯着一两节课怎么上,而于某个学科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则并不关注。”崔允漷说,“其实一两节课上得好不好影响还非常小,而如果对学科的本质和长远目标没有很好的理解、把握,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才是百分之百。”而课程纲要的撰写,正是要老师整体把握学科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既清楚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也梳理好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厘清某个学期的课程在学科课程中的地位与价值,明确某个学期的课程内容与学科课程整体、知识点与课程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

安吉路要求老师每学期的第一堂课就要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这就使学生知晓了一个学期本学科的课程教学安排,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把握好学习内容的逻辑框架,进而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

课程纲要的撰写,使老师具有了良好的课程意识。“我们的大教学观更明确了,原来是一课一课关注学科教学,现在我们有了宏观的视野,对学科大的方面把握得更好了。”老师们说。

改进学科教学内容提高课程实施的品质

由于种种缘故,中小学的学科教材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内容重叠、结构不合理等。对此,骆玲芳深有体会:“有一次听初三的数学课,讲的是‘打折,新课程强调要与生活结合,这就是体现结合的内容。可类似的内容,我在小学六年级就上过了,那是‘消费策略,讲到了商场的打折活动,其实就是百分数的运用。问题是这个初三老师讲的与我小学讲的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重复除了浪费学生的时间,还有什么意义呢?

学科是课程的主干部分,学科内容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实施的水平。在学校课程规划的实验中,安吉路人大胆地提出了学科内容改进的命题。

如何改进?

首先要澄清的是,改进不是随心所欲,而要受两方面的制约:一是必须依据学科课程标准;二是要充分考虑现实条件,尤其要顾及学校、教师、学生的具体因素。由此出发,他们选择了中小学课程教学如何衔接、整合作为学科内容改进的突破口。

“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学科内容存在几种比较典型的问题:有些内容序列安排不合理,如提前或滞后;有些内容有误,如某些习题与练习;有些内容不具有典型性,如教材中的某个例子;有些内容的实施缺乏本地课程资源的支持;有些内容不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习,等等。”鉴于此,他们采取了多样化的改进策略。

增:增加部分内容,如补充材料或主题活动、实验操作;

删:删除部分内容,如高于课程标准的材料、重复和不必要的内容;

换:如把不典型的例题换成更合适的内容,改变知识点的先后顺序,穿插不同学科的内容;

合:把学科的不同知识点整合起来或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

立:推倒原来的内容,开发新的内容。

如,对于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的看图作文《胜似亲人》、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看图作文,他们就提出要“换、增、删”,建议说:“这些训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太远,学生普遍没东西可写,需要删减。另外,看图作文应重点摆在三年级进行训练,四年级如要安排看图作文,内容上应更易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如科幻、童话等??希望能给学生一些同龄人的优秀例文,让学生先‘仿后‘写再‘创。”

当然,这些建议都是经过学校老师个人和集体反复讨论才得出的。“首先是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教材,并整理了一个最原始的东西。这份东西出来后,同年级的老师先讨论一次,把几个人都有的共识的东西提炼出来,至于纯粹属于个人的问题就过滤掉了。然后再放到教研组层面讨论。慢慢地框架就出来了。”

就这样,他们把主要的几个学科从一年级至九年级都梳理了一遍,而且每条建议都有相应的具体实践作支撑。他们把这些东西形成了系统的材料,“自己实验了,把结果留给下任老师”。

这样的改进建议因而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准和价值。“我把他们做的数学7 - 9年级的教学内容改进建议提供给了教材的主编,那个主编看了非常激动,一个劲儿地问:‘这是哪个学校做出来的?”崔允漷说。

提供教学分析工具学会观察课堂

听课评课是现行教研活动的核心内容。但许多老师一直很困惑:到底如何观察课堂?用什么观察课堂?

因为这个问题没有解决,许多教研活动虽然表面热闹,但教师的认识各执一端、少有交集,或者抓不到主要问题而停留于细枝末节,或者干脆离题万里、不着边际,结果是花了大量人力、时间,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但安吉路的教研不是这样,他们的教研主题明确,直击学科教学的要害,而且人人积极而有价值地参与。

为什么?

就因为每个老师手里都有一张课堂教学分析框架表(见下表)。

這个框架表是怎么来的呢?

“学校课程规划项目进入第二个年头时,作为‘有效教学和‘发展性评价研究的自然延伸,课堂教学评价问题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很容易陷入“好课”的争论泥潭。“‘好课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难以甚至不能规定统一的、理想的标准。”于是他们把研究定位于“课堂教学的底线”,即关注一堂合格课的基本要求:这是规范教师行为的基本标准,是任何课堂都必须达到的;因为是底线,不是“高线”,可以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自主性,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另外,“现有的课堂常规不能替代课堂教学底线,课堂教学底线的目的在于界定课堂教学的专业要求或边界,体现的是专业取向,而不是管理取向。”也就是说这个底线是一种专业诊断手段,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不是要将教师分出三六九等。

但在深入实践时,他们发现,课堂教学底线往往被教师扭曲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严重削弱了它的专业取向。因此,“我们转向课堂教学分析框架”。在崔允漷带领的专家团队的帮助下,最后形成了上述这个比较成熟的框架表(融合了课堂教学底线的内容)。

原来教师听课不知听什么,现在有了简洁有效的听课“手册”;原来听课其实不是在“听”,而是给课堂和教师“判刑”,现在学会倾听了,学会以课堂为载体进行专业交流了,听课评课真正成了有质量的同行对话。

“有了这个框架,教研组活动的话题都发生了变化。比如,对学生的关注,以前主要是看他们举手不举手,现在我们关注的是他们深层次的参与,更关心课堂的热闹与安静之间的关系。”

安吉路学校课程规划实验的革新之处,当然不止这些,比如学生学习报告单的设计、教师综合评估方案的制订、学校内的知识管理系统建构,等等,都新人耳目,起到了把理想课程转化为现实课程的“桥梁”作用,限于篇幅,此不赘述。

但有一个细节不能忽略。去年杭州市有关部门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育质量测评:抽取全市一半公办学校,对其初三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笔试,测试的学科是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然后进行排队,不是按优秀生成绩排,而是按“各个学校落在最后的三分之一的学生”的成绩由高往低给学校排队。安吉路高居榜首。这样的结果,许多人惊呼“不可思议”。“但对我们来说,是预料之中。”骆玲芳平静地说。这是他们一直以来秉持教育良知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的结果,也是他们勇于进行教育改革包括3年来默默耕耘学校课程规划应有的回报。

猜你喜欢

安吉纲要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小丑拉绳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看到了什么
世界最美婚礼
世界最美婚礼
“超学科”来啦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