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赚钱机会最看好的城市
2007-03-23姜帆
姜 帆
“面对外来资本的挑战,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格尔木一拉萨段正式通车试运行,这让拉萨人乃至全西藏都兴奋不已。伴随着铁路而来的是游客,是消费,是无限的商机。
正是因为如此,现在拉萨人对“赚钱机会”信心爆棚,在这次幸福感调查中拉萨的赚钱机会满意度最高。甚至有人提出拉萨进入新“淘金时代”这样乐观的说法,“只要把钱投在拉萨的生意上,没有不赚的”。
“铁路通了,整天唱歌跳舞也能赚钱”
“铁路通了,整天唱歌跳舞也能赚钱。”拉萨市郊堆龙德庆县桑木村的次仁旺堆老人这样说。
老人的自信是有道理的。他们村从2005年底开始与一家旅游公司合作,开展了“藏家乐”民俗旅游服务,接待来拉萨观光的游客,在铁路通车之前,年均人增收就达到5000多元。
次仁旺堆老人年轻时是著名藏族艺术家才旦卓玛的同学,奏得一手好扬琴,拉萨的民歌会唱一箩筐,再加上他的小院干净雅致,一双孙儿孙女也能歌善舞,因此成了民俗旅游村的“接待明星”。
他算了一笔账:平均每天接待两批游客(旺季的时候他接待过5批),每批8人,呆上一个小时左右,每人他家里能分成10元钱,每年按300天算,他家的旅游收入就达到4.8万元,这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
“我们以前务农,年底能结余5000元就不错了。儿子整年在外面打工,带回家的也不过是五六千元。现在吃‘旅游饭,儿子干脆也不出去了,挣的钱反而更多。”老人高兴地说,“铁路通了,游客还会越来越多。”
著名的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的“农民表演队”已经成了职业化的表演队伍,其台柱子“大金牙”每天固定在吉日旅馆表演藏戏,而记者还曾经一天之内在三个酒会上看到他的表演,据说他是开着自家的三菱越野车赶场子的。
即使没有一技之长,只要肯干,在拉萨赚钱机会也多得是。一位蹬三轮车的四川小伙子告诉记者,扣除管理费等开销,他一天的毛收入近百元。“拉萨的钱好赚。”
青藏铁路通车后,火车一天能给拉萨带来三五千名游客,即使平均每人只消费1000元,保守估计每天也能带来300万元的资金,均摊到每个拉萨人头上也有20元。这个市场十分可观。
西藏的金融机关在铁路通车后甚至因现金流过于巨大而十分头疼。拉萨人面临的,只是如何把握这个赚钱机会的问题。
市场火了,竞争多了
然而,并不是说火车通了之后拉萨人干坐着就可以收钱。“做生意的越来越多,有些人做起来没有规矩,有时也觉得生意难做。”八廓街上一家旅游纪念品商店的老板索南才让说。这个来自甘南的26岁小伙子在八廓街上闯荡10年,从一无所有到拥有自己的小小店面,还娶了个美丽的妻子。
索南卖的主要是绿松石、蜜蜡、红珊瑚等藏族饰品,这些东西民族风味浓厚,深受旅游者欢迎,利润也高。“7月份朋友先后介绍了五批客人来买东西,光这些人带来的营业额就有10多万元。这在通车前绝无可能。”索南说。
然而之后索南发现这样好的生意不太多了。索南自己的店里总是货真价实,仿制的东西也跟客人说明白,价格弹性相对较小,客人听囔了“八廓街杀价要杀到三分之一”的说法,反而觉得他不会做生意。可有人拿假的当真的卖,容易杀价,交易额和利润率自然就高出很多。
据统计,一万多平方米的八廓街拥有1500家卖旅游纪念品的商铺,索南朴素的话讲出了在这样大一个市场中“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索南没有提到的还有垄断竞争因素——导游只会把游客带到跟他们有定点关系的商店,这就需要店铺付出高额的公关费用。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外来投资的涌入,一些资本雄厚的旅行社甚至自己做起了旅游纪念品的生意,像索南这样的小本经营者根本无法同他们竞争。
如果大部分“良币”都被驱逐出市场,最终无可挽回的就是信用崩盘。实际上,拉萨人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2006年下半年以来,拉萨针对旅游纪念品市场进行了多次联合执法检查。
幸而索南并没有因此而打算退出。“我的生意靠回头客,尽管不是暴利,在这么好的市场条件下也足够维持和发展。实际上我的铺子买来只花了20万,现在卖到70万都不成问题。”
机会难得还须沉着应对
铁路开通之初,为了应对汹涌而来的客流,防止各种价格暴涨,拉萨市就制定了相当严格的规定,然而布达拉宫一票难求、青藏铁路一票难求、旅馆一室难求的情况依然存在,这就使一些人寄希望于发一笔“混乱财”。
同样,庞大的客流使西藏的一些特产价格应声而起。2005年,拉萨冬虫夏草的价格每斤是1.7万元左右,铁路通车前约2.2万元,而2006年底则达到了4万多元。行市如此之好,但有些囤积者却折得血本无归,一些人买到的是假的或者是陈年的,一些虽然买到了真的却卖不出去,因为药店不要他的高价货,而普通游人无法相信他手里的是“真货”。
另外,拉萨的市场经验毕竟不如内地。对于拉萨人而言,在这个巨大的机遇面前要做到既留得住外来投资,又保得住家门口的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北京女孩罗慧在旅游行业打拼多年,2006年,她想在拉萨注册公司,然而拉萨的“行政成本”之高却是她事先没想到的。“每件事都要拖上好久,在沿海甚至内地几天就办下来的事,这里硬是要等几个星期。单单公司注册就花了我几个月。”她说。
罗慧还说:“要想留住投资,拉萨人必须要提高效率。”
要提高效率的不仅仅是政府部门。浙江人已经在拉萨黄金地段建起了富丽堂皇的“温州商贸城”,5月开始建设,圣诞节就正式营业。反观拉萨本地企业,8月份组织了一次“西藏特产首次通过火车运往内地”,从此便再无下文。这种情况下,谁能保证西藏产品外销就能一直把握在拉萨人手中?
“最可怕的,就是有了机遇、形成了市场,最后利润被外来资本卷走,本地人只赚一个打工的钱。”西藏商务厅的一位干部说。
面对这种形势,拉萨本地一些有见地的企业家也开始考虑应对策略。2006年9月,生产品牌藏香“敏竹梅笆”的西藏优格仓企业推出创新的藏香香水,并通过出版《敏竹梅笆·藏密经典》一书推广藏香文化。
优格仓企业董事长龙日江措对记者说:“面对外来资本的挑战,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