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一个难以复制的道德符号
2007-03-23舒泰峰
舒泰峰
海瑞在君道之上看到了天道,这种崇道不崇君是对愚忠的一种超越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这部电视剧,以强烈的现时关照和编剧的自主创作,展示了海瑞一生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前后,海瑞也同样留下了不少带有强烈个性特征的故事。
在人们通过文学作品、戏剧等形式对于海瑞的一次次重读中,这个人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道德符号。
那个真实的海瑞
在福建南平担任教谕的第二年,海瑞的直接领导、延平府视学到南平视察,在南平县学官署接见学官。两名副手在海瑞的带领下进入大厅,一见到视学,一左一右急趋上前,叩头拜见。海瑞夹在二人中间,站而不跪,只拱了拱手。
视学先是惊讶,继而羞怒,冷笑一声,对两旁随从说:“哟,你们看这三个人,倒是个山字笔架!”海瑞因此得到了一个“海笔架”的外号。
1567年,海瑞获释出狱后,已经名满天下。两年后,他被任命为南直隶巡抚,驻扎苏州。海瑞一上任,就把遏制靡费的“督抚条约”三十六款在所治各府县公布。条约规定:巡抚在各府县逗留,地方官供给的伙食标准为每天纹银二钱至三钱,鸡鱼肉均可供应,但不得供应鹅及黄酒。境内的公文,一律使用廉价纸张,过去的公文习惯在文后都留有空白,今后也一律废止。另外境内包括特殊的纺织品、头饰、纸张文具以及甜食等要停止制造……
为海瑞再次赢得名声的还有他打击地方富户之举。当时南直隶内最有名的富户是徐阶一家。徐阶对海瑞有救命之恩,海瑞上书骂皇帝就是在徐阶任内阁首辅期间,当时刑部主张判处绞刑,徐阶将此压置。“徐阶本人为官宽容,历史上评价好话居多。”刘志琴说。
退职家居后,徐阶对家人约束不力,家人横行不法,占有土地据称有几十万亩。海瑞铁面无私,一面逮捕了徐阶的弟弟徐陟,一面迫使徐阶退出了一半田亩。
从道不从君
刘志琴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两种,一种是历史功绩的评价,一种是道德评价,对海瑞主要是道德评价。“他的历史功绩非常有限,但他是一个道德符号。”
这个道德符号在中国封建王朝是一座高峰。
刘志琴说,同样在明代,忠臣并不少见。在海瑞前的就有建文帝的辅臣方孝孺。“还有上书弹劾严嵩的兵部员外郎杨继盛,被打得很惨,半夜,里醒过来,用碗片割腐肉,接着,又将挂着的筋割掉,看管的狱卒看得直发抖。”刘志琴说,“但是他们的影响都不如海瑞。”
刘进一步分析说,方孝孺和杨继盛讲的是君道,而海瑞却在君道之上看到了天道。这种从道不从君是对愚忠的一种超越,值得赞赏,就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刘认为,现在许多历史剧喜欢突出宫廷斗争等权谋的东西,但不能以一般的权谋意识看《大明王朝1566》,“海瑞恰恰最不讲权谋、不讲潜规则的。他刚正不阿,不畏权势,不畏舆论,敢于为民请命。”
作为一个道德符号,海瑞频频被后人借用。解放前,京剧传统名剧《五彩舆》就塑造过海瑞。1958年,京剧名家马连良重排了这个戏,更名为《大红袍》,讲的是海瑞给严嵩拜寿,忤逆严世蕃,被贬降职,出授淳安知县的故事。
1959年,马连良看到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吴晗发表的文章《海瑞骂皇帝》、《论海瑞》两篇文章,便邀吴晗为自己写戏。吴晗很爽快地应承下来,经过数易其稿,《海瑞罢官》一剧诞生,戏中写海瑞54岁这年,任应天巡抚期间除霸、退田而罢官的事迹。不久后,风云突变,《海瑞罢官》竟成影响中国当代政治的一部剧作。
不可复制的符号
其实,在海瑞活着的时候,他已经被看作一个道德符号。1586年,海瑞升任南京右佥都御史,他坚持一贯的道德
立场,向万历皇帝提议说,要杜绝官吏的贪污,除了采用重典以外别无他途,条陈中,他还提到明太祖时期的严刑峻法——凡贪赃在八十贯以上的官员都要处以剥皮实草的极刑。
他的建议虽未被采纳,不过在治内他竭力按照祖制进行管理。一次,一位御史家里招了一班伶人排戏,海
瑞得悉此事,就宣称按照洪武律法,这位御史应该受到杖责。
类似的言行使得海瑞毁誉参半,一批官员被激怒,甚至他的下属都开始上书参劾海瑞。万历皇帝批复吏部的意见称,海瑞“虽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以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合令本官照旧供职”。
“镇雅俗”、“励颓风”,明朝的皇帝如此定位海瑞的作用。
事实上,自1567年获释以来,海瑞的仕途并不顺利,甚至如何任用海瑞成为令当朝头疼的一个难题。他的南直隶巡抚只当了八个月就遭人弹劾,有人弹劾他只注意节约纸张等细枝末节,不识大体,有失巡抚体统;也有人弹劾他在受理田产纠纷时对百姓的产业妄作判决。吏部根据各种参劾意见,也认定海瑞“志大才疏”,不应担当重任。愤愤不平的海瑞在1570年春被迫辞职回乡,在奏疏中,他痛斥“举朝之士,皆妇人也”。
两年之后,万历皇帝登基,张居正出任首辅。“张居正一直没用海瑞,认为他不善于与人共事。”刘志琴说。海瑞因此在家赋闲达15年之久,直到1585年,他才被启用为南京右佥都御史,这时海瑞已经72岁,而张居正也已于三年前去世。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以“古怪的道德模范”来概括海瑞。书中说:“海瑞从政20多年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纠纷。他的信条和个性使他既被人尊重,也被人遗弃。这就是说,他虽然被人仰慕,但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至为微薄。他可以和舞台上的英雄人物一样,在情绪上激动大多数的观众;但是,当人们评论他的政治措施,却不仅会意见分歧,而且分歧的程度极大。在各种争执之中最容易找出的一个共通的结论,就是他的所作所为无法被全体文官们接受为办事的准则。”
“我比黄仁宇更尖锐,”刘和平说,“我对海瑞的评价总结为三点:第一,海瑞是当时封建腐败官场的恐怖分子,他走到哪就引起当时封建官场的恐惧;第二,他采用的是自杀式袭击的方式,‘知不可为而为之;第三,他是当时中国封建官场的唐吉诃德。”
刘和平介绍,在接下来的剧中,他将写到海瑞去世,“他这一生向腐败的朝廷和官场发起全面的宣战,最后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而战,也不知道在跟谁作战。他一生在跟风车作战,丝毫未能改变封建专制统治。因此我这部作品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批判是深刻的。”
而当一部电视剧将“不可复制的符号海瑞再次删繁就简地重塑为一个反腐符号,他身上浓重的道德色彩又会给来者指引怎样的方向呢?
1587年,也就是万历十五年,海瑞去世。黄仁宇在《海瑞——古怪的道德模范》的结尾写道:海瑞的死讯传出,无疑使京城负责人事的官员大大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再也用不着去为这位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到处惹是生非的人物去操心作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