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瑞化身反腐利剑

2007-03-23舒泰峰

瞭望东方周刊 2007年5期
关键词:严嵩海瑞

舒泰峰

“国家广电总局重大历史题材审查办的领导和专家每天以14集的速度审查,其中有70多岁的老人,每天坐十几个小时,3天半看完了46集。主管部门的民主和思想开放程度使剧组人员感到欣喜”

公元1561年,明嘉靖40年,一位40多岁,身着布衣,脚踏草鞋,相貌清癯的男子走进浙江巡抚衙门。他被安排在一间简陋的门房等候。门房里没有开水,同在门房等候的新任建德知县王用汲问书办是否可以打一壶水,肥胖的书办不耐烦地嚷道:“各人有各人的差,要喝水,待会儿到了大堂议事的时候,茶都有得喝。”

晚一步抵达的新任杭州知府高翰文见状,从腰间扯下一块玉佩递给书办,书办脸色立刻好看了许多:“实在是太忙。”他抓过玉佩,拿起茶壶转身而去。不一会儿,书办提着茶壶回转,泡上茶请三位喝,却不料布衣男子说道:“这茶不干净,我不喝。”

书办一愣,对布衣男子一瞪眼:“我说你这人是来当官的还是来找别扭的?看清楚了,这可是巡抚衙门!”布衣男子抬起头,冷冷地盯着书办:“巡抚衙门喝杯茶也要行贿受贿吗?”

生活在400多年前的海瑞,就这样出现在今天的公众面前。

这是46集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第六集中的一幕。布衣男子就是海瑞,字汝贤,号刚峰,新任浙江淳安知县。在他亮相前几分钟,一个浑厚的画外音为其命运铺陈出悲壮的基调:“从踏进杭州,步进巡抚衙门报到这一刻起,他便开始了一生向大明朝腐败势力全面宣战的不归之路!”

中纪委参与联合摄制

这部电视剧从1月8日起以两集联播的形式播出,但播出方并不是多次推出同类题材电视剧的央视,而是一向主打娱乐的湖南卫视。细心的观众还发现,在每集电视剧的片尾,字幕均打出“中央纪委监察部电教中心、北京天风海煦影视文化传媒公司联合摄制”的字样。

谈及为何参与联合摄制,中纪委监察部电教中心主任王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作为委部机关的直属事业单位,该中心承担着中纪委监察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电化宣传教育工作的职能。

《大明王朝1566》正好与这一职能吻合。“该剧在表现以海瑞为代表的清官廉吏时,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体现了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为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集政治性、思想性、借鉴性于一体的可视教材。”

结合电视的形式进行反腐宣传对于中纪委监察部电教中心来说并非第一次。王萍介绍说,该中心早在2000年就曾与太原电视台等媒体联合拍摄19集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王萍说,2003年这个中心又与中央电视台合拍了20集现代反腐题材的电视剧《忠诚卫士》,收到了在全社会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的理想效果。这两年,又先后与有关单位联合拍摄制作、出版发行了《陈云与党风廉政建设》、《伟大长征》、《邓小平的足迹》等大型文献专题片。

她还透露,今年,为了纪念建军80周年,该中心与总政宣传部、中央电视台、江西省委宣传部联合拍摄的36集电视连续剧《井冈山》即将完成外景地拍摄进入后期制作。“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借助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进行反腐倡廉的社会宣传,是‘大宣教格局的成果创新和特色彰显。”

《大明王朝1566》诞生的过程可谓“神速”。该剧编剧兼总制片人,同时也是北京天风海煦影视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的刘和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2005年3月才着手写剧本,2006年3月电视剧开机,7月两个组拍完,10月做完后期,11月广电总局审查完毕。“今年1月8号开始播出,这种速度在重大历史题材作品上是前所未有的。”

由于剧作的“现实关注很强”,从导演到演员都曾担心能否顺利拿到发布许可证。而剧作的超顺利播出令刘和平不无感慨,“国家广电总局重大历史题材审查办的领导和专家每天以14集的速度审查,其中有70多岁的老人,每天坐十几个小时,3天半看完了46集。主管部门的民主和思想开放程度使剧组人员感到欣喜。”

虚构的“改稻为桑”

上世纪50年代生于湖南的刘和平,数年前曾担任风靡一时的电视剧《雍正王朝》的编剧。在他的办公室,到处都留着“大明王朝”的印记——一面墙上挂着嘉靖和海瑞的画像,另外一面墙上贴满了海瑞年谱,办公室入口处挂着一幅字“为正气立传,为廉政立威”,是中纪委希望剧作达到的效果。

与《雍正王朝》有小说作蓝本相比,《大明王朝1566》是刘和平原创,“完全是一种自由创作,我没有提纲,写完第一集,甚至还不知道第二集要写什么。”

这种原创,也包含着对于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某种重新解读和塑造。尽管海瑞历来作为直言、廉吏的符号而广为人知,但有关他的历史记载并不多。要以这样一个人物为核心,铺陈出一部惊心动魄的“反腐大片”,需要编剧作更多的想象。

剧本起初定名为《大明王朝1566——海瑞》,在剧本审查时专家们提出建议,认为可以突出海瑞与嘉靖的冲突,后来遂定名为《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

一个是位于权力巅峰的皇帝,一个是小小知县,这两个在历史上从未真正碰面的人,成为这部剧作中政治搏杀、短兵相接的双方。与嘉靖并列,这也预示着,海瑞一登场,就被编剧置于高层政治斗争的大背景之下。

“嘉靖是最高权力境界的孤独者,无为而无不为;海瑞是最高道德境界的孤独者,无畏而无不畏。”刘和平说。

在具体的叙事中,“倒严”——扳倒权臣严嵩是剧作的一条主线。剧作用五集的内容为海瑞的出场做铺垫。嘉靖四十年,皇帝沉迷于修长生之道,已经十几年没有上朝,朝政由以严嵩为首的严党把持。严嵩时为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被后世称为“一代奸相”,其子严世蕃赖父亲荫庇,飞扬跋扈,恶行昭著。

“严世蕃坏到什么程度——吐痰要女人用嘴来接。称为‘美人盂。弹劾他的人都受到残酷的迫害。他公开卖官,后来被抄家,抄出的财产比国库还要多。”明史专家刘志琴说。

在剧中,海瑞就像一枚棋子,甫一登场就要为一场政治恶斗冲锋陷阵,卷入凶险的漩涡。这个漩涡就是严氏父子力推的“改稻为桑”。

事实上,“改稻为桑”只是编剧的创造。不过,刘志琴说,这个创造很好地反映了当时严峻的土地兼并状况,有利于剧情的发展。

史载,明中叶后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皇帝带头掠夺地产,大量设置皇庄;亲王、皇族也巧取豪夺,侵占农民的田地。官僚和缙绅,比如严嵩,“广市良田,遍于江西数郡”,而徐阶一家在江苏占田24万亩,拥有佃户几万人。

在剧中,严嵩把持朝政20年,整个官场贪墨横行。其时,东南沿海倭寇侵

边,内忧外患。加上嘉靖在宫中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导致王朝财政严重亏空。为了弥补亏空,严嵩提出一法——改稻为桑,将浙江的农田拨一半改为桑田,多织丝绸卖给洋人。

剧中,裕王(嘉靖皇子,后继大位为隆庆皇帝)、徐阶(内阁次辅兼户部尚书)、高拱(内阁阁员兼户部侍郎)、张居正(内阁阁员兼兵部侍郎)、谭纶(被誉为“国土”)被塑造成反对严党的清流力量,以“倒严”、保全百姓为目标,他们寄希望于空缺的淳安、建德两知县的职位。“要救百姓,就要抗上!尤其是淳安这个知县,这个时候去,就得有一条准备,把命合在那里!”

曾写文章反对豪强兼并土地、时为福建南平县教谕的海瑞,就这样被裕王举荐为浙江淳安知县。“此人是把宝剑,有他去淳安,不说救斯民于水火,至少可以和严党那些人拼杀一阵!”张居正说。

在剧中,海瑞被“清流”寄予厚望,被视作遏制权力垄断、官商勾结和贪腐力量的利剑。张居正亲自写信给他作“战前动员”:“豺虎遍地,公之宝剑尚沉睡于鞘中,抑或宁断于猛兽之劲欤!”

在史学者看来,海瑞被拔擢的史实却并非与“中央高层”有如此深入的瓜葛。

“海瑞当时还没有这么大的名气,不大可能受到高层如此关注。”刘志琴说,“另外,道教有个说法,‘二龙不能相见,嘉靖皇帝由于迷信道教,因此对裕王很虐待,多年不见裕王,也迟迟不立他为太子,裕王也没有胆量对抗严嵩。”

海瑞审案“投鼠不忌器”

在剧作中,嘉靖是一个“无为无不为”的皇帝,一方面沉迷道术,多年不上朝,另一方面,他通过权臣严嵩和大太监吕芳牢牢地掌控朝政。

“这种文学和影视形象的嘉靖以前还没有出现过。”刘志琴基本认同剧作对嘉靖的塑造,“他有很昏庸残暴的一面,为了长生,他甚至取几百个少女的第一次月经做长生不老药。但另外一面,嘉靖很精明,刚开始也做了些好事——平反了前朝被冤枉的大臣,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但是中年以后日渐昏聩。这是封建王朝的权力构造决定的,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在剧中,“改稻为桑”的贪弊暴露之后,官商沈一石被抄家、赐死,受严氏父子指使的郑泌昌、何茂才入狱。“清流”徐阶的学生赵贞吉接任浙江巡抚,并主审郑、何案件,海瑞和建德知县王用汲被钦点为陪审官。

三人均明白,这个案件深查下去不但牵涉到严党,甚至牵涉到朝廷上层。查案之前,王用汲与海瑞有一次深谈,王说:“小事不糊涂,大事要糊涂。牵涉到‘鼠我们可以严查,牵涉到‘器,我们便一个字也不能问,也不能查。”

海瑞却不顾这一套,坚决一查到底。他撇开上司赵贞吉,单独提审郑何二人,查出毁堤淹田一事江南织造局也参与其中。织造局是宫里的派出机构,以织造局名义贱买农田等同于以皇帝名义贱买农田,罪名非同小可。主管织造局的太监杨金水未料到海瑞竟动真格,因畏罪而致癫狂。

海瑞和王用汲联手审案的结果,何茂才进一步供出毁堤淹田是严世蕃写信指使,奏疏上呈嘉靖。

一场“暴风雨”或将来临。裕王以为已是“小人气数当尽之时”,清除奸党指日可待,满朝官员都在焦灼地等待着。

陈宝国饰演的嘉靖却一手牵着严嵩,一手牵着徐阶走进西苑玉熙宫中的精合,太监吕芳拿起海瑞的奏疏,让严嵩和徐阶确认并未拆封。随后,嘉靖开口了:“太上道君言‘治大国如烹小鲜。有些事你们作不了主,朕也作不了主,只有上天能够作主。”言毕,将奏疏投入火盘之中。而事实上,之前嘉靖已经看过奏疏。

杨金水疯了,郑泌昌、何茂才未能免过一死,不过也仅此而已。国库需要充实,嘉靖仍需倚靠严党,他听从了严嵩的建议,派人南下巡盐,清厘盐税,充作国用。

这些情节都出于虚构。清华大学廉政研究室教授任建民对嘉靖烧奏疏一段印象深刻,他说,理论上反腐只有一个原则,就是廉洁、法制的原则。“但腐败严重的时候,要坚持原则真是不容易。案子要查,又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查,法不责众就查不了。”

他认为,反腐应该讲一定的策略,但是如果一味讲究策略,以致侵害了原则,“被查的人就会不服气,传递给社会一个信号,他关系网不够大,关系不够硬,所以才倒霉,这样反腐败的公信力和正效应会被抵消。”

尽管基于“改稻为桑”弊案的这次审案也是虚构,但与历史上海瑞毫不避忌、一查到底的个性甚为贴合。提倡严刑峻法的海瑞,曾经建议朝廷,对于凡贪赃在80贯以上的官员都要处以剥皮实草的极刑。

而穿着草鞋进浙江的海瑞,则处处显出“不要命”的胆魄。王萍这样评价说: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海瑞为代表的清官廉吏,铮铮铁骨,睥睨浊流。他们一方面勤政务实,廉洁自律;另一方面坚定信念,合死为民。

嘉靖终于出手了。嘉靖四十一年,严嵩、严世蕃父子倒台。出于种种暧昧的政治关系,嘉靖虽倒严,但回到老家后的严嵩仍然由朝廷“年赏禄米一百石”,严世蕃等人被流放。嘉靖四十四年五月,嘉靖进一步诛杀严世蕃。

“嘉靖也知道严嵩作恶,就是离不开他,有时只能装糊涂,但最终还是将他除掉。”刘志琴说。

“为挽救大明朝,海瑞力主治本,甚至合得一身剐,当面斥责皇上,刚正不阿,为民请命……该剧成功地塑造了海瑞这一名垂青史的清廉典范形象,体现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当官为民的清廉品格。”王萍说。

猜你喜欢

严嵩海瑞
海瑞和“笔架山”
明代大老虎严嵩可能不是穷死的
严嵩:用四十年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李绅和严嵩
世有多少“触奸柏”
金饭碗
天下钱粮减三分
明代权臣严嵩父子的传说
清官海瑞妻妾成群
一代清官海瑞为何妻妾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