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权力荫庇下的发家史

2007-02-11王石川

杂文选刊 2007年13期
关键词:存贷款中资银行外资银行

王石川

国际知名咨询公司波士顿公司发布的《银行业价值创造报告》显示,与世界成熟同行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来源仍然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和与之相伴的惊人存贷款利差。(4月25日《北京晨报》)

吃存贷款利差是银行敛财的一大捷径,这一点我们并不陌生: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中资银行吃利差不仅吃得心安理得,而且吃得“卓尔不群”。《银行业价值创造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中国,一笔交易银行可以轻松赚到至少三百个基点的利差,而在成熟的市场上,能达到二十个基点已经很不错了。利差如此悬殊,既可佐证中资银行生财有道,又可看出外资银行不如中资银行“长袖善舞”。

由此笔者想到了一个类似的现象,日前,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阚凯力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供了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仅仅在上半年六个月的一千三百七十亿元收入中,税后净利竟然高达三百零二亿。相比之下,全世界电信运营商的利润率没有一个超过10%,而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的利润率仅为1%。对比这两类现象,结果都惊人的相似,难道是偶然吗?为什么美国移动运营商的利润率远远逊于中国移动运营商?为什么外国银行不像中国银行一样大吃特吃惊人的存贷款利差?我不相信外资企业愚蠢透顶,我也不相信外资企业不想发财。

也许《现代快报》4月24目的一则消息能提供答案。报道称,渣打银行在南京开始大规模招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渣打银行碰了一鼻子灰,薪水虽高,但油水太少,不少中资银行骨干不太愿意去,外资银行难挖别人墙脚竟然成为尴尬的现实,真是咄咄怪事。渣打银行为何碰壁?且听中资银行的员工怎样坦言。光大银行的一名骨干说:“对方虽然给的薪酬不错,但给的自位是个‘清水衙门,要求只能拉存款,不能做贷款,这比起目前他所从事的信贷综合业务岗位,‘油水显然不足。”一名招行的资深人士更是直言不讳:“给了我二十万的年薪,但是要求除了渣打规定之外,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做,特别要求在与客户的交往中,一定要清清爽爽,请客户有规矩,被客户请更是非经批准不得前往。这和中资银行的‘放手去干的传统不一样,其中与客户之间互相‘优惠的可能没有了,外快也就没有了。所以,外资银行的‘清爽,让很多习惯于‘灵活操作的中资银行骨干不习惯。”

稍加分析两名中资银行员工的言谈,不禁让人恍然大悟,甚至有“醍醐灌顶”之感。两名中资银行员工的潜台词即是,中资银行的员工既可以拉存款又能做贷款,既可以允许“放手去干”又能“灵活操作”,一言以蔽之:有油水可捞。透视这一条存贷款路径,中资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想不惊人都难!这些利差一部分上交银行,一部分被装进了银行员工的腰包,埋单的自然是广大客户。当初分析中国移动和美国移动利润率惊人差别时,阚凯力说:“如此骇人听闻的超额利润,只能说明我国移动资费的水平还是严重偏高,今后必须继续大幅度降低。”阚凯力认为,我国手机资费没有降到位,其根本原因在于体制——近年我国的移动通信业一直维持着双寡头的垄断格局。以此论断来打量中资银行的发家史似乎也比较契合。如果没有银行巨头的纵容,员工会拼命地拉存款放贷款吗?如果规定严格、制度详备,机制“清清爽爽”,还会存在如此多的乱象吗?总之,如果没有权力荫庇,惊人的存贷款会安享至今吗?

惊人存贷款利差是好事吗?对那些在权力荫庇下安之若素的管理者来说也许是好事,对那些靠既拉存款又做贷款以便从中渔利的员工来说也许仍是好事,但对整个银行业来说绝对不是好事。因为隐匿在存贷款率惊人的背后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同时也预示着银行造血功能的蜕化——“吃利差则使得中国银行业丧失了其向更高業务拓展的动力”。日前,四大外资银行登陆内地,有人迅即指出其存在四大硬伤。殊不知,这些所谓的硬伤只要假以时日便不复存在。外资银行是狼,是经过市场洗礼的狼,是摸爬滚打后逐渐凶猛的狼,中资银行靠什么与狼共舞?难道是惊人的存贷款利差?当门槛逐渐降低,当竞争主体取得了平等的市场地位,惊人的存贷款利差将永远也无法复制,因为客户将不会傻到再度投怀送抱、主动被宰割。市场永远也不相信眼泪,没有市场意识,没有开拓创新。没有忧患意识,最终只能咎由自取。

[原载2007年4月26日《中国经济时报》]

猜你喜欢

存贷款中资银行外资银行
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基层银行定价管理的思考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
云南省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比较分析
中德并购最新的特点以及中资银行在其中的作用
存贷款收益率编制要求与分析方法研究
中资银行海外经营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研究
外资银行“播种”自贸区
外资银行适合你吗
外资银行四家首获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