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6 IT业5感

2007-01-10

计算机世界 2006年50期
关键词:双核竞争软件

回顾2006年本报“独家报道”栏目发表的68篇文章,即完成了2006年IT业界风云的重新体验和穿越: 创新之热、热门技术遇冷、PC之苦、软件之痛、IT服务之难、电池之火、企业之困,以及互联网之“麻辣诱惑”,我们悉数呈现。而个中滋味,留待读者慢慢体会。

灸手可热创新

2006年,“创新”之热,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创新的理论与争论持续不断; 创新实践连篇累牍地呈现; 创新的思索与探索层出不穷。

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我国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科学技术盛会。在这次大会上,创新成为主旋律。专家指出,如果说过去20年是中国科技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阶段,那么本世纪头20年,因为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的确立,将成为我国的科技事业赶超世界一流国家的分水岭。

但自主创新之路荆棘遍布。TD-CDMA、AVS、TDS-OFDM、IPV6核心路由器、网络出版(激光照排)……这些基础性技术发明,从根本上动摇了世界既有技术标准体系,是我国自主创新最内核的部分,然而这些在通信标准协议、音视频编解码、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下一代互联网协议等领域内日臻成熟起来的科研项目的背后,却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坎坷路。

同样,华为、中兴、大唐、方正、曙光、浪潮、同方……这些肩负着国家自主创新重任的企业,在这条路上艰难而又坚韧地前行着。因为他们的对面是已经日渐成熟和稳定下来的技术体系,他们要冲击的是欧美企业构筑起来的无比坚固的技术壁垒,所以他们的路走得尤其艰苦。

从国家创新的层面上来讲,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十五”期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如何抓住创新氛围形成的时机,解决在国家创新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切实推动我国在关键领域、关键技术上的突破性创新,并推动其有效市场化。这是我国的科研创新面临的最大的一个分水岭,是我国能否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参见系列专题报道《现状篇: 国家创新分水岭》(第12期)、《讨论篇: 创新如何迈向新征程》(第13期)、《企业篇: 自主创新荆棘路》(第14期)、《展望篇: 我们离创新型国家有多远》(第15期)。

多苦闷PC

PC的寒冬不可挽回地来了。无论是Intel的酷睿2,还是微软的Vista,都不是改变PC市场低迷状况的救世主,他们顶多也就激起了一点“死水微澜”而已。困于红海还是开拓蓝海?放弃还是坚守?变阵还是变芯? PC多苦闷,出路今何在?

“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以此来描述中关村中小电脑品牌的没落和消亡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中关村中小电脑品牌从1998年左右开始勃兴,2004年集体溃败,到2006年已是大浪淘沙、余者寥寥。在产业发展的大潮中,它们已无力回天,被吞没、被湮灭的结局是一种宿命。那些冒险过关而“暂时安全”的PC厂商,还将走上更加残酷的PK台。

谁将是下一个被淘汰者?2006年是PC业从充分竞争向寡头垄断演进的关键时期,这样的竞争模式要求PC厂商必须建立高效低成本的运作体制。因为当价格竞争非常激烈时,成本控制上落后于竞争对手却又要参与价格战的厂商难免出现亏损。“小即是美”毫无疑问不适合现在的PC业。在这样一个规模制胜、全价值链竞争的时期,PC厂商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实力与规模的较量,强者愈强。而那些规模上看“体质孱弱”、承受竞争压力上看“心理脆弱”、资金链上看“神经衰弱”的PC厂商,将是下一个出局者。

如何变得更强?PC业者无不左奔右突寻找出路。方正试图通过供应链管理取得产品低成本优势; 向来喜欢剑走偏锋的海尔和神舟电脑,试图通过实施精准营销摆脱低价竞争的泥沼; 而联想则为了敲破农村市场这一“冻土层”,掀起了声势浩大的“PC进村运动”。对于这些企业个体而言,我们看到他们的个人突围或多或少都有些成效。但是对整个PC业界而言,这些“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为并不能“力挽狂澜”,那么什么才是PC业的新引擎?

参见《制胜供应链管理》(第18期)、《PC业的新引擎》(第30期)、《中关村中小电脑品牌生存调查》(第44期)。

遭冷遇热门

以双核、Vista为代表的热门产品在应用端却遭冷遇。IPTV、节能IT产品等在内被称为“蕴含巨大商机”的领域,也都呈现出话题热、但市场冷的尴尬局面。用户开始以冷静对待热门技术、以冷淡对待热门产品、以冷漠对待热点话题。

双核是今年IT业界最热门的技术和产品,但是本报对50位中国知名企业CIO双核应用调查的结果,却让我们颇感意外。对于厂商们热捧的双核,CIO们表现得相当冷静。被调查的CIO中,只有32%的人购买了双核产品。CIO对双核产品的采购和应用持谨慎的态度,即使是已经采购双核产品的用户,其所采购的双核产品不仅量小,而且只是尝试性地应用在财务管理这样的非关键性业务部门。

微软倾注了大量金钱与人力打造的Vista终于在11月隆重登场。与个人用户对Vista的追捧相比,Vista在微软特别看重的企业用户那里却受到了冷遇。很多消费者和企业用户表示,他们会暂缓购买Vista,直到自己需要购买新PC。在今年年底和2007年大部分时间内,企业领域的客户有可能只是开展自己的Vista部署规划。由于Vista对电脑硬件要求较高,企业用户单独购买操作系统升级的可能性很小,最主要的升级是购买新机器时预装带来的,实际更新速度远没预想的这么快。

动漫被画成了有1000亿元的大饼,自然热得众人垂涎三尺。但在2006年却迎来了两个当头棒喝: 一个来自产业外的旁观者、北京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陈少峰,他认为,“舆论不负责任的煽动和炒作、各地盲目跟风、使得中国动漫在发展初期就开始呈现出过热的倾向,泡沫化的趋势渐显。”另外一个棒喝来自于我们对2006动漫现状的调查。目前全国号称在建的动漫基地就已经有20多个,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但是据记者调查,打着“基地”旗号的园区很多,但实际运作起来的却是凤毛麟角。动漫有虚火,玩家需谨慎。

参见《中国动漫 别急》(第27期)、《审视双核》(第34期)、《IT节能处境尴尬》(第46期)、《谁在拥抱VISTA》(第47期)。

两种痛软件

2006年中国软件业经历着两种痛: 心痛和新痛。“心痛”在于,外资巨头明显加大了在中国经营的力度,本土软件企业举步维艰; 传统软件业日渐式微,管理软件形势严峻; 全球化的竞争压力传导,中国与印度软件业的竞争升级。而“新痛”则是SaaS潮涌,软件厂商服务化趋势愈来愈明显,SaaS是陷阱还是馅饼?是大胆转型还是静观其变?——难以权衡、难以抉择。

全球软件产业链条的重组,使得中国管理软件业的竞争格局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在过去,本土软件与外资企业的竞争是在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用户群之间展开的,很少有正面交锋。但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市场的兴起,国际软件巨头纷纷“走低”,贴身近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由于外资的注入和双方深层次的技术研发协作, 本土软件企业与国际软件企业彼此交融,战线模糊,大家既存在共同利益,又充满矛盾斗争,使得战况更加复杂。

在软件外包领域,自去年以来,企业的并购气氛越来越浓厚,而震动产业的并购事件也接连发生。已经浮出水面和正在暗流涌动的一件件并购,正在把中国软件外包产业推至一个“并购求大”的时代。企业规模不大,一直掣肘着中国外包企业的迅速发展。而通过并购急剧膨胀,是否真能解中国外包企业的规模之“痛”?

软件与互联网的结合似乎正成为软件业的潮流,国内软件企业也开始了向互联网转型的探索。虽然面临技术门槛、用户消费习惯、市场竞争等挑战和风险,但对于国内软件业而言,现在不是“该不该做”而是考虑“如何做”的问题。SaaS潮涌,是虚热还是实热?软件厂商究竟该怎么做?

参见《软件百强沉浮启示录》(第21期)、《大连追赶班加罗尔》(第22期)、《管理软件怎么走?》(第24期)、《中国软件东西失衡》(第26期)、《龙象之争》(第29期)、《软件外包迸发并购冲动》(第42期)、《SaaS浪涌》(第43期)。

麻辣诱惑互联网

2006年中国互联网好比是一盆水煮鱼,麻辣诱惑自不言说。但是,热辣劲爽似乎转瞬即逝。——博客商业化谜局,当事者犹“迷”,而旁观者也不“清”; 搜索大战硝烟弥漫; 网络视频前景难料。而被寄望为下一个金矿的无线互联网业务——手机广告、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邮箱2006年市场表现差强人意。

基于无线互联网的手机广告、手机视频、手机游戏、手机邮箱,无不被鼓吹为“下一个银弹”。然而,在手机广告前进的道路上,如何扭转终端用户业已形成惯性的抵触情绪?如何构建好的商业模式?业已泛滥的短信广告,已经败坏了手机用户的胃口,手机广告淘金者如果不能引导手机用户转变态度,其所构想的商业模式和财富梦想也就等于零。

2006年也被称为视频元年。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开端,以Google巨额收购YouTube为高潮,以国家拟出台视频监管条例为悬疑。乐观者宣称: “网络影视将成为生机勃勃的娱乐产业。”他们还预计,2006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收入规模将达到5亿元,2010年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亿元。但是也有理性者强调,网络影视产业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如何促进其迅速、良性地发展,如何培育用户的消费习惯、培育市场,如何创造网络影视的收益,都需要思考与探索。

猜你喜欢

双核竞争软件
全球金融“F20”在此召开!横沥进入“双核”时代
禅宗软件
软件对对碰
感谢竞争
新型夹心双核配和物[Zn2(ABTC)(phen)2(H2O)6·2H2O]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三螺旋N-N桥连的双核Co(Ⅲ)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