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在乎她们的泪水伤痛?

2007-01-07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48期
关键词:中国女足主帅主教练

张 卫

马晓旭突然受伤,只是中国女足4年8次换帅所带来戕害的一个小体现而已

2007年12月24日,刚刚做完膝关节十字韧带手术的马晓旭右腿虽处于麻醉剂药效消退期,但头脑非常清醒。她躺在北医三院病床上,亚洲权威关节专家余家阔教授刚告诉她“手术很成功,两周后就可以出院,3个月之后就可以重新回到赛场。”

转过头看到床边摆放的一盆名叫“鸟巢蕨”的花,她甚至笑了,喜欢这个花的原因只是因为其中有“鸟巢”二字,让她想起“08年奥运会在鸟巢体育场举行的女足决赛”。

不过,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会受伤?

2年4帅,马晓旭的技术性迷惑

有队友为她抱不平,“都是伊丽莎白不练力量,才在8天集训中出现了马晓旭等6名球员严重受伤的事故”,但马晓旭却不接受受伤与教练训练之间的联系。

她11岁刚开始踢球时就知道,“运动员必须要听教练的”。可如今心中多少还是增加了几个问号,到底该听哪个教练的?为什么教练的思路差别会那么大呢?42号的大脚让马晓旭天生有股男孩劲头,她往往通过每个人“战术和训练差异”来感受主教练更迭产生的不同。

2005年6月,马晓旭第一次穿上国家队队服,正值裴恩才接手女足的混乱时期。白纸一张的马晓旭好不容易理解了裴恩才的352、343阵型理念,旋即队阵就被马良行的442所取代。一切重新适应。

不久之后,亚洲杯冠军、一系列MVP以及亚洲足球小姐的荣誉,让马晓旭成名的同时又迷信上了马良行的战术。

当马良行被迫下课时,马晓旭狠狠地哭过一次。过春节时,还破天荒给马良行发去短信拜年——以前她觉得这样属于溜须拍马。世界杯前,她也曾一度喜欢上多曼斯基的“攻势足球”,只是瑞典人的攻势足球,带给她的却是这个“亚洲足球小姐”在世界杯上颗粒无收。

不过,马晓旭并未气馁。11月在武汉参加伊丽莎白首期集训后,马晓旭有些兴奋地说,“我感觉伊丽莎白有点像马指”,这是她少有几次评论主教练——法国人和马良行同样重视防守,让身陷多曼斯基阴影中许久的马晓旭重新寻到光明。

而一个月后在广州黄埔集训时,她却经历了生命中第一次重伤——十字韧带断裂,险些无缘奥运会。所以,她也会偶尔想起武汉时老队员反驳她的话:“伊丽莎白才不像马指,她所学的只是马良行的皮毛。”

不过,马晓旭脑海中所有关于主教练的问号,都不会盘旋太久,她还无法像韩端那样深刻体会“频繁换帅的戕害!”

韩端,首次换帅的欣喜

中国女足4年8次换帅。不仅未能如足协领导所愿实现复兴,反而让中国队的排名一路下滑到第13位,更是让这群踢球的女孩陷入到因要不断适应不同教练风格,而产生的彷徨乃至麻木当中。当外界讥讽中国女足“人尽可夫”时,受到最大戕害的也正是这群姑娘。

2002年2月17日,正月初六,广东清新足球训练基地会议室,不到19岁的韩端坐在一群大姐中间,心情有些忐忑却也有些期待。门“呼”地被推开,国家队领队朱和元带着一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走进来,他开门见山地宣布:“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中国女足国家队新任主教练马良行,从今天起,马指导将带领大家训练,备战世界杯……”

这是人称“玫瑰之父”的马元安统治中国女足漫长的11年后,中国足协第一次更换玫瑰主帅。马元安下课的原因是因为女足成绩持续下滑,2000年悉尼奥运会未进四强、2001年亚洲杯屈居第三、2002年初的广州四国赛居然排名垫底……

隐约中,韩端心中留下了第一份关于女足主帅命运的印象——成绩是国家队主教练的命根,有两三次大赛成绩不好,就要下课。

其时,这位双子座的大连女孩内心有点舍不得老马指离开,毕竟是他把自己选进了国家队;但对马良行她并不排斥,她16岁第一次穿印有国旗的衣服时,是在国家希望队,当时希望队的主教练正是马良行。甚至内心深处她还跃动着一丝欣喜,她挺喜欢这个皮肤黝黑的上海男人,早听孙雯等老队员们议论过,说马良行是一位水平相当高的教练,而且打心眼里对队员好。

这次改朝换代,给中国女足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时年45岁的马良行浸淫女足10余载,不仅为国家队输送了10多名国脚,他统帅的上海女足还垄断了19座全国冠军奖杯,在女足当中享有极高威望。国足主帅上任伊始,战术上小马只是在马元安基础上稍加调整,但在人员使用尤其是自信心鼓动上却下足了气力,而且收效明显。

当年3月中旬,在有“小世界杯”之称的阿尔加夫杯赛中,马良行率队一路过关斩将夺取冠军;8月下旬,在武汉举行的远东女足四国赛中,马良行又以三场大胜勇夺冠军……

韩端在国家队的好友刘亚莉说:“那时候我们站在马指身后,感觉自己就是世界冠军,没有哪支队伍不可战胜!”

混乱主帅更替下的无措

快乐没有永恒。2003年10月2日,马良行率领的中国女足 0比1输给加拿大没有进入世界杯四强后,韩端和毕妍、刘亚莉等队友泪洒波特兰。而当年12月14日,中国女足在义乌举行新帅张海涛取代马良行的上任加冕仪式时,韩端面无表情,并以少有的缄默面对媒体,可连续几天都有队友看到韩端早起后眼圈红肿……对比2002年的那次换帅,20岁的韩端内心深处充斥着愤懑与不解:“为什么仅仅因为一次世界杯没进四强就要换帅?为什么不再给马良行一次机会?为什么那么多姐妹联名挽留马良行却无法改变足协的决定……”

韩端这种悲伤逆反的情绪延续了一段时间。甚至在备战雅典奥运会整个时期,韩端感到最快乐的记忆,居然是跟张海涛学习英语。

“山东帅哥(姑娘对张海涛背地里称谓)同样用心对我们很好,但他并不了解女足。”张海涛上任后立即用433颠覆了马元安和马良行沿用了10多年的442阵型,韩端被置于边锋位置上,但熟悉韩端的人都知道,“她是上天赐予的世界级中锋人选,而边锋所必须具备的快速往复奔跑能力并非她的强项。”

2004年雅典奥运会遭遇耻辱的0比8后,韩端凭借以往经验对再次换帅早有预感。当年12月,当王海鸣以教练组长身份站在姑娘面前时,21岁的韩端已经是四朝元老。

她曾乐观地认为眼前的北京男人应该会让中国女足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毕竟世界杯、奥运会这种大赛是三四年以后的事情。不想,仅半年后,谢亚龙乱点鸳鸯谱,让完全的女足门外汉裴恩才取代王海鸣掌舵玫瑰军团。

韩端曾反复告诫自己,“你已经是老队员了,要为了足球而足球”,甚至会努力去发掘裴恩才的优点,她这么做,无非秉承着那条“女足运动定律”——只有当队员们爱上自己的主帅,球队才会产生战斗力!

但韩端在这期间所作的努力,再次付诸东流。短短5个月之后,裴恩才终因得不到足协领导的信任而主动请辞。

从适应到麻木至消失

2005年12月20日,广州奥体中心6层会议室,首期集训见面会变成马良行重新成为女足主帅的欢迎会,不停鼓掌的韩端把手都拍疼了。某老将当时所说“马指回来了,就像文革结束了”。这并不算夸张,中国女足在2006年果然迎来久违的春天!当年7月在阿德莱德举行的亚洲杯上,马良行率队淘汰朝鲜、点杀澳洲获得冠军。在镜头前咬着金牌微笑的韩端,回到房间后却不禁幸福得落泪。

然而,2007年初,史无前例的领队越权逼宫,让马良行一怒之下抱病返乡。1月26日四国赛首战英格兰,韩端以相当积极的拼抢争取到了进球。获胜后韩端坦陈心迹,面向全国媒体她表示“把进球献给马指,希望他早日归来,早日康复……”

这也成了这个大连姑娘一份情感的终结。经历了那么多草率换帅,尤其是她和队友们一致呼唤马良行归来无果之后,韩端从此不再有关乎主帅更迭的任何喜怒哀乐。

2007年8月22日,上海花园饭店一层玫瑰咖啡厅,韩端将她刚刚出版的自传送给马良行,看着马良行斑白的两鬓,同去的毕妍、刘华娜等队友泪洒当场,韩端不再流泪,始终笑语盈盈。

多曼斯基上任时,韩端享受着队长的荣誉,同样会进球、甚至拥抱主帅,但她已经不再有自豪与感动;伊丽莎白上任时,韩端虽然很清楚忽略力量训练很容易导致球员受伤,但她不愿再抛头露面谈论这些。

在某种程度上,韩端的这种感悟和转变是正确的。因为在职业足球中,球员个体与主教练个体相对独立,但在中国女足远未走进市场的情况下,这种感悟,其实是一种麻木。

2004年,和马晓旭同龄的翁新芝曾当选世青赛“最具潜力之星”,马良行预言“翁新芝将成为未来中国女足后防线上领袖人物”,但在不断适应“新”主帅的战术过程中,她却逐渐失位。

多曼斯基确定世界杯出征名单时,翁新芝直到最后一刻才勉强上岸,但世界杯上却作壁上观,而中国队止步四强之外的关键失误,恰恰出在顶替她出战的王坤身上;到了伊丽莎白时代,翁新芝彻底沦为替补,在12月28日集中的最新一期女足国家队名单中,已经找不到翁新芝的名字。同时消失的还有刘卅、岳敏、娄晓旭……

(作者为《体坛周报》记者)

猜你喜欢

中国女足主帅主教练
在被冷落中“拼命”的中国女足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中国女足:重返奥运会舞台
投名状
群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