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本注释“望文生义”数例

2006-12-30寿伯松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9期
关键词:望文生义辞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文言文语词的课本注释是广大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依据,是课本编注者花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进行研究整理的成果,从总体上来说是可信的,但既是经典的范本必须要做到正确无误,经得起推敲。在我们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其中望文生义是比较典型的一类。

望文生义的产生源于不懂原文意思,只就字面本义勉强作解释。这种弊病可称为穿凿附会,危害较大。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列举如下:

《滕王阁序》:“控蛮荆而引瓯越”课文注:“控制楚地,连接瓯越。”[1] 《说文》:“控,引也。”控,应与引同,也是连接的意思。《文选》左思《吴都赋》:“控清引浊”李周翰注:“控,引也。”《文选》贾谊《鵩鸟赋》:“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李善注引孟康曰:“控,引也。”并且两者可连用,如:《水经注·漯水》:“其水控引众泉,以成一川。”表“连接、贯通”之义。又:《慧琳音义》卷六十二“控御”条引《考声》:“控,接也。”可见,此处控引对文,意义互训,都为“连接、接引”之义。

《陈情表》:“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课文注:“废离,指停止侍奉,离开。废,废止。”[2] 此误注,“废,古文中也有‘离开的意思。《诗经·小雅·楚茨》:“废撤不迟。”郑玄笺:“废,去也。”《礼记·礼器》:“天子诸侯之尊废禁”郑玄注:“废,犹去也。”《文选》枚乘《七发》:“久执不废。”李善注引毛苌曰:“废,犹去也。”故“废离”属同义复用,无需分开解释。又,同篇“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课文注:“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此句中“废”也是“离开”的意思。而句中“远”也同样是“离开”之义。如,《论语·颜渊》:“不仁者远矣”皇侃疏:“远,去也。”《诗·鄘风·载驰》:“我思不远”,马瑞辰传笺通释:“远,犹去也”。据此,“废离”、“废远”皆属同义复用,课文无需分开来解释。

《种树郭驼橐传》:“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课文注:“暗中观察,效仿羡慕。”[3]不妥,此“慕”应和“效”同义,都是“效仿”的意思。《说文·心部》:“慕,习也。”引申之慕有“仿效”的意思。《三国志·蜀志·董和传》:“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七国春秋平话》卷上:“那燕王老耄不能治国,欲慕唐尧、虞舜授禅的道理,欲将国政让与子之做燕王。”效慕,是并列复合词,慕即效的意思。《宋史·李光传》:“傥因斯时,显用一二酋豪,以风厉其党,必更相效慕。”朱熹《与刘德修》:“窃窃私为同志一二君子道之,盖不唯欲以少效慕用之,诚亦冀转以闻于左右,而求所以善其后也。”宋·黄震《黄氏日抄》卷十九《读礼记》:“方八蜡之神,使得与诸方通祭,以歆动民心,使之效慕也。”元·胡祇遹《至元壬午秋旱米涌贵人絶食禁糜黍作酒因以除酒课焉喜为之赋诗》:“竹林七贤称达士,开元八仙争效慕,士风放旷亦如是,四海巫风了晨暮。”明·宋濂《静学斋记》:“孔明之学惟本乎此,故其所为,当世无及焉,至今无有非焉者,而又从效慕之,区区霸术之徒,固不能然也。”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九十三《中官考》四:“京师人多效慕之,一时侈物价贵,多于往时,不可计料云。”又如:《汉语大字典》:“模拟、仿效。”亦举例:诸葛亮《与群下教》:“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又,有“慕效”一词,可作旁证。《汉书·王莽传》:“莽因上书,愿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付大司农助给贫民。于是公卿皆慕效焉。”足见“慕”“效”为同义关系,无需分开解释。

《孔雀东南飞》:“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课文注:“故,总是,老是。”[4] 此“故”应是“仍然,依旧。” 或解为: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延续下来的,可译为“仍然、依然”。[5]如:《赤壁之战》:“累官故不失州郡也”,《搜神记·李寄》:“祭以牛羊,故不得福”。《辞海》:故,仍然、依然。如《抱朴子·对俗》:“江淮间居人为儿时,以龟枝床。至后老死,家人移床而龟故生。”无“总是、老是”字条。《辞源》也引此条训为“依然、仍然”,亦无“总是、老是”字条。

《孔雀东南飞》:“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课文注:“一切行事都顺着公婆的意思。”[6]此“公姥”应是偏义复词,单指婆婆。这篇课文中有许多例子:作息、父兄、父母、弟兄等。同样,后文“其日牛马嘶”,课文注为:“这一天牛马乱叫的时候。”此处也应单指马,因后文动词是“嘶”,《辞源》:“嘶,马鸣。庾信《伏闻游猎诗》:‘马嘶山谷响,弓寒桑柘鸣。”何况,太守娶亲用牛车也会有失体面。

《孔雀东南飞》:“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课文注:“兰家女,兰家之女。”[7]不确,应是“某家之女”。《列子·说符》中记载:“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又有兰子又能为燕戏者,闻之,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张湛注说:“应劭曰:‘兰,妄也,此所为兰子者,以技妄游者也。……凡人物不知生出者谓之‘兰也。”可见,“兰”即相当于“某”,课文中“兰家女”也即“某家之女”了。

《齐桓公求管仲》:“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课文注:“加勇:增加勇气。”[8]此处“加”应释为“益、更”的意思。《词诠》:“加,表度副词,益也。”例:《礼记·儒行》:“言加信,行加义。”《史记·张汤传》:“至晚节,事益多,吏务为严峻,而禹治加缓。”益、加对文,义同。《苏秦传》:“易王母,文侯夫人也,与苏秦私通。燕王知之,而事之加厚。《汉书·文帝纪》:“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等。

《五蠹》:“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课文注:“上,在上位者,指帝王。”[9] 不确。《方言》卷十二:“上,重也。”戴震疏证:“尚、上义相通。”《孟子·滕文公下》:“守先王之道”赵歧注:“上德之士可以化俗者”焦循正义:“上,尚也。”《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四》:“选上德通理之吏”胡三省注:“上,与尚同。”《逸周书·大戒》:“上明仁义”朱右曾集训校释:“上,尚也。”《大戴礼记·千乘》:“上有义,则国家治”王聘珍解诂:“上,犹尚也,贵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上笃厚,下智巧”司马贞索引:“上,犹尚也,贵也。”《庄子·让王》:“上谋而下行货”郭庆藩集释引王念孙曰:“上,与尚同。”《孔子家语·颜曰》:“故君子于为义之上”孙志祖疏证:“上、尚通。”《管子·侈靡》:“上义而不能与小利”集注引丁士涵云:“上亦与尚同。”《盐铁论·崇礼》:“上仁义而贱怪力”张之象注:“上,通作尚。” 可见,此“上”应是通“尚”,表“崇尚”义。拿“尚德”和下文“行武”来对应。

《订鬼》:“病者困剧。”课文注:“困,苦。”[10] 非确,柳宗元《蝜蝂传》:“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课本注“困剧”之困为“疲乏,困倦”此注也应是“疲乏”之意。《礼记·中庸》:“事前定则不困”孔颖达疏:“困,乏也。”《易·困》:“困,悴也”陆德明释文引《广雅》云。《辞海》:“困,劳倦。《后汉书·耿纯传》:‘昨夜困乎?”。且注无“苦”义。

《王羲之爱鹅》:“其任率如此”课文注:“任率,任性、率真。”[11]《辞源》:“任率:坦率。不做作。”《晋书·王戎传》:“为人短小,任率不修威仪。”而释“任”为“任性”从感情色彩上来讲不是很恰当,当解为“随意”更为恰当。这样的例子在古文中较多,一般不表贬义。如《晋书·文苑传》:“[张]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江东步兵。”

《送李愿归盘谷序》:“盘之阻,谁争子所?”课文注:“盘谷阻塞,谁来争夺你的住所。”[12] 即注“阻,阻塞;子所,你的住所。”此处,“阻”应是“险要”,而“子所”应是“你的地方、处所在地”。王力《古代汉语》引此文,注:“阻,险阻。”“所,处所。”《辞源》:“阻,险阻。如:《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古代汉语实用词典》:“阻,险要之地。《列子·杨朱》:‘及其游也,虽山川阻险,涂径修远,无不必之。”又,《广雅·释丘》:“阻,险也。”《玉篇·阜部》:“阻,险也。”《楚辞·天问》:“阻穷西征”王逸注:“阻,险也。”《文选》张衡《东京赋》:“西阻九阿”李善注:“阻,险也。”谢朓《郡内登望》:“山积陵阳阻”张铣注:“阻,险也。”《慧琳音义》卷六“险阻”注引《韩诗》云:“阻,险也。”《孙子兵法·军争》:“不知山林险阻”曹操注:“一高一下者为阻。”又,《辞源》:“所,处所。《诗经·郑风·叔于田》:‘献于公所。”字条中无“住所”义。《辞海》:“所,处所。如:各得其所。《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公朝于王所。”字条亦无“住所”义。

注释:

[1] 高中《语文》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页160。

[2] 同[1],页145。

[3] 高中《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页118。

[4] 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页9。

[5]《古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2月第1版,页182。

[6] 同[4],页10。

[7] 同[4],页12。

[8] 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页168。

[9] 同[8],页188。

[10] 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页210。

[11] 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页214。

[12] 同[11],页238。

(寿伯松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

猜你喜欢

望文生义辞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不可“望文生义“的英语副词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
《辞源》修订工作散记
NO制备和性质的微型实验
《辞源》注音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以肉部字为例
由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组成的新数列问题
用心探讨例题 品出其中真谛
翻译切莫望文生义
《辞海》和《辞源》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