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为重
2006-12-29刘和海马水红张新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年2期
20世纪90年代末实施一系列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和项目以来,国家为农村中小学配备了大量的信息技术设备,配发了一大批教育教学资源,也为农村中小学培训了大批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优秀的学科整合教师,部分项目还建立于相应的教师学习资源中心、计算机网络教室、卫星接收站、各种光盘播放点等,大面积提高了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动力资源。然而,为了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信息技术资源建设仍然是我们目前亟需思考与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我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在人力资源建设上,农村中小学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加上教学任务繁重、教育经费短缺、教育环境错位等原因,导致教师需要培训而不能培训或培训了却不能运用和发展等现象。
在硬件资源建设方面,笔者对安徽省农村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小学中拥有计算机功能教室的学校只有1582所,占学校总数不到1.3%;拥有卫星数字收视设备的学校有2215所,只占1.82%;拥有数字光盘设备的学校有3505所,只占2.88%。对于部分初级中学来说,其比例依次为:33.67%、10.5%和62.11%,远远低于发达地区。许多学校的计算机配置都非常低,有些计算机教室已名存实亡,校园网的建设也不尽如人意。有些地区,自中央决定教育经费划为“县级财政”之后,多数县级经费只能保旺教师的工资(有人称为“吃饭财政”),而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投入几乎为零,学校又实行“一费制”,无法为信息技术的后续运行提供更多的资金,在调查中甚至发现有些学校因交不起电费而无法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尴尬局面。
受地理、交通、经济等因素制约,长期以来我同大部分农村地区信息闭塞、教育资源匮乏。农村中小学缺乏优质的软件资源,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资源多是文本、图片、录音、录像等形式,而具有信息时代特点的数字化资源尽管传播使用方便,但在农村中小学中仍未站稳脚跟。
为了探求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的正确途径和相关策略,我们以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教育资源的需求现状为例,进行了调查统计。


综合上面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1.大力促进人力资源建设
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人才建设,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用人制度,要做到能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创新用人之道、知人善用,用人不疑、以诚求贤。其次,国家还应制定相应的为农村服务的人才机制。一方面要推行如袁振国教授所提出的设立国家教师岗位,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基金,选聘优秀教育技术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给予一定的特殊津贴和相应的社会地位,以解决农村教师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大实施农村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在大学生中挑选优秀毕业生免试入学攻读研究生,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毕业后必须为农村服务一定的年限。可以实行在校的相关专业本,专科人学生,利用一年的实习期志愿到农村支教。此外,我们还应全面实施对农村十小学教师的免费培训计划。建立一种以各地师范高校为依托,以现代教合—技术实验学校的优秀学科教师为主体,以学科新课程标准与信息技术整合为基础的师资培训模式。
2.加大硬件资源建设
陈至立曾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在经费筹措上,要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多渠道筹措经赞的体制。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如果地方财政能够负担,计算机软硬件可由地方财政进行配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落后的农村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案:(1)政府重点投资。对于农村中小学的大批资金的前期投入,以政府投资为主,甚至全部提供。(2)促进企业加盟。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担部分教育投资。国家应该给予各地方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教育事业,在保障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和适当盈利的程度上可以考虑联合经营。(3)个人投资出租使用。部分农村中小学可以采用租用个人计算机的方法,由个人投资建设计算机房,但机房建在学校院内,学校一年要给投资者一部分钱,而后供学生使用。(4)加大社会捐赠。广大农村中小学可通过一定组织,向本地区及各大城市发出倡议,争取获得各地的赠与。(5)收购二手旧机。学校可以按招标办法,购买市场上旧的或闲置的计算机。(6)多方联合,共同解决。在国家财政不可以完全保证的前提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各出一部分资金,多方联合,共同解决。
3.重视软件资源建设
信息技术软件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应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软件资源的建设重点应放在优秀教育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入库上。
第二,各中小学要加强交流与合作,简化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提高制作效率,从而建立一个实用高效、便于管理和应用的校际合作平台,实现各校教育软件资源共亨。
第三,开展本土资源建设,增强群体研发能力,资源内容的选择应该根据农村学校的地理环境、文化基础、人情风貌、经济状况确定,决不能照搬照抄。
在软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教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库,要帮助教师提高开发软件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对此,我们提出以下的策略方案来促进软件资源建设:(1)以赛促建。开展“以县为主”,新技术,新媒体为对象的全体教师参与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台的竞赛活动。在竞赛活动过程中,参赛教师能直接地从教学整体设计、教学流程安排、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学习状态、学科特点体现、教师基本素养、教学效果认定等方面去建设一些比较好的,结合本地实际的本土化教育软件资源。(2)以研促建。一是健全多媒体教学听课活动制度和交流月活动制度;二是建立年级学科组集体开发教育资源制度,以小组学习形式开发课件与观摩教学制度;三是建立课题组专题集中学习会制度。用制度的形式来约束参与教师完成规定的任务与目标,使教师能自发地进行课题开发与软件资源建设。(3)以点带面。各县、镇可以结合本地特点,通过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来带动其他学校,从而带动全县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并且加以统筹协调,使其资源共享。(4)以评促建。必须要求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对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进行评价,同时强调有一定数量的自主开发的教育资源。在进行评价过程中,能结合学校差异,正确引导和鼓励各中小学加强教育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