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2006-12-29王之国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年2期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不仅涉及到技术本身的进步,而且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学校网络道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突出网络德育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提高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一方面要顺应网络社会的运行规则,另一方面还要积极介入网络规则,去构建有时代特色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
  
  1.树立终身德育理念,提高文化素养
  
  网络道德是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专门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特殊利益关系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采用特定的于段和方法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将成为学生网络道德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学校德育的主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心理教育。为了实现德育目标,需要将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德育相衔接,直至终身。树立终身德育理念,既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的修养,同时结合网络社会的特点,针对学生和社会接触日益增多的情况,将品德教育向社会延伸,拓展学校德育的内涵,让学生在现实与网络虚拟相碰撞的道德生活中学会道德交往与实践。
  针对网络多元信息的冲击,德育工作者除了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外,还要对网络保持高度的关注,做到了解、知情、监控,要依靠技术手段切实加强对互联网的控制和对各种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可以采取座谈,辩论、专题调查等多种方法开展德育活动。在校园网上通过举办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播放文化素质教育电视片和中外著名影视作品来提高学生素质,还可以在校园网上展示文化艺术节,征文比赛、书画摄影艺术展览等活动的优秀作品,与现实的校园文化生活相呼应,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化素质教育氛围。
  
  2.学会道德选择,承担道德责任
  
  传统的教育基本上是一种“教会顺从”的教育。教师无论在知识的传授上还是在道德的教化上都充当着权威的角色。然而,网络社会悄然形成了一种新的共同体。在网络中,新与旧、中与西,传统与现代、进步与落后等各种各样的道德观念相互渗透,相互碰撞。如何教会学生在多种道德冲突之中选择,并且勇于承担道德责任,是我们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1)增进认知能力。任何道德的选择都是主体自觉的、理性的决策过程,成熟的道德选择以成熟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或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为基础,因此让学生学会在面临矛盾冲突的情境中做出自觉的道德选择是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2)培养情感。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有驱动作用,一个人如果真正赋予某事物以价值,他必然会对该事物产生一种满意感,产生正面的情感体验,做出利他的行为。(3)促进行动。品德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使学十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教育过程就是在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基础上,导之以行并持之以恒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形成在一定的道德信息的支配下自觉的行为习惯。
  
  3.促进网络规范认同,提高法制意识
  
  网络社会是不分对象的社会,只要是真实合理的,就会得到承认和接受。网络信息的多向传播不是单一的灌输,而是将真善美、假恶丑一同展示在学生面前,由他们自己去判断、甄别,网络技术的发展必将使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精神得到培养和锻炼。不同的文化背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决定了不同的人在网.上交流的过程中,必将频繁发生某些利益冲突,所以,在网上必须遵守如同“游戏规则”般的网络规范认同,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人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在和学生共享多元化信息世界的乐趣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培养他们的道德法制意识。
  网络道德规范足以自由自主、知情同意、平等兼容为主要内容的,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实用性。要使青少年网络主体认同它,其前提是使青少年认识到遵守网络规范的重要性,促进网络规范的内化。网络空间是一个道德空间,也是一个法制空间。道德与法律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调节工具,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共同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网络社会的生存规则尚处在初始状态,全新的网络社会需要年轻一代去开发、创建,他们需要适应网络生存新道德的规约,但这种规约不是社会主流道德的“硬性规定”,而有赖于青少年的自创、自建。
  
  4.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开设网络道德课程
  
  通过教育,我们应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技术的负面作用在于对科学技术的滥用和误用,在于科学价值观念的缺失和偏颇。所以,我们应让学生认识到,尽管植根于物理空间的传统道德与根植于赛伯空间的网络道德有所不同,但是网络德育与传统德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要把网络德育与网络技术置于同样的层而加以学习和掌握,要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技术条件进行网风、网德以及网络违纪教育。要培养一个合格的网络公民,构建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必须开设一些以网络资源利用为主题的网络教育课程,如《网络交际》、《网络伦理道德》、《网络行为校园规章》和《网络文化素质培养与网络人格塑造》等。
  
  5.建设校园绿色网站,开发德育软件
  
  互联网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场”,即谁能吸引住我们的注意力,谁就能在互联网上取得获胜的优势。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中心等机构的作用,加大建设力度。通过绿色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活动,对网络文化中所出现的问题,应做到早预测、早发现,同时应加大研究力度,促使互联网在学校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德育软件开发相对滞后,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开发寓教于乐的德育软件,能使网上德育有现实可操作的运行载体,抢占网上德育阵地。在德育软件开发方面,应遵循育德性,完整性、互动性、生动性、针对性等原则,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正面优势,构建道德教育的网络平台。
  一个教育网站德育作用的发挥,取决于网站栏目的设置。学校网站栏目的设置要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教育热点,使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国内外大事、学校大事,并能正确加以分析和对待。可以通过设立德育主页来占领德育时空,也可以设立国际热点、国内聚焦、校园快报、讨论区、业余党(团)校、班级空间,学生社团、心理健康咨询、学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行动等主流板块,还可以设立网上谈心室,创办电子刊物,举办网上征文等。平时工作中应充分利用校园BBS,对出现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除了要加强监管外,还要正确引导,及时解决学生提山的问题,随时澄清一些模糊观点,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逐步把网络建成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淮阴师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