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名字“冻”了我们的课堂

2006-12-29郭凤广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年2期

  曾经听大家说起过这样一件事:乌克兰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学术访问团来某高中访问并作学术报告。报告结束后,有人问团长萨夫琴卡:“您觉得您所看到的中国式教育和你们所崇尚的教育,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您认为什么样的教育更适合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她讲了这样一段话:“我听了一堂课发现,中国的老师不喊学生的名字,而用‘你来说’、‘你来回答’来表述。一个个有名有姓的鲜活的‘人’呢?”在教学过程中,叫不叫得出学生的名字会对我们的教学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胸中有书与目中无“生”
  
  我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上曾经对这个问题引导大家做过讨论,结果是几乎所有的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叫出学生的名字。联想平时在课堂上,我们常常这样称呼:你、那边的那个男生、前面的那个女同学、这一排第三位同学、穿红衣服的那个同学、15号(机器号)……
  叫不出学生的名字,也许我们会有许多的理由,比如所带的班级多,课时少,甚至认为我们教的不足主要科目,叫上叫不上无所谓。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总是努力去追寻教学的最高境界,却忽视了最基本的问题——了解学生。对于这种“胸中有书,目中无‘生’”的现象,我们不能再习以为常了。
  了解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了解学生应当从记住并呼唤学生的名字开始。名字是一个魔瓶,它作为记忆的核心部件,构成我们情感的来源,当我们能准确地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或叫不中学生的名字时,所产生的教学效应的差别是难以想像的。
  
  二、春风拂面与秋霜坠叶
  
  教师上课的时候,如果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同时投以鼓励、赞许的目光,学生往往首先是惊喜,随即兴奋、自信,觉得老师了解自己、重视自己、关心自己。这样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学生在感到获得尊重的同时,对,教师也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亲其师,信其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教育教学,自然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反,如果教师很少叫自己的名字,他们很容易产生失落感,最终很可能导致他们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产生诸多问题行为。这样不但“寒”了学生的心,而且“冻”了我们的课堂。由于这种因素,我们许多信息技术教师教了多年的课,却犹如匆匆过客,没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自己也体会不到为人师的成就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轻蔑产生更大的轻蔑,信任产生加倍的信任”。教师注重对名字的呼唤,并把它视作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其实是一个非常微小的细节。但正是这个细节很可能就决定了教育的成败。
  
  三、直呼其名,从“心”做起
  
  曾经我们没有把学生的名字都记住,“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记忆力问题,就是注意力问题。只要我们平时做个有心人,时刻想着学生,相信叫出学生的名字也不是件难事,可以采取多种办法。比如凭印象记忆、查名单记忆、多联想记忆、分批次记忆、“过电影”记忆等等。当然,记住学生名字的方法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平时多用心,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一定能够顺利地叫出学生的名字。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在得到成人关爱的同时,更希望得到成人的关注,特别是尊重。要了解、理解学生,第一步就是叫出学生的名字。让我们努力做到对学生“直呼其名”吧!
  (作者单位:山东邹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