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都北京》多媒体网络教学设计方案

2006-12-29陈庆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年3期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互相协作,知道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了解北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2.能力目标
  通过网上教学和网上冲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他们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良好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和活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3.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查找、搜集和交流信息,体验网上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学习,学生对北京的主要特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从而培养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了解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立志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二、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社会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求学生了解首都北京。本课从学生必须具备的社会常识的角度出发,选择了北京北依山险、南控平原的优越位置, 首都北京的城市职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作为新中国象征的灭安门及其广场上的重要建筑群、北京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等。
  参加本课学习的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从三年级开始就接触计算机,计算机操作较熟练,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同时具有强烈的热爱祖国首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思路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教学流程:情景导入——自主探究——网上交流——归纳小结——电子报刊。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法、谈话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四、网络教学环境设计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多媒体课件包含大量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学生通过点击就能直观地看到图像和声音等大量的信息。
  本节课的教学地点选定在网络教室,学生人手一机与因特网相连,解决了在多媒体教室中教师垄断计算机的问题,为其发挥异步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提供了条件,计算机像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学习的工具。整节课采用了5种教学软件,课前制作了一个课件,用TOP 2000进行教学,利用Webzip下载了一些网站,利用Frontpage2000制作了网页《首都北京》,将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内容相连,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该部分文字相关网站,学生利用传神2000可以浏览页面,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利用BBS论坛,全班围绕一些问题进行交流学习,课上使用IE 5.0浏览器浏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力图体现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以网络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辅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作用。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2008年奥运会将在什么地方举行?你去过北京吗?谁来谈一谈你对北京的了解?
  学生观看天安门,人民大会堂、长城、颐和园等部分图片,谈感受。
  设计思路及分析:利用多媒体形象逼真,生动新颖的特征,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产生壮观的立体感觉,吸引学生探究其中奥妙,唤起学生的乐知欲,激发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
  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北京位于我国哪个地方?面积和人口各有多少?
  (2)为什么说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
  (3)举例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
  (4)为什么说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5)如果你是导游,你想带游人参观哪些景点?
  (6)改革开3g/rm0FcO36Dimg7t0+nOz62r5g75XhMJ9V0SbMY76E=放20多年来,北京市建设取得了哪些卓著成就?
  (7)2008年的北京将会是什么样?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了真正的学牛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对学牛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对相关站点、超级链接进行访问,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习。浏览教师所提供的网站,并进一步深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3.协作学习,促进实现意义建构
  教师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点拨,引导学生协作学习,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供全体学生交流。
  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进入网络交流各自学习的结果,采用语言等形式辅助网上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交流室的在线人数与交流对象选择进入网络不同的专题交流室对问题展开讨论,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合理组织,在“学生论坛”中留言,开接受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质询。
  设计思路及分析:根据学生提问,学生自愿组成合作学习小组,通过BBS论坛交流,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培养人际合作精神和信息交流的能力,促进心理品质发展。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让学生通过网络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初步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学会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和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信息科技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实现意义建构。
  
  4.归纳小结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联系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谈谈最深的感受。
  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认真做好笔记,将知识内化。
  设计思路及分析:组织学生对整节课知识的总结,引导学生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得到理性的队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思想感情。
  
  5.电子报刊
  教师在学生上网探究和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查阅的资料,组织开展以电子报刊的形式出一份关于北京的报刊。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参考选题,确定自己参加的小组,每组根据所收集的信息资源,商讨本组的电子报刊制作。
  设计思路及分析:网络教学把学生置于教育教学中心,为学生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更为广阔的可能空间,让学生获得学习自由,为学生提供可以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电子报刊的设计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现和应用,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不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中止,实现可持续性发